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教材经典篇目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尝试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借鉴教材经典篇目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尝试与反思

甘园

南宁市 第二十八中学 530001

摘要: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相关教学内容,给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提供了很好的抓手。从第一单元课文中学会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通过学习第三单元作文专题——抓住细节,并结合第三单元中《台阶》等相关篇目来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通过练习,大部分的学生基本掌握了细节描写,写作能力和考试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讲解不透彻,学生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写作胡编乱造等等不足,对此,应有足够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经典篇目 细节描写 学生写作  扩写  教学与反思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各种动作、外貌、景物等描写不一定都是细节描写,但是细节描写具体渗透在各种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中。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所以指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尤为重要,而对于学习细节描写,七年级语文下册不少课文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习《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等课文,着重学习了这些人物的卓越的精神品质,进而教学本单元的写作主题——写出人物的精神。单元写作教材里直接指出: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首先要抓出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很多学生弄不清楚细节描写是什么。一到写人,就是“弯弯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再加一张樱桃小嘴”,以为这就是生动的描写了,这其实是盲目的模仿,千人一面。除了千人一面,学生写作还存在只会大致陈述一件事,而不会具体展开细致生动的描述的问题,“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比如写《这样的人让我》:有学生写抗疫英雄梁小霞,写她为了抗击疫情,牺牲了自己大好的时光,但怎么牺牲自己大好时光的,没有展开细致描写;写保洁阿姨为了校园清洁的环境,天天扫地,但扫地的样貌、动作等都没有展开细节描写。这样的写作是干瘪、空洞无物的,也没有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经典片段,如“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划线处的肖像、物品细节描写表现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时的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如“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划线处的动作、语言细节描写表现鲁迅先生尊重客人、尊重妻子的形象。这样,学生才明白什么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即对具有人物自我特色的细微的动作或语言等细节进行具体描绘。

学生理解了要写出具有人物自我特色的典型细节,再修改之前的习作,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比之前的生动鲜活得多了。比如写修车师傅,原来是陈述性的语句:“修车师傅穿着一身旧衣服,一双旧鞋子,年级比较大了,对待客人态度和蔼可亲”,加入细节描写之后变成:“他身着半旧的灰色上衣,一条磨得发白的黑裤子,膝盖上还打了补丁,一双鞋子也打了补丁。花白的头发下是一张古铜色的脸,这张脸被风霜刻上了深深的皱纹,但是面对客人,他总是微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缝。”这样的描写写出了有修车师傅特色的衣着、肖像等细节,活化了修车师傅勤劳朴素、待人和蔼可亲的精神品质和形象特点。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训练的专题是——抓住细节。在前阶段一系列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利用这个单元的相关教学内容,更系统的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

我们要利用好教材,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例如课文《台阶》里对父亲脚的刻画“父亲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就是很成功的细节描写。教师先把这句话压缩成“父亲的脚上有泥沙”,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加细节:父亲的脚上有泥沙。——父亲的脚板宽大,沾着泥沙。(补充父亲脚长什么样子)——父亲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沾着泥沙。(更细化补充父亲脚上有裂沟)——父亲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更细化补充父亲脚上裂沟嵌着沙子和泥土)。 

通过学习《台阶》这样的经典篇目里的细节描写,学生学会了一个细节描写的好方法——扩句。我用比喻的说法来给学生解析:没有扩写前的句子,就像近视眼第一眼看过去只看了个大概,而扩充后的句子就像是拿着一个放大镜去观察,然后把从放大镜中看到的东西有序补充写作出来。所以用扩充句子来进行细节描写的制胜法宝就是“火眼金睛善观察=放大镜+慢镜头”。至此,学生觉得对写好细节描写又更有把握了。

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当堂扩充句子:他在校道上小跑着。学生不断的补充细节,扩充句子,最后把这一句话润色成了一段话:上体育课的铃响了,他急匆匆的在校道上向着运动场一路小跑。左手拿着的他最爱的“娃哈哈”矿泉水,差点被甩到地上。他脸上表情有些急切,像蜡笔小新的两道又粗又黑的眉毛紧锁,张大嘴朝前喊着:“等等我……”。他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因为体育老师规定:迟到罚跑三圈。这样的描写,细节描写无疑是成功的。

经过大小作文几轮的练习,大部分的学生基本懂得了什么是细节描写和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七年级上册期考学生作文(满分50分)年级平均得分是37.06分,经过七年级下册以来借鉴教材经典篇目加强细节描写的教学之后,七年级下册段考学生作文年级平均分达到40.03分,提高了差不多三分,这个成绩还是很可喜可贺的。具体到个别学生,以我所教学生阮某为例:七年级上册期考作文成绩是46分,作文中有一些细节描写——有梧桐树等景物描写,语言描写较多,其他人物描写细节略少。七年级下册期考作文成绩提高到48.5分,作文中写同学的微笑、俯身写字等外貌、动作细节,运用大量的排比、比喻,细节描写很生动。在阮同学的作文里,细节描写越来越成功,她的作文得分也稳步提升。

    以上是对前一阶段“借鉴教材经典篇目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这一教学活动的一些记录和总结。通过这个写作训练,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有了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还是发现了很多不足。

首先,教材中值得借鉴的经典篇目有很多,但是教学任务也很繁重。很多时候作文的教学时间很不够,导致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讲得不够也讲得不透。

其次,现在的学生很多都不喜欢阅读,让他们看一些经典篇目,圈点勾画或者摘抄、学习一下写得精彩的地方,他们的兴趣并不是那么高。

第三,在作文讲评的过程中,学习小组的内部交流与批改作文往往流于形式。原先设想利用自习辅导课或作文课,让小组同学轮流念自己的作文,然后对照相关课文或教材,大家展开评价,分析各自的作文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修改等。这样每个同学都能有表现和提高的机会。但是很多学生并不配合,每次每一个小组都只是那一两个活跃的学生讲一些,其他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是很投入。想象中激烈讨论的画面并不存在,很多同学的进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第四,对于细节描写,很多同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写作不是有感而发,是为了写细节而生编硬造。比如有学生写:看到路边有个穿着破烂的乞丐,我毫不犹豫的冲上前,递给他一张红彤彤的百元大钞。看起来有细节描写了,但是这样的细节描写是“一眼假”。

问题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鼓励他们多观察生活,鼓励他们真实表达内心的想法,让作文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舞台,这样想必他们的细节描写也会写得很真实、很出色。

参考文献: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