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浅谈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杨剑锋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特种设备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广泛化,从而导致其安全管理变得尤为关键。但当前,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员工的人身安全,还可能对企业经济利益造成损失。因此,深入探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对于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不足;监管体制

引言: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特种设备在企业生产和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设备由于其结构复杂、操作要求高、安全隐患大,其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其第二十八次会议中首次审议了《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这一法律文件,标志着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因此,深入钻研和探讨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

1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的现状

特种设备在现代企业的生产与运作中占据核心位置,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电梯和起重机械。由于这些设备直接涉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其安全管理与维护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尽管如此,实际安全管理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0年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报告,那年记录了近300起特种设备事故,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68%的事故发生在设备使用阶段,暴露了管理中的许多缺陷。从统计数据看,73%的事故是由违章作业导致,这包含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无证上岗、管理疏忽以及设备维护不当。此外,设备在制造、安装或运行阶段的质量问题也导致了19%的事故,而非法制造、维修、改造等行为也成为事故的诱因。从技术角度分析,锅炉的缺水、超压、安全装置失效等是主要技术问题,同时电梯安装不当、起重机械操作错误和特种车辆碰撞等事故也时有发生。

尽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许多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指派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在这些单位,往往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专业培训,导致安全责任不能得到落实。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定常被置之脑后,甚至有设备未经检验就被使用,或有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

2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建议

2.1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特种设备每次的启动、运行和停机都与其性能、状态密切相关。为了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必须对每次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对任何异常的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处理。此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的数据和处理情况都应该记录在设备档案中,以供未来参考。其次,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每次的维护和检修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维修人员、维修时间、更换部件、维修方法等,这些数据对于分析设备的使用寿命、预测未来的故障和制定维护策略都有重要意义。再次,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还包括设备的改造和更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需求的变化,设备可能需要进行改造或更新,这些改造和更新的数据是评估设备性能和效率的关键。从技术角度看,档案管理系统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确保数据的安全、准确和及时。此外,应该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档案的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最后,企业应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设备使用管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还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关键数据[2]

2.2建立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并切实执行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核心在于责任明确与操作流程细化。首要任务是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策划与监督,包括首席执行官、技术总监、生产总监、人力资源及法务部门代表,确保多方面全面考虑特种设备安全。全面的特种设备风险评估为制度完善提供基础,对机械故障、操作失误、维护不当等风险进行评估。基于这些评估,制定明确操作规程和应急响应计划。每套操作规程需经过实际模拟测试确认其可行性。责任矩阵方法可匹配工作环节与职责人员。以特种设备日常检查为例,交由生产部门,而设备大修和更新由技术部门负责。新设备引入或设备报废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更新操作规程。经济责任制考核作为激励机制,根据设备安全运行情况设定奖惩标准。无安全事故部门可获得奖励,而重大安全事故部门除负经济损失外,还需受到问责。定期技术和安全培训确保操作员技能更新。管理层接受管理和决策培训,内容同样定期更新。完善信息反馈机制让操作员至管理层都能掌握设备运行情况。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助力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升管理精确性与效率。

2.3 及时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隐患消除工作

为确保特种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常规的维护和保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台设备都应配备详细的保养手册,并依据该手册执行定期的维护工作。这涵盖了对关键部件的巡检、易损部分的替换以及对整体系统的润滑。自主定期检查是为了及时识别设备中的隐患和潜在问题。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深入的检查,以确保早期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此外,规定性的设备检验也是确保安全不可或缺的步骤。在安全检验有效期到期前,企业应提前与第三方检验机构沟通以确保及时地检查与维护。检验内容应全面,包含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仅当设备成功通过检验,其才能继续投入运行。若检验未通过,企业需果断进行设备的维修或替换。一旦设备表现出故障或异常,应立即暂停使用,并进行全方位的检查,随后采纳相应措施消除潜在隐患。对于未满足能效标准的设备,企业应考虑进行技术改进以提高其运行效率。为增强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不仅需提高设备的标准,还应强化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宣传,从而提升整体的操作质量和安全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希望能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同时,为了更好地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期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实现特种设备的长期、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盖殿忠.制造业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橡塑技术与装备,2023,49(06):1-4.

[2]王磊.加强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