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会监督视角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3

基于财会监督视角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胡畔

沈阳高新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本文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依据作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研究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财会监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由国家机关主办,以国有资产为载体,从事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的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受政府领导,是一种以组织或者机构形式存在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虽不是政府机构,但具有某种公益性质。事业单位按其行使的职能划分为行政管理类和专业技术服务类两大类别。随着不断地发展与改革,事业单位对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从事业务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而且在整个资产总量中通常占比较高,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与保障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会监督,是指按照有关规定,从财政到财务再到会计,这三个层次的监督。近几年来,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会监督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依据

财政部于2006年接连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重要指导性文件,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下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文件。2017年财政部关于修改《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等6部规章的决定(财政部令第90号)、2019年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财政部令第100号),对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为了切实加强和改善资产管理,更好地保证行政单位的有效运行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财政部2018年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财资〔2018〕108号)。2019年颁布出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做出了新的规定。2020年,又进一步地颁布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财资〔2020〕97号)这份指导性文件,对强化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及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整体水平、促进全国事业单位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21年国务院第738号令关于《行政

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省、市、县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少数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而有的事业单位虽然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制度执行。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治理相对混乱,管理职责不够明确,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部门与岗位的权责不够明确。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在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中缺乏充分的认知和重视,从而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许多事业单位在资产使用和处置方面缺乏严格的审查,也未对资产移交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在固定资产审计方面也存在相对薄弱的情况。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隐患。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其固定资产管理主要以账实不符,实物盘点不清等问题为代表。在固定资产清算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有些机构将资产管理的职责委托给了财务部门或其他办公室主管,然而在人员选择和调任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这导致资产使用无法得到严格地登记和核查。同时,有些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不能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监管机制不匹配。由于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各部门和单位都在积极推进体制改革,而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要符合现代行政体制的要求。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监管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高效监管需求。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在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过程中,完成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与管控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任期考核范围并未包括固定资产管理,一旦管理者离任,固定资产移交审计也不在其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之内。

2.2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固定资产登记不全面。一些事业单位在登记固定资产卡片时,往往只是按照发票信息进行录入,对于固定资产的品牌、型号、生产厂家等明细信息并没有详细登记。同时,对于无偿调拨、捐赠等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存在入账不及时的现象。这也会导致期末固定资产科目存在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欠规范。有些固定资产取得后,并没有及时入账,例如建造办公楼时,用在建工程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工程竣工结束后,未对该部分在建工程进行固定资产的转移,导致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许多年过去了,不但还能查到有关在建工程的记载,还在资产盘点中发现固定资产盘盈,导致账实不符。资产处置的程序不够规范。有的单位将闲置多年的旧房屋和建筑物以低价卖给个人,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的处理不规范,导致许多已经失去正常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项目长期挂账,未能及时进行核销。在进行资产盘点清查的过程中,出现了资产价值的亏损和盈余的情况。同时,在进行账务清理时,发现已经被注销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的情况。近年来,许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现了亏损,很有可能是因为在国家规划的拆迁拆除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未及时通知财务,导致财务人员未能及时入账核销处理所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及时的有效沟通,以及缺乏足够的财务管控意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防范方面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2.3监督信息化水平不高

近年来,尽管财政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提升信息化水平,但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却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信息不能做到全面覆盖等。一些部门甚至将监督与核算分离,只注重事后监督而忽视事前控制。在财政信息化体系中,财务和会计监督职能并未得到充分融入,资产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财会监督工作的需求。缺乏信息化手段,导致财会监督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方式,直接造成了监督效率和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财会监督视角下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3.1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做好财会监督基础工作

财会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各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务院出台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进行增减和细化,形成完善、可操作性强、适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突出财会监督的约束和指导,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行为全部纳入财会监督的范围。制度制定的关键在于科学设置业务流程,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均有控制,才能达到控制目标。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存量管理机制。以固定资产实物为对象,应在财务账上设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并从财务角度认真进行存量管理,财务部门应根据设备详细信息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分类账应当及时登记、更新。这也是财会监督是否能如实体现固定资产价值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资产的购置、入库或使用以及报废处置都要有设置专人进行管理。建立和完善资产增减变动机制。固定资产盘亏、盘盈或报废处理,都必须制定出一套严密的审批制度,使实物增减变化始终与帐面相符。加强资产采购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采购活动,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此外,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点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规范会计核算并加强会计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处理。同时,要加强对资产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3.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为了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事业单位需要在资产购置、处置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性。为确保资产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必须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并对资产的账、实价值进行详细核对,以确保账目相符。对于资产购置而言,应设定限额及招投标程序,在限额内可以自行采购,在限额以上必须执行审批及招投标程序,经过相关财政采购部门批准后再进行招投标购置。对于资产的处置,必须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核算数据准确可靠。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管理者离任审计的范畴,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所有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调任或离职时,必须对其在任期间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盘点,并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漏洞得到有效的防范。除了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督检查外,还应引入外部财务监督机制,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定期审查,对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进行查验,并获取在建工程完工转固的竣工决算、验收和移交报告。检查折旧费用测算及分配,复核期末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是否合理。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避免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保障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3.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财会监督必须借助信息化这一工具与手段。首先应做好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在基础信息采集、录入阶段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使固定资产信息得到全面、完整的记载,同时,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随着固定资产的购入、报废,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库的内容,并形成数据服务接口,有效支撑日常查询服务,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保障。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中考虑财会监督工作的需求,根据需求研发相应的检查软件。减轻财会监督人员手动翻阅历史资料的繁重工作量,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不同监督部门的各个层面的共同监督,避免重复劳动。加强资产管理系统人员操作水平,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和系统操作,将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和事业单位常规的监督工作高效结合起来,定期对资产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充分提高专业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使之能够熟练地操作资产管理系统,为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事业单位的履职和发展,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财会监督视角,通过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做好财会监督基础工作;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蕾.财会监督在基层事业单位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24)

[2]燕丽征;韩俊仕.财会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体系的基石[J].西部财会,2020(10)

[3]吕学刚;侯玉燕;张岱.巡视巡察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5)

[4]史朔.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路径建设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22(24)

[5]郝景萍;张鸿健.新时期财会监督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思考[J].财经界,2021(15)

[6]潘慈云.事业单位财会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探究[J].财会学习,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