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温艳玲

吉林省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  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因听力受损,学前听障儿童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习得语言,在佩戴助听器或电子耳蜗之后,如何更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抢救式听力语言康复训练”,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合作,促进他们的全面康复发展。

关键词:学前;听力语言康复;家园共育

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摇篮,家长是特殊儿童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听障儿童来说,0~6岁是言语康复的关键时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学前听障儿童减轻残疾因素造成的对自身和社会的不良后果,使其在听觉、言语、心理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康复。

一、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园共育缺乏有效合作

家园共育需要家庭与幼儿园两者建立相同的幼儿培养观念。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双方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相同的教育目标与教学理念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学前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家园共育并没有真正贯彻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合作理念。

2.家园共育实践模式单一

当前在家园共育模式的开展上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时通常会采用家校相互联络的方式,如最为典型的幼儿园定时召开家长会。近年来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家园共育的新点子,如建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幼儿园的活动相对丰富,但是家长的参与度并不太高,其主要的原因是家長对于活动的内容还未真正了解。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家长单一宣布信息,而没有真正遵从家长的真实想法。家园共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幼儿园有目标、计划性地开展工作。幼儿园应该在每一个学期设定固定的家校交流活动。在教育内容上不能只偏向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应注重孩子综合水平的提升。

3.家园共育中双方的角色定位

不同家长对于家园教育理念理解是不相同的。家园教育的真正目的与内涵是服务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略掉了提高家长育儿的能力。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父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同样要充实家长的教育知识与理念。相较于家长而言,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性,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而正是这种优势性使得教师容易忽略家长与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能只将父母当作是孩子教育体系中的配合者,这样就使得在教育过程中没有真正发挥家长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双方一定要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两者不同的作用。在教育责任的承担上,家庭与教师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推诿。然而实际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最为常见的是:家长常常以没有时间、忙于工作为由将全部的教育责任交给幼儿教师。这显然是违背教育理念的,这种现象阻碍了家园共育的开展。

二、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策略

1.以理念为先导,提升家长的认识

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深感家庭教育的不足会对听障幼儿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这些听障幼儿,他们很多都是三岁甚至四岁、五岁才开始佩戴助听设备或者接受耳蜗植入,对于这样一群刚刚开始听到声音的孩子,他们根本来不及像健听儿童一样慢慢地循序渐进地咿呀学语,我们通常要对这些孩子进行“抢救式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却单纯的以为:只要我的孩子佩戴了助听器或者植入了耳蜗就会开口说话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开展家长上岗培训,一起探讨解答家长在教育特殊幼儿方面的一些疑惑。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家园互动沟通

(1)及时有效的沟通。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老师都要跟家长就当天幼儿在单训课上的表现做“一对一”的沟通,针对当天幼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布置好当天的学习任务,要求家长回家辅助幼儿完成。

(2)家访。在家园联系工作中是一项传统但又极为有效的举措。我们幼儿园在教师中提出“爱心家访”,主要是在寒暑假,我们老师在放假前会给每个孩子制订一份假期康复计划,放假后除了每天的微信打卡学习之外,会适时根据孩子的反馈进行上门家访对幼儿进行评估,以便帮助幼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3)利用互联网加强家园交流。幼儿园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微信群,为家长—幼儿园、家长—家长之间搭建一个平台,促进家园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有:①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早操、点心、午睡、课堂等表现情况。表现好的、有进步的给予表扬、鼓励。不好的及时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求家长回家进一步指导。②打卡学习:每天放学后要求幼儿打卡学习,根据打卡情况设置“大拇指”专栏,每个周五我会带着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谁的大拇指最多,根据大拇指的多少,孩子们可以找老师兑换礼物,以此激励他们的打卡积极性。③根据每个孩子的个训情况,发一些康复技巧进行家长指导。教师会经常在群里分享一些康复、幼儿安全教育、幼儿心理教育等小知识,为家长提供了实用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3.以家园联谊为抓手,共建幼儿特色活动

(1)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在平时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每周再从讲卫生、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等方面主抓一个,例如:在开学第一周,除了常规养成教育之外,我们会主抓懂礼貌的养成教育,教育幼儿入园要跟老师问好,离园跟老师再见。我们对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的小朋友每次都奖励一朵小红花贴在额头上,还会给一个充满爱的拥抱。

(2)区角活动创意满满

游戏活动作为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教学模式的基础,区角活动充分尊重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我们有开设了益智区,学校为幼儿配备了大量的蒙氏教具,通过幼儿的主动探索,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生活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真实的活动内容和情境,围绕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生活礼仪、自我照顾能力等方面进行,另外还有美工区、科学区、娃娃家等。

(3)读书活动异彩纷呈

读书节是一项特色活动,读书节召开之际,我们也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博得家长的支持与关注。在读书节里,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临时搭建的“图书超市”里买书、卖书,一起参与家园联谊读书知识竞赛。

(4)培养自理能力

“我是小帮手,我最棒”活动不仅要求孩子在家在园能够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还要尽自己所能帮助父母、老师、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荣誉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

(5)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对多重障碍幼儿进行全面康复

现在很多特殊儿童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残疾,很多孩子还伴随着很多其他方面的障碍,我们幼儿园其中有两个孩子,一个除了听力障碍之外,还伴有轻微自闭症,感统失调,四岁多的孩子走路还是摇摇晃晃。另外一个除了听障,还伴有多动症,走路也是摇摇晃晃。我们就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半个小时,对这两个孩子进行全面的康复工作。一个月的时间下来,这两个孩子从最开始的羊角球都坐不稳,到能骑着羊角球在活动室跳一圈,我是真心地为他们感到高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6)开展手拉手活动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邀请普通幼儿园的小朋友与我们的听障幼儿一起互动游戏,普通幼儿园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一起做手工、玩玩具、做游戏、跳舞等,他们还会互赠礼物,大家互相走进彼此,增进了解,没有障碍,没有歧视,我们也将借此活动为将来推进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奠定基础。

三、结语

在家园共育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还有许多新的想法有待于去论证、去探索。今后我们一定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求实进取,力争把家园共育抓得更实、抓出自己的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家园共育新途径,为听障幼儿的全面康复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殷秀歌,于娅丹.家园共育理念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策略浅析[J].教育学文摘,2020(19).

[2]尹静静.采用多样化家园共育方式,促进学前听障儿童全面康复发展[J].科学与生活,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