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观察公益报告——由“爱碍爱”窥见的心智障碍者群体就业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青少年社会观察公益报告——由“爱碍爱”窥见的心智障碍者群体就业现状

虞弘亦

上海市上海中学 上海 200231

  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残疾人就业数据显示,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05.5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86.7万人,集中就业26.0万人,个体就业64.1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7.9万人,辅助性就业15.2万人,灵活就业265.6万人,从事农业种养430.0万人。其中占比最多的是农业种养,其次是灵活就业,并非当下大部分就业人士所选择的劳动力市场。

在残疾人中,心智障碍者则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问题,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的提案显示,截至2021年底,持证残疾人就业率不足50%,其中,1200万心智障碍者的就业率不足5%,他们的智力能力低于常人水准,也低于其他障碍群体,这导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弱,难以融入工作环境,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具优势。

2. 心智障碍者困境的形成原因

在了解到心智障碍者当下困境后,关于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我有了以下推断与思考:

从心智障碍者自身的角度来看,心智障碍者由于自身的缺陷,在成长中不断和他人进行比较,不可避免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缺乏对自身就业能力的正确认知。

从家庭角度来看,家庭的观念、教育可能导致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困境。《世界残疾报告》指出,残障者权益实现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即是消极的态度。心智障碍者的家长可能将心智障碍者的“刻板印象”内化于对他们的照料,这些观念也将影响到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就业帮助的投入。

从社会角度来看,大众普遍对心智障碍者的重视和包容性不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不足,并没有认识到当下心智障碍者的困境。人们普遍认为心智障碍者会到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进行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数量有限,且心智障碍者在残疾人群体中更为特殊,进入集中就业单位的机会更小,由此加剧了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困境。

3. 现有的就业出路与困境——以爱碍爱为例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爱碍爱就业支持专项基金是上海第一家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的公益专项基金,通过对重要文物上的古典纹饰进行再创研发,再创后的图像用于心青年(心智障碍青年)以非遗技法制成的产品。并寻求与品牌合作,最终实现心青年就业。[1]

此次我所参与的“未来公益人培养计划”历时3个月,前往上海浦东辅读学校,体验7个里程碑课程,向心青年学习刺绣,陪伴和了解心青年,鼓励心青年反哺社会,并与商业团队策划执行公益商业项目,为心青年的事业提升营收。

在“反哺社会”课程中,我与“心青年”前往商场进行社会生活体验,也认识了一位朋友嘉骊,我带领她来到商场内的撸猫馆(宠物互动体验馆),嘉骊一直很喜欢猫,但直到这次她才体验了撸猫馆,像嘉骊这样的青年很少有机会接触世界,体验普通年轻人的生活;在课题的最后阶段,我所在的商业团队AYA小组与泰科电子进行合作,在企业family day上进行了亲子刺绣体验与绣品售卖活动,嘉骊协助我一同售卖产品,指导孩子们学习刺绣。50993524-D71F-4A57-86ED-A7C43517A170-75452-00000DE1B89FCD3D.jpg
左图为心青年、AYA小组与泰科电子合照…1AA8F413-E463-40B6-B857-8C5475B77337-75452-00000DE1214FD6A1.JPG

给予心智障碍青年们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予他们一些陪伴与支持,能够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提高认知水平,从而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他们与社会的连接越来越紧密时,也能够从中感受到服务社会的意义。

对于心智障碍者来说,帮助他们最重要的一步便是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与行为,绣坊中的一位绣男安阳正是通过绣坊工作的经验实现了交际水平的巨大提升,和他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正常地沟通想法,安阳甚至曾代表绣坊前往外地参加比赛,但绣坊老师告诉我们,安阳在最初来到绣坊时也很难与他人正常沟通,通过辅导员和老师们的纠正引导,才达到了现在的交际水平。pasted-image.png
图为安阳在“明日律师大赛”闭幕式发言

爱碍爱绣坊在为心智障碍青年提供工作,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的家庭减轻一部分经济负担。如果在接受教育后找不到工作,心智障碍青年即将面对的是能力的快速退化,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将回到接受教育前的水平。同时他们的家庭也将承受巨大经济压力,由于先天智力不足导致的认知缺陷,心智障碍者更依赖家庭的照顾。据残联发布的《2013 年度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17岁及以下残疾儿童的监护人以父母双方为主,成年心智障碍者在接受教育阶段之后,家庭依然是心智障碍者的主要照料者。2020年,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对心智障碍者家庭照料负担与公共服务需求进行了综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调研的心智障碍者照料者中,仅有约1/3处在全职工作的状态,超过一半(53.97%)处在未工作的状态,61.92%的调研对象的月收入低于 3000 元[2]。

4. 未来的展望

对于心智障碍这样的弱势群体,想要让他们的处境有本质上的改变,首先我认为需要改变社会公众对心智障碍群体的偏见——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心智障碍者的积极影响是极大的:推广正面的宣传,引导大众深入认识心智障碍群体,使大众在理解他们的困难的同时,也认识到他们的成长空间,从而接纳和包容他们。

心智障碍人士要回归主流社会,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例如通过社区居委、社区内的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介入,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资源,资助就业服务的物资、活动经费,招募志愿者。

政府和职能部门也应当发挥其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政府补贴、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支持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优化办学条件,教职人员等资源配置,为心智障碍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5. 总结

心智障碍群体的就业现状依旧不易,就业服务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今社会大众已经看到了心智障碍群体的不易并开始做出改变,例如L特殊教育学校的2022 心智障碍毕业生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了71.4%,已经成功就业的10人在支持性就业辅导员的支持下,逐渐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就业维持率达到100%[3]。相信在社会、政府等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心智障碍群体的就业服务能够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够关注到心智障碍群体的困境,贡献属于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注释】

[1]https://www.adream.org

[2]心智障碍者的权益保障: 家庭视角的审视 (2018)05-0058-08

[3] 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职业教育实践探索——以L特殊教育学校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模式为例  (2023)01-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