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强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课题研究质效

/ 2

 以加强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课题研究质效

李秀娟,罗启碧

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百色市公司

摘  要企业在管理创新课题研究上存在课题成果质量不高且偏科的现象,课题质量不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管理创新人才目前的现状,认为企业在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上重视不够,人才资源短缺、开展课题研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不够引起的,并提出了五个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旨在建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管理创新课题研究质效。

关键词: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课题研究

国家局张建民局长强调:“要把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烟草行业一切工作,全面激发行业发展动力”; 广西区局(公司)迅速印发管理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及2023年“春水”管理创新活动工作安排,把开展管理创新课题研究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百色地市级烟草公司要通过管理创新课题研究,改善烟叶生产、营销服务、市场监管、物流运营等多方面的管理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工具等来推动组织、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增效,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课题质效,推动企业向高质量、数字化方向发展,为行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基层力量。

1管理创新人才的现状分析

1.1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和流失。从该市级烟草企业员工执证来看,与管理创新相关的证书仅QC推进师,截止2022年底全市员工仅14人执有QC推进师证书,其中有4个中级、10个初级,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极度匮乏,日常参与管理创新课题研究的人员多是被动参与或是新手上路,多为完成考核任务而做课题研究,多是拿模板来依葫芦画瓢,有框架但干货不多,改善措施多为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成果质量难以提高;另外,企业对管理创新人才培养重视不够,历年外送参加中质协、区质协QC推进师培训的人员及次数安排较少,未能充分利用好企业充足的培训资源有倾向性的开展特定人才培养计划;一些管理创新人才因晋升、转岗不再从事管理创新课题研究工作,使整个课题小组的能力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倍受影响,导致出现课题流产、延误或成果不佳的现象发生。

1.2管理创新人才分布不均衡。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不多。近5年来该基层烟草企业都有开展包括QC课题、A3报告、问题改善、精益改善、管理诊断、合理化建议等管理创新课题研究项目的综合劳动竞赛,但竞赛未能实现全业务领域全覆盖,仅对综合系统进行劳动竞赛考核,导致综合人员参与管理创新课题研究多、业务条线人员参与少,甚至综合人员被拉去做业务条线的课题研究,但由于对实际工作缺乏深入实践体会,在开展业务课题研究时未能找准症结,分析也不够深入,造成成果不太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另外基层业务一线人员又由于参与较少没有形成课题研究思维,在日常工作中多是适应和习惯,跳出常规寻求改变的想法不多,从而影响了本业务领域的创新活动推进。从历年的QC课题成果来看,偏科现象比较严重。能晋级去区局、国家局参赛的多是烟叶领域的某个县局某个QC小组的课题,仅是少部分人参加,而且仅固定的个别小组出类拔萃,人才分布不够均衡。

1.3参与研究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从课题成果质量来看,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做出的成果常出现逻辑不够清晰、分析不够透彻、统计学工具使用不够恰当、分析问题症结未到末端、PDCA循环思维未能持续坚持等问题。从日常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员工没有接受过如何使用管理创新工具的相关培训,不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优势,不会用管理创新工具来总结归纳提炼好经验好举措,导致错失先机,与优秀课题失之交臂。在做课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正确评估、处理和分析研究数据,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经历去学习、研究,在沟通和协作上容易出现误解和不必要的摩擦,从而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展和成效。

2人才培养的实施对策

以该企业负责人提出的“千人成长计划”为契机,开展“强素质、强担当、强头志”的深化作风建设谋划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组建管理创新人才库,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提供实践历练的机会、搭建四大交流平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促进他们成长和发展。

1.1组建管理创新人才库。企业在推动管理创新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理创新骨干的“头雁效应”,通过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带动全员参与。首先,在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烟叶生产、企业管理等四大核心业务领域中,通过自主报名和物色动员的形式从各业务领域将最富创新激情、最多创新业绩的员工汇集在一起,组成企业管理创新人才库;其次,根据所选员工岗位经历、持证情况、专长、年龄及所在的业务领域对其进行分层分类,实行标签化管理,建立人才信息档案,便于后续为他们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开展实践历练。最后,根据现阶段技能的强弱及参与课题研究频次和成绩将人才分为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初级人才,每年调整一次分类级别。

2.2量身定制人才培训计划。一是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更多能致力于管理创新课题研究的业务骨干,形成一面旗帜,影响带动周围一批人参与创新活动。二是分析课题对人才的要求,针对QC课题、精益课题、A3报告、问题改善卡等管理创新课题的特点和对人员素质、技能的要求,搜集整理各类课题研究需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清单。三是设计培训计划。根据目标和课题要求,以及初、中、高级管理创新人才的特长、短板、弱项及提升需求,给每个人量身定制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和评估方式等。四是实施培训计划并评估效果。通过把员工“送出去”和把老师“请进来”的方式实施培训计划,确保人才培养落实到位,在课程设计中更注重结合日常工作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讲解,指出案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让学员取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并能学以致用;并注重收集学员的培训效果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计划。

2.3为创新人才搭建四大平台。一是建立互联互通的沟通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QQ、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交流群,让负责各类课题研究的管理创新人才能够在这里探讨问题、获得支持、分享经验,将志同道合、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人聚在一起,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互助。二是搭建资源丰富的自助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综合管理平台的“知识中心”模块,将历年行业、区内优秀的QC课题、精益课题,以及收集、整理、筛选出来的区内各市局季度分享会中展示的优秀A3报告和问题改善卡成果、优秀的管理创新培训课件上传到“知识中心”,为大家提供优秀标杆和可借鉴、可学习的资源。三是搭建各种各样的实践历练平台。员工可立足本职岗位,用简单易操作的A3报告和问题改善卡两类管理创新工具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也可申请加入到各业务条线确定的QC课题和精益课题的研究课题组,进行更深入更大的课题研究,不断在做课题过程中提升自我;每个季度分片区召开季度分享会,主笔人要在分享会上进行公众展示,不断提升管理创新人才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是搭建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平台,通过展板、视频播放、定期通报的形式,树立优秀典型,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2.4完善管理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开展管理创新工作劳动竞赛,根据管理创新课题的难易程度,设置了较为丰厚的奖励基金,规定主笔人奖励占70%,让真正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得实惠,鼓励员工在成果质量上下工夫,激励管理创新人才主动提升业务本领来适应课题成果高质量的要求。二是实行创新积分制管理。对每项管理创新活动成果进行赋分,积分将作为年度创新达人、创新先进集体、创新优秀组织奖评选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配套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为管理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薪酬晋升机会,在专业技术、职业技能岗位、学科带头人聘任时向取得一定创新成果的员工倾斜,发放聘任工资。四是建立正向精神激励。通过授予荣誉称号、通报表扬、大会表彰并号召员工学习等方式进行正向激励,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付出的肯定和褒奖,体会到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和探索研究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谷晓南,高子恩.基于精益思想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路[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9):4-5.

[2]吴昉."企业精益管理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经济信息 .11(2014):162-163

[3]朱磊.对烟草商业企业精益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8(2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