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体系研究

杨昕

身份证号:511325199204253823

摘要: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于保证档案的可信度和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真实性保障不足、档案环节管理的完整性保障不够严格等。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从档案形成过程、档案环节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原则和具体措施,以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档案真实性;档案完整性;保障体系

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体系的构建,通过分析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定义及其关系,提出了档案形成过程真实性保障、档案环节管理完整性保障以及信息化建设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的原则。在具体措施上,强调了加强档案形成环节的控制、严格管理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保障水平。本研究对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概述

1.1 档案真实性的定义

档案真实性指的是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即档案所记录的信息应当与实际情况相符,没有经过篡改、伪造或损毁。档案真实性是保证档案可信度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档案作为证据和信息载体的基础。

1.2 档案完整性的定义

档案完整性指的是档案的完整程度和内容的完整性,即档案应当包含全部相关信息,并且没有遗漏或缺失。档案完整性是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档案作为历史记录和信息资源的基础。

1.3 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关系

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相辅相成,二者密不可分。只有当档案内容真实可靠,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而只有档案完整无缺,才能确保档案的真实性。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障需要在档案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从档案形成、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全面把控,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构建一个完善的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体系。

二、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档案形成过程的真实性保障

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应确保档案的产生、记录和归档等环节真实可靠,避免信息的篡改和伪造。所以需要加强对档案形成环节的控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档案的真实性。(1)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档案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档案的产生、记录和归档要求,规范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操作步骤。(2)加强监督和检查:加强对档案形成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档案的真实可靠。建立档案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档案质量抽查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培训和教育: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档案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提高对档案真实性的重视。(4)技术支持:加强对档案形成环节的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的真实性。例如,采用电子签名、时间戳等技术手段,确保档案的产生和记录过程不被篡改或伪造。

2.2 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的完整性保障

在档案的各个环节中,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避免档案的遗漏、删减或损失。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一方面,建立档案收集制度:制定档案收集的规范和标准,明确收集的范围、对象和方法,确保所有相关的档案都能够被及时、完整地收集。加强档案整理工作:制定档案整理的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档案的整理过程中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对于已经存在的档案,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类,使其具备较高的可查阅性和利用价值。加强档案保管措施:建立健全的档案保管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可靠。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防火、防水、防盗等,保护档案免受损失和破坏。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档案利用权限:建立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明确档案利用的范围、条件和程序,确保档案的利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档案利用监督:建立档案利用监督机制,对档案利用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档案的利用过程中不发生篡改、伪造等行为。加强档案利用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和检索,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3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可以提高档案的可信度和可用性。同时,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档案信息系统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首先,建立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规定,包括用户权限管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支持: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保护档案信息免受非法访问、篡改和破坏。其次,加强对档案信息系统的监督和评估:建立档案信息系统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数据采集、录入、清洗和验证等环节的规范和流程,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档案形成环节的控制

为加强档案形成环节的真实性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明确档案的产生、记录和归档要求;加强对档案形成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档案的真实可靠;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对档案形成环节的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的真实性。

3.2 严格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要求;加强对档案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对档案环节的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的完整性。

3.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水平

建立档案数字化存储和管理系统,将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档案的可信度和可用性;加强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防止档案的丢失和损坏;加强对档案信息系统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结束语:本研究对于加强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档案的可信度和可用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王颖. 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健康保障体系研究[J]. 黑龙江档案,2021,(06):134-135.

[2]秦凤娇. 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 新疆有色金属,2021,44(03):105-106.

[3]滕玉波.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 兰台世界,2021,(0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