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

赵自强

泸西县人民医院  云南省  红河州  652499

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2022年5月份至2023年5月份。组别:参照组;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明确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不大p>0.05,相关指标不及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行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提供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足部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全身骨折上可以占到3.0%,跟骨骨折为跟骨关节内发生骨折。跟骨属于人体足部跗骨中最大、形态也最不规律的骨骼 ,属于机体重要的承重关系,而跟骨承重大,出现骨折的机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但复位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复位后出现移位的机率较高【1】。患者的关节部位发生了疼痛,愈合效果差的情况。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内固定的发展,该种方式被逐渐应用于跟骨关节骨折的治疗当中,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为2022年5月份至2023年5月份,年龄在29-74岁之间,其平均年龄(47.69士2.74)岁,男性49例,女性31例。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显示(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检查,对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确定,将患者的患肢抬高,明确患者的肿胀情况,进行消炎、预防感染,待患者患肢不再肿胀且张力性水泡消失后,再行手术。参照组患者提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以健侧卧位为主,对患者常规消毒,铺巾,使用C型臂行X线透视,使用1枚4mm克氏针经跟骨结节后方下侧1cm部位穿透,方向略微向下外侧进针,明确患者的针尖位置 ,到达骨折线后停止之后进行复位【2】。实验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的方式为腰硬联合,体位为健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行健侧卧位,确定患者的跟骨外侧情况,做L型切口,开始的部位为外踝尖后方,明确经足背皮肤和足底皮肤相关的位置,到第五跖骨基底后方1cm处,将患者的皮肤以及软组织切开。到达跟骨外侧的骨膜后,沿患者的骨膜行钝性分离,将患者的距下关节有效的显露,复位在直视的条件下进行,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将患者的关节面有效的整理,对患者的骨质缺损情况评估,必要是提供植骨填充,之后使用C型臂机行X线透视,并植入钢板,打入螺钉,固定钢板,留置引流管,缝合皮肤,包扎切口【3-4】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手术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文中所涉及到的计数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数据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 。

2  结果

2.1参照组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25±9.45min;术中出血量为23.12±8.79ml;住院时间为12.13±1.72d;实验组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7.42±11.13min;术中出血量为55.64±4.31ml;住院时间为11.21±1.25d;t值分别为4.261,3.641,0.954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不大,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不及参照组患者,p<0.05。

2.2参照组40例患者治疗效果显优的数量为16例,占比40.00%;显良的数量为18例,占比45.00%;显可的数量为3例,占比7.50%;差的数量为3例,占比7.50%;实验组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优的数量为22例,占比55.00%;显良的数量为17例,占比42.50%;显可的数量为1例,占比2.50%;差的数量为0例,占比0.0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

3讨论

跟骨骨折作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病的发生现车祸、高处坠落等原因有关。在治疗该病时受局部软组织较少、血供不充分,解剖结构特殊等原因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出现后遗症的机率较高。而为患者提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操作相对更为简单,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患者骨折愈合快的优点,但患者病情较重时,复位平整度欠佳,单纯使用克氏针进行骨折固定的牢靠性不足,效果不佳。而为患者提供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直视为患者提供骨折块和关节面的恢复,复位效果更为满意,使得患者的跟骨高度、宽度恢复的更佳,若患者的骨折情况较为严重时可以进行植骨,并使用钢板进行内固定,稳定性更佳,可以减少患者出现畸形愈合的情况[5-6]。使得患者的足部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三廷.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5):2.

[2]任珩,杨益民,袁学峰,等.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J].  2021.

[3]欧民胜.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健康必读 2020年32期, 16.

[4]王玉臣.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临床疗效评价[J].人人健康, 2020, No.513(04):72-73.

[5]韦留胜,顾文奇,刘仕英,等.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估[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3, 20(2):6.

[6]邱皓,张年春,李磊,等.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Meta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