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心理社会干预手段

/ 2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心理社会干预手段

陈浩[1]   陈登[2]   黄思远[1]   谭颖仪[1]   刘瑶[1]

长沙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康宁医院 ,长沙市第二社会福利院 410000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便是暴力攻击,这种情况下除开药物干预外,心理社会干预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即是从心理社会层面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干预手段。

前言

精神分裂症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其主要表现特点是患者情感、行为及思维的明显变化,从而出现的认知障碍、行为偏差等一系列社会行为。目前我国的精神病患者里大部分出现过暴力攻击行为,这样的行为表现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加剧了对药物干预、行为干预的抗拒。而对于当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干预手段主要是隔离、药物镇静等急性形式,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急性干预后的社会心理干预手段,从三个要点出发,以弥补急性干预的不足。

一、推理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能力不足,缺乏正确的行为认知,情绪及价值倾向,但这些问题可以矫正,而推理康复训练即是通过结构式训练,促发患者有效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社交技能、情绪管理、行为意识等。尤其在面对患者的暴力行为上,及时采用恰当的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暴力行为。Cullen等[1]对44 例发生过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共36次的康复训练,主要内容是提升患者的社会认知能力,但在为期一年的推理康复训练实验中,患者的攻击行为仍然没有得到显著降低。后期Young等[2]意识到,对患者的推理康复训练不能仅仅停留于降低患者的攻击行为的表面上,更应该从深层次出发,关注提升患者的心理意识及解决患者的行为需求,并加强患者的冲动控制、推理与反思技能、共情训练、人际关系问题等,让他们理解他们行为的后果,从而推进患者对自身暴力行为抑制的意识形成。另外,对于部分患者的攻击行为指向自身且共病人格障碍,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还应对患者的人格进行意识输出,而非单纯的进行暴力行为抑制。

二、攻击控制疗法

攻击控制疗法是基于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所提出的一种干预措施,主要用来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思维障碍、行为障碍等。攻击控制疗法的理论强调,在面对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时,着手改变促发其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如情绪引发、社会行为引发、反社会意识引发等,这些诱发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因素主要与患者自身的感知、思维、社会认知等有强烈关系。因此在干预中主要强调对患者的愤怒管理、社交技能、道德意识等进行有效训练,提升患者的自我价值认知,弱化患者的情绪波动,增强患者的社交技能,并且过程中不断调整目标计划,随时访问调研,以巩固和增强治疗效果。Hornsveld[3]等对门诊及住院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每周一次的攻击控制干预疗法,每次1.5小时,共计15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攻击控制疗法对于精神分裂状较轻的患者有较好效果,这是因为症状较重的患者所表现出的暴力行为多是没有意识,主动性的,而病情较轻的患者是基于社会环境、行为刺激所表现出的,更容易进行干预。

三、攻击行为预防

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为目标,弱化强制性的隔离、约束,提倡了解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而开展相应的攻击行为预防。Välimäki等[4]为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而设计了一份针对医护工作者、患者及监护人的干预方案,其中核心观点是提高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认知,加强相关的心理社会干预手段教育,同时提升医院护理氛围,增强患者的共情意识,以降低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同时,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访问,了解过程中可能存有的安全隐患,并对医疗环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改进。另外,组织学习,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进行讲座、会议分析,了解当前的干预治疗困难点,给予医护人员足够的肯定和鼓励。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时间内的隔离干预对照实验中,减少强制隔离和约束的患者,其攻击行为和愤怒意识显著下降,这表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是可以预防的,这也为如何开展攻击行为预防提供了依据,为此,医务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了解患者的情况,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达成心理社会干预的预期目标。

四、总结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多是随机性行为,患者本人基于社会、个人等多重原因产生的认知误差,引发了暴力行为动机。而心理社会干预治疗主要是为了让患者理解到自己的行为及有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然后从患者思维、情绪意识、社会行为等方面进行干预。心理社会干预所实现的治疗价值不单单体现于帮助患者降低攻击行为,更是让患者意识到个人对于他人、对于社会所具有的责任价值,从而反思、替换已有的思维意识,发展出非攻击性的行为应对方式。在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提醒和监督患者,定期组织患者培训,提升心理预期感,增强社会归属感。此外患者需定期接受基本公共卫生精神卫生服务,随时接受专业人员的行为指导,降低情绪波动,改善认知理解,减少因人际交往及社会活动而引起暴力攻击意识。尽管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心理社会干预研究颇多,但最根本的社会实践效益还有待参考,更多的是提供一些稳定的研究结果。对于滥用药物和强制隔离的精神分裂症急性干预措施,其无法提供持续和长远的治疗效益,因此加强心理社会干预治疗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具有积极效益的干预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一种路径。

参考文献:

[1]Cullen AE,Clarke AY,Kuipers E, etal. A multisite randomized trial of a cognitive skills program for male mentally disordered offenders:violence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outcomes[J].J Consult ClinPsychol,2012,80(6):1114-1120. DOI:10.1037/a0030291.

[2]Young S, Chick K, Gudjonsson G.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reasoning and rehabilitation 2 in mentally disordered offenders (R&R2M) across two secure forensic settings in the United Kingdom[J].J Forensic Psychiatry Psychol,2010,21(3):336-349.

[3]Hornsveld RH,Kraaimaat FW. Group treatment of violent adolescents at a forensic psychiatric clinic:first results[J].Tijdschr Psychiatr,2011,53(6):333-342.

[4]Välimäki M,Yang M,Normand SL,etal. Study protocol for a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user-driven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aggressive events in psychiatric services[J].BMC Psychiatry,2017,17(1):123.DOI:10.1186/s12888-017-1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