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问题学生转化策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小学阶段问题学生转化策论

张西文

370830196905223915,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小学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也有些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研究的重点是这些问题学生,即日常所说的后进生。相比普通学生,这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稍显不足。因此,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转化,对于课堂秩序的管理和班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担任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者,而教师则是孩子在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家长的耐心陪伴和管理。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大量信息涌入学生面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质量的信息。因此,问题学生逐渐增多,给班级管理和教师的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困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将解决问题学生的转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消除戒备心理,找到融洽点

在学生日常学习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许多批评,即使有时表现出色,也得不到教师的赞赏和鼓励。这种情况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师生对他们缺乏信任,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感到毫无意义。对于身边的同学、教师和父母,这些学生会怀有不信任和猜忌的心态。同时,他们会形成强烈的戒备心理,认为只要老师点名,就是要批评自己,老师对自己不喜欢,同学不愿接近自己,或者同学接近自己时都带有不良目的。了解到问题学生的情况后,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对这些学生多一份信任,减少猜忌,增加表扬和理解,并给予更多关爱。

比如,当学委在征收班费时发现班费不足,有些学生会下意识地怀疑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偷偷拿走了。因此,教师应该对问题学生多一份信任,而不是怀疑他们,并选择询问每一个学生以解决问题。教师的态度对于问题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能够给予他们信任和支持,问题学生会感到欣慰,他们也会积极与教师合作,并愿意主动帮助教师找回班费。此外,其他同学也会看到教师的态度,不再怀疑问题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主动与他们接触,因为教师的真诚和信任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理,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感情上更加和谐。

二、排除逆反心理,建立相容点

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和学习能力较弱,一些学生常常遭受其他同学的嘲笑,并受到教师的体罚或变相的体罚。这些负面经历导致了这些学生心理上的恐惧和敌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安排。针对问题学生,教师首先需要转变彼此的关系,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他们建立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常常向他们微笑,并给予更多的安慰和关怀。鼓励政策对这些学生非常重要。

以处理一个班级中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的问题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鼓励并赞赏他对乒乓球的热爱。接着,教师可以送给他一副乒乓球拍,并谦虚地请教他有关乒乓球技术。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满自信,因此在与教师交谈时很自然地放下了戒备心态,保持平静和谐的态度。渐渐地,这些学生在老师的关怀和教育下,逐渐消除了反抗心理。有时候,这些学生会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这时候,老师应该少一些体罚和责骂,多一些耐心,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这样做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是为了他们好,从而对老师更加尊重,对学习更加敬畏。如果非得采取批评教育,也要在批评中注重处理方式,必须以关爱为前提,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而不会伤到自尊。

三、克服懒惰心理,激活兴奋点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并非智力不足所致,而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惰性。惰性一旦产生,学习成绩必然下降。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工作繁忙,缺乏时间和精力来督促学生学习。有时学生会认为,即使不努力读书,将来也会像父母一样能够赚到钱。学生若坚持读书无用功的观念,学习上的惰性势必愈发严重。出于对学生思想的考量,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以促使他们自发地接触和学习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对这一类学生给予监督和援助,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将体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掌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

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存在是相对较为普遍的。然而,正是因为问题暴露得越多,教师们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引导和改变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班主任应该善于抓住这些机会。

1、当学生获得成功时。

人们的行为通常是在由动机驱使下进行的,以达到特定目标的有意识活动。而这些活动的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动机本身。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是他们努力程度的一种反映。当学生取得进步时,他们常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许。班主任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一同分享喜悦,并提出下一步进一步的目标,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增强动力,还会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当学生处于逆境时。

学生遇到失败、遭受挫折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极大的。处在这种情形下的学生迫切需要教师和同学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如果班主任能够及时向他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忧解难,就会产生平时无法获得的效果。实践证明,一次真诚的对话、一次假期的家访、一次亲密的举动,在正常情况下和陷入困境的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当学生对过错有悔改之意时。

"人非圣贤,谁能没有过失","悔过自新,何其伟大" 对于学生来说,犯错误是常有的事情。面对各种因素的推动,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悔意。这种悔悟正是班主任激励他们的绝佳时机。

4、当学生有某种参与愿望时。

学生通常在校园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愿。在缺乏充足条件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这些愿望可能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这时,学生很容易感到焦虑和懊悔。班主任应该清楚地了解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鼓励他们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那些现实可行的愿望。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形势,认清自身条件,并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支持他们设立新的奋斗目标。

5、当班集体面临挑战时。

当班级面临问题、陷入困境时,班主任应善于把握时机,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将负面因素转化为正能量,激发学生的斗志,激励学生的热情,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五、总结

总的来说,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是教师难以避免而且必须面对的现象。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学生,都不能轻易放弃。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是更加重要的。教育不能立竿见影,教师应按照教育规律,根据学生成长历程,对有问题的学生要更加宽容和理解,在教育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成为受人赞赏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凯菀.小学阶段“问题学生”转化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2(10):10-12.

[2]熊海燕.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措施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2(05):61-63.

[3]李晓静.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