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路径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路径建构

雷 蕾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  陕西 西安  710600

摘要: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永远吹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我革命”的概念,但在实践过程中,从党员个人和政党组织两个层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清算,实现自身的适应性调试和发展,构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有效路径,为新时代新征程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借鉴。

关键词: 自我革命 延安时期 路径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驱动下,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自我革命,构建形成了以党员个体思想蜕变厚实自我革命的基础、以提高政党组织管党治党能力带动全党自我革命的整体统筹路径,革除了阻碍党发展进步的不利因素,培育了促进党向好向上发展的进步火种。

一、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锤炼的个体路径

坚持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这种自觉和勇气,要求党员个体将自我革命意识真正融入思想之中,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使命担当精神,敢于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锤炼,是延安时期共产党员个体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自我革命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勇气。

毛泽东认为,党在幼年时期党组织没有巩固的原因是“新党员非常之多,但是没有给予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因此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提升全体党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的中心环节,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从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开展的“延安大学习”到中共中央离开陕北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解放日报》、《新中华报》、《共产党人》等刊物,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理论学习的媒介;根据形势需要,相继恢复了中央党校、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等学校为广大党员群众创造了浓厚的学习环境;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以身垂范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学习,还经常到各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教育内容上,除了注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以增强党员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和政治勇气之外,还十分重视对党史的研究,教育党员深入地了解并积极地总结历史工作当中的经验教训,逐步纠正了自身头脑当中主观主义错误倾向,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些促进理论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广大党员群众学习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整体上提升了全党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提高了党员自我革命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勇气。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毛泽东指出:“理论和实际统一”,“这是党性的表现”,“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把理论联系实际上升到了党性的高度。因此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提高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开展了实地调查,其实质就是要求党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现实运动。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标志着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不仅增强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本领,还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了党员的思想境界,实现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此改变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执行力。

(三)强化作风建设,改善不良风气

强化作风建设,是延安时期党员进行自我革命的突出重点。

首先以整风运动的形式纠正党内不良思想作风。针对党内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等的不良思想作风,全党上下开展的整风运动,从党的高层逐步向全体党员传导,为全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自觉开展的全党自我革命,整风精神是我们党最初最主要的自我革命精神。

其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方面毛泽东指出:“自我批评是马列主义政党的不可缺少的武器,是马列主义方法论中最革命的最有生气的组成部分”。1941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使适合于党与革命的需要”。要求党员要学会时刻自省,时刻反思自身缺点,勇于承认错误。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认为“对于有了毛病的人,一经展开批评,揭发错误,也就可以改正,”提倡接受其他同志的批评,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更加深刻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认识。

延安时期,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共产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虚心的接受来自人民群众与其他党员同志的批评建议,敢于承认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错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转变了观念,纠正了过失,努力工作,党内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二、提高管党治党能力带动全党自我革命的组织路径

(一)形成党的领导核心,强化自我革命领导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就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肩负起历史重任,党内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和集体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实现了他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从政治领袖到理论权威的两大跨越。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5年党的七大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形成成熟的稳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为延安时期政治建设的最大成果。同时,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他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将党的建设与自我革命统一起来,提出了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这一重要命题。他在这一时期所写的一系列著作也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因此形成党的领导核心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保证。

(二)建设高素质队伍,夯实自我革命组织基础

加强组织建设,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自我革命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历来重视选贤任能,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这一标准能否实施,又取决于干部路线。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延安时期围绕“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干部政策配套。其一,重视干部教育,以开展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干部;其二,健全干部的使用、培养和待遇等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干部;其三,开展审查干部运动。各级党组织“对少数混进党的投机分子和阶级异己分子、奸细,坚决、慎重地清洗出党。”以保证队伍的纯洁性。通过一系列严格有利的措施,党在延安时期造就了一只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了组织力量,为进行持久深入的自我革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骨干力量。

(三)完善党内制度建设,健全自我革命制度保障

延安时期是民主集中制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规范的民主集中制运行制度。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要建立健全党内关系,提出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和纪律。1945年召开的七大上,毛泽东将民主集中制原则概括为:“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正是依靠民主集中制,让党能够在思想上、路线上、制度方面得到正确的指导,能够以最大的向心力,团结最广大的党员同志,创造了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 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自我革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延安时期,毛泽东还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因此,党内民主集中制还体现到了根据地的政权组织形式上,即“三三制”。三三制民主政权是党为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建立的政权形式,是延安时期党外合作的重要形式,它的贯彻执行克服了当时党内某些党员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使更多的非党人士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对于一切问题都允许进行充分而广泛的讨论、辩论,扩大了民主范围和群众基础,和谐了党际关系,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保障。

(四)厉行廉洁政治,营造自我革命良好氛围

处理腐败问题的行为和态度,最能够反应一个党与政府的形象和性质。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延安时期物质条件异常艰苦,但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同样经受了腐败侵蚀的严峻考验。因此,厉行廉洁政治,防止腐败现象侵蚀政权机体,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大课题。

除了从思想上筑牢防腐底线,延安时期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起到了正面倡导的积极作用,影响带动了广大党员,创造了“只见公仆未见官”的清风正气。同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加大了惩治贪污腐败的力度。1941年颁发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明确规定了边区政府要推行廉洁政治,严肃处理公务人员贪污受贿的行为,如共产党员触犯法律要从严处理,绝不姑息。强有力的措施,营造了延安时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结语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自我革命的路径探索,从党员个人层面出发,坚持理论学习、注重调查研究、强化作风建设,引导党员既进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又进行行动上的自我革命,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促进党员磨砺心智、纯洁党性,最终促使党员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大大改变了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和执行力;从政党组织层面出发,形成党的领导核心、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完善党内制度建设、厉行廉洁政治等多形式多方面提高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能力,实现了执政能力的提升,指导带动全党从上而下进行自我革命。在这一整体统筹路径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涵盖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形成了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持续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邵红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塑造的逻辑理路[J]党史博采·理论版,2022年2期

[2]何克祥,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宝贵品质[J],政党治理,2022年第2期

[3]孙少寒、徐立波,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思想的生成逻辑与当代意蕴[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3期

[4]李成林,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与实践[J],大连干部学刊,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