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吕占海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人民政府农机站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4400

摘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农机装备产业链基本完整,产品覆盖了耕种管收田间作业全过程,但是存在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水平不足、作业效率低、智能农机普及不广等问题。智能农机装备是提高劳动生产、土地产出、资源利用的有效法宝,是提升综合生产力以及制造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推动农机、农业现代化变革,是保障粮食和农业产业安全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智能农机;农机装备;技术;发展创新

引言:

农机的水平是衡量农业发展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出现不足的情况,农机的智能化发展已是必然的发展方向。现在,绝大多数的乡村都已经实现机械化的耕作和收获。传感、检测和计算机等技术在农机的设计中得到广泛地运用,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智能农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水平不够先进

当前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智能农机装备研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导航定位、路径规划、田间作业和人机交互等方面,技术水平不高,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在成本、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在我区智能农机装备的实际运用中,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植保机技术相对成熟外,其他智能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比较低,大多数机具没有自动避障和自动路径规划功能,且操作繁琐,适用性和经济效益比较低。配套的信息化平台不够完善,不利于动态采集农机作业、农业生产数据等。

2.配套农业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

虽然目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满足农业机械作业要求,但现有机库、机库与农田间的道路由于早期规划原因,不利于智能农机的自动出入库和自动驾驶,且通信设施等信息化基建较滞后,5G信号覆盖率和稳定性不能满足智能农机装备的运用,智能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精准度等问题依然需要优化和解决。

    3.智能农机技术人才缺乏

基层农机部门在智能农机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还需加强。现代农业生产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智能农机装备的运用需要传统农民向懂科技的新农人转变。目前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农机技术人才短缺,对智能农机装备的认识不足,制约了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

二、智能农机发展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协同合作,加强智能农机装备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各级政府、科研高校、农机企业等相关单位要紧密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定位导航、农机作业和远程数据通信管理、作业传感器、联网终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智能农机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农机智能化水平,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注重示范引领,围绕农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导向作用,加大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拖拉机、智能插秧机、智能收割机、作业监测终端等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智能农机等终端入网上云信息化联通,依托农机科技志愿服务、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帮扶、农机推广“田间日”等活动,大力宣传智能农机装备相关农机新技术。

    2.强化试验示范,探索农机作业智能化

加快建设一批“无人化”农场、数字化渔场、信息化园艺、智慧牧场等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基地,多点启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稻麦、设施农业、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形成智能农机生产技术模式,降低劳动强度,保障作业质量,提升经济效益。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学习参观示范基地的运行模式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运营成功的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3.深化机艺融合、机信融合

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作业条件,着力提升农机智能化作业条件。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示范推广,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农机农艺融合实施方案,促进农机配套与农艺标准对接,有效提高智能农机利用效率。深化机信融合,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智能农机等终端入网上云,实现信息化联通,让智能农机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应注重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及时掌握新机具、新技术动态,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形成一支懂技术、能力强的智能农机人才队伍。秉承"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将课堂不断延伸,通过现场演示、送教进村、技能竞赛等途径,开展智能农机装备演示和培训活动,加强自动导航、无人驾驶、精准作业、智能监测、物联网、“互联网+农机作业平台”等机械化信息化融合装备与配套农艺技术培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对智能绿色农机装备的认知度和操作管理水平,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

三、智能农机创新展望

    1.智能农机推进农业产业转型

农机智能化是撬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转向数字农业的关键一环。智能农机集实时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精准作业、科学管理于一体,充分解决了我国农业生产中精播、精施、精准控制、全程溯源等瓶颈问题以及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不足、农户从事智慧农业意愿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驱动了农业生产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转变。

2.智能农机保障农业安全质量

安全是农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公众身体健康以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贸易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智能农机实现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精细化管理,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农产品优质生产和消费安全的目标,保障了农业产业安全、可持续资源安全、生态安全。

    3.智能农机促进乡村振兴

发展智能农机,是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智慧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等战略的重要法宝。智能农机发展应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为市场提供发展空间。一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二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遴选和培养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土专家”;三要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四要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培养。

    4.智能农机助力农业强国

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强国的战略重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基因编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持续突破并广泛融合于各个领域,引发新一轮农业生产方式、业态、产业变革。《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结语

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时代,积极探索智慧农业新模式,助力乡村发展,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对于农业产业越发重视,如何能助力其快速发展是每一个人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经济实用、高效环保的智能农机的发展,必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

参考文献

[1]张俊杰,张玮,苗俊侠,等.智能农机发展方向及转型升级探析[J].南方农机, 2023, 54(3):3.

[2]何彦林.智慧农机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