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诊断中动态增强MRI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乳腺肿瘤诊断中动态增强MRI的应用效果分析

何漫馨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621900

【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入院乳腺肿瘤患者80例,均行超声、动态增强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影像学手段的诊断准确性,并对比良恶性肿瘤的MRI影像表现。结果:动态增强MRI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超声(P<0.05)。良恶性乳腺肿瘤影像表现在形态、边缘、强化特征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论: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可发挥积极作用,能够提升诊断准确性,并为良恶性肿瘤定性分析提供支持,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瘤;动态增强MRI;超声;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目前临床针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以症状、既往史、体格检查、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为主要依据[1]。超声及MRI均为常见乳腺肿瘤诊断技术,且伴随近几年MRI技术的不断成熟,动态增强MRI已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其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全面的影像图像,提升疾病诊治有效性[2]。对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MRI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入院并经病理学检查为乳腺肿瘤的80例患者资料,纳入患者年龄25-55岁,均值(40.35±5.61);已婚、未婚分别41例、39例;既往有生产史、无生产史分别35例、45例。入院患者均对研究知情,能够主动配合检查。此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可实施。

1.2 方法

8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术前行超声、动态增强MRI检查,方法如下:(1)超声:平卧位,充分暴露双乳,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探头转动,扫查乳腺4个象限、乳晕。扫查期间观察是否有粘连、肿块,对病灶内部回声及周围血流显示情况进行观察,对病灶大小进行测量,对病灶形态进行观察。(2)动态增强MRI:先行MRI平扫,设置层厚、层距5.0mm、1.0mm。而后以三维容积内快速成像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涉及自层厚、TR、TE分别2.2mm、4.8ms、2.2ms。肘静脉注射钆双胺(国药准字J20050031;通用电气药业;10ml:2.87g)0.1mmmol/kg+生理盐水20ml,控制注射速率2-3ml/s。注射对比剂前扫描60s,注射后进行轴位薄层扫描(共7期),采集时间425s左右。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到工作站,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生以双盲法阅片,统一结论后得出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影像学手段的诊断准确性,并对比良恶性肿瘤的MRI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软件。计量、计数数据以(±s)、%指代,t、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统计差异存在。

2.结果

2.1 诊断准确性

80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43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别2例、3例、2例、36例。良性病变37例,其中,乳腺腺样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分别17例、13例、3例、4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动态增强MRI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超声(P<0.05)。见表1:

表 1 诊断准确性(%)

组别

导管内原位癌(n=2)

浸润性小叶癌(n=3)

黏液癌(n=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36)

乳腺腺样增生(n=17)

乳腺纤维瘤(n=13)

乳腺囊肿(n=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n=4)

总计

超声

1

3

2

35

15

13

2

4

75(93.75)

动态增强MRI

2

3

2

36

17

13

3

4

80(100.00)

χ2

5.161

P

0.023

2.2 良恶性肿瘤影像表现

良恶性乳腺肿瘤影像学表现在形态、边缘、强化特征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 2 良恶性肿瘤影像表现(%)

组别

例数

形态

边缘

强化特征

分叶状

不规则

圆形或类圆

光滑

毛刺

不规则

不强化

环形强化

均匀强化

不均匀强化

良性

37

3

1

33

17

2

18

1

7

10

19

恶性

43

19

21

3

2

21

20

0

10

1

32

Z

50.060

27.347

11.823

P

<0.001

<0.001

0.008

3.讨论

乳腺疾病为影响女性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类型,且近几年该病的发生率出现了一定的升高趋势,而乳腺良性、恶性肿瘤在治疗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故尽早检出并明确病变类型十分关键,这也是提升治疗针对性、提升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前提[3]。超声、MRI等影像学技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乳腺肿瘤诊断技术,其中超声较为常见,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等特点;但其对直径[4]。MRI技术则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且具有多序列成像、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尽管常规MRI在实际检查中仍有一定不足,但动态增强MRI能够较好地弥补上述不足与缺陷,大大提升诊断准确性

[5]

本次研究显示,动态增强MRI检查乳腺肿瘤准确性较超声有明显升高(P<0.05),且良恶性乳腺肿瘤MRI影像学表现也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瘤诊断中能够发挥积极价值。分析可见,在动态增强MRI检查下,能够较为清晰地将肿瘤病灶形态、边缘、增强方式等显现出来,从而帮助医生通过观察图像,直观了解患者乳腺病变情况,并据此对乳腺肿瘤病变性质进行初步评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综上,动态增强MRI能够为乳腺肿瘤诊断鉴别提供科学参考,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彦荣,李刚,曾果.乳腺动态增强MRI半定量血流参数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6):459-460.

[2]文华超.动态增强MRI检查与超声检查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比较[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12):2253-2256.

[3]张萍,刘新爱,刘荣成.MRI动态增强与SWI技术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1):104-106.

[4]刘淑玲,郝爱华,王玉.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1):2051-2054.

[5]施国尧,陈静雯,薛晶.乳腺肿瘤诊断中动态增强MRI的应用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