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姓名:黎晓

单位:茂名市第五中学

单位邮编:525024

摘要: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其与学生终身发展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然而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村、乡镇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致使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或离异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尤为严重,且已逐渐发展为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简要分析了“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并为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研究具体实施策略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

引言:“问题学生”即指,班级中对比同龄人成绩较为靠后且品德与性格与班级整体要求不符合的学生。此类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缺乏家长的陪伴而长期处于情感缺失状态,且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情绪敏感的青春期,不良心理问题极易产生,最终导致“问题学生”的形成,为学生自身成长、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社会环境等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一、造成“问题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缺少家长监管,致使学生没有正确的方向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留守家庭及单身家庭出现的可能。此类家庭的显著特征即家庭成员构成较为复杂,家庭内部缺少关爱,人员关系较为冷漠,于此类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初中生正处于心思敏感的青春期,情绪极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发生变化。且由于初中生社会阅历较浅,难以有效控制自身情绪,其在遭受精神打击后易因缺乏正确方向产生精神不振、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不足、心理压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多性格较为极端并仇恨社会,最终成为“问题学生”。

(二)缺乏教育,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多,极大部分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都缺乏家长陪伴,遇到问题时因缺乏经验无法及时解决,为其日后心理健康成长埋下不利隐患。且由于社会开放程度的提升、信息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家庭类型及家庭教育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发展。“问题学生”出现的又一重要原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或缺乏教育。父母教育不当主要表现为教育理念不当,过度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日常生活中通过强迫等手段令学生记忆、背诵知识点,教育极为严格,严重时可能进行语言谩骂或拳脚相向,家长与学生缺乏沟通,双方期望值不同致使理念差距越来越大。此时学生性格较为极端,会表现为懦弱胆小、自卑的性格与极度叛逆、不服管教的性格。缺乏教育即部分父母不知晓学习的重要性,未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不关注学生成绩,另有部分父母因外出务工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仅能通过金钱弥补,然而初中学生自制力较为缺乏且并未存在理财意识,常仅追求物质享受而懈怠学业,最终形成不思进取,懒惰贪玩的性格[1]

二、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策略

(一)促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提升

首当其冲的是,父母需要和子女保持密切的互动并加强彼此间的亲情联系。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对于父母的依恋感是无可替代的,无论他们是否由祖辈或外祖辈全天候照顾。因此,仅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是不够的,家长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学生,更加关心其精神生活,以走入学生内心深处,聆听他们的感受,共同分享快乐悲伤,一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接下来,父母还应该学习如何以平等方式和孩子交谈。通过放下权威的态度,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和谐的家庭环境,从而有效推动家庭教育的实践。不仅如此,家长还需注重与学校的合作与协调,以便达到群策群力共创佳绩的效果。因为学校是一个主要的教育机构,能充分利用它的主导地位来发挥最大的作用,唯有与学校紧密协作,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共同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2]

(二)用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首要的是,教师需要充分地去理解和接纳学生。根据素质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应当展现出对于学生的敬畏及保护的态度,同时也要激发并提升其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主动权感,注重于全方位的发展模式中培育健康的心智和人性的品质。所以,为了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如厌恶、指责或惩戒等方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可能会损害到孩子们的自主性和人格),教师们有必要建立起正确的师生关系认知:即始终保持对他人的基本礼貌与人道主义精神才是真正的“人性化”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此外,教师也需加强对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倾听他/她内心的声音,深度挖掘学生疑虑之处并且发现其中的优点,从而采取有效的心理学辅导方法引导学生在正向方向前进。每当教师看到这群特殊的孩子有所成就或是取得进展的时候,都应该适当地予以赞扬激励之举动以此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最后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便是充分发挥道德伦理课程的作用。这是因为其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环节之一,旨在教授给学生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和社会公民的基本准则。“不良生源”的存在并非瞬间发生的事情,要纠正这些负面表现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所以,教师必须利用学校的品格塑造职能来加强常规的教育工作,以培育学生的优良性格、良好习性和健康的思维方式,这样才有可能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方面促进家庭教育开展

受地域因素限制,农村地区多教育理念及教学设施落后,家长普遍也缺乏教育意识。除家庭及学校角度加强家庭教育外,社会也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开展,适当开展符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时间基地,完善公共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通过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保障其精神健康。不仅如此,各地政府还与学校应联合打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多方面提升家长教育意识。首先,学校可联合政府组织与教育相关的宣传活动,对家长教育意识进行引导,学生也应定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辅助家长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其次,各地政府应与相关检查单位联合,加强网吧等场所对未成年人的约束力度,阻止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发展成为“问题学生”的可能。不仅如此,学校周边音像店、报刊铺也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为家长树立规范管理榜样,防止不良内容进入学生学习生活,保障良好教育氛围的维持。最后,政府与学校还应通过画报宣传等环境因素,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书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3]

结论:总而言之,开展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传授学生课本知识之余,教师更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日常加强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根据“问题学生”身心特点及家庭环境,更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方法,发挥自身教育主导者作用,通过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梦阳.“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及策略分析[J].品位·经典,2021(13):137-139+151.

[2]韩清勇.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N]. 科学导报,2022-12-06(B03).

[3]亢黎明.浅析当前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2020(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