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建筑景观中的无障碍配套设施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寒地建筑景观中的无障碍配套设施设计

黄磊

绥化学院(152061)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当代寒地建筑形态地景化创作兴起为背景,运用整合手法应对寒地极端气候特殊的空间和景观环境,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寒地建筑形态嵌入式融合、叠合式重构和体验式营造3种地景化创作策略。

关键词:寒地建筑景观;无障碍配套设施;设计

1寒地城市建筑形态设计概述

建筑形态研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形态学。寒地城市建筑受到气候环境制约。寒地建筑形态设计如人们冬日穿着的棉服,在形态功能和视知觉上给人以遮风避雪之感。寒地城市建筑景观视觉设计是寒地城市景观视觉设计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建筑形态设计由表及里,由外至内决定建筑的功能性,反映出寒冷地区建筑设计逻辑。群体“抱团取暖”一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寒地城市建筑群体的功能性。由于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寒地城市建筑以防寒保暖为主,如果是单体建筑,形态应以方正、厚重为宜,给人以坚固、温暖之感;如果是群体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形体关系可以内高外地,外高内低,内轻外重,外重内轻,层级排列,注意建筑密度,这样一方面能起到抵御风寒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增强视觉美感的作用。连廊连廊是建筑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带有连廊的建筑也被称为桥梁建筑(BridgeArchitecture)。它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通功能。根据联通所在位置的不同,连廊包括空中连廊(Skywalk人行天桥)、地面连廊以及地下连廊三类。寒地城市建筑的特色受寒冷气候条件影响,人们由单体建筑到单体建筑之间相对不便。所以,单体建筑之间通过连廊“首尾相继”,使人们夏日避暑,冬日避寒,免受特殊气候的侵扰。

2寒地城市夜景无障碍配套设施设计方法

2.1 引导媒体光源的无障碍配套设施

引导光包括路灯、公共设施(卫生间、垃圾桶、街道指引、休闲的座椅、城市介绍展示牌等)、吸烟区、公共交通区域指示等。这些光源不仅具有照明的作用,还起到装饰街道空间的作用。新媒体在引导性光源的加入可以保证导向点的可见、呈现景观特色、增加景观层次、提高街角辨识度、实现各景点的呼应和点缀、丰富地面光环境设计。给人道路环境规范的感受。因此,灯具的选择在使用寿命长、良好性能、抗外力优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还应保持外观、款式和效果的一致性和系列性。这样才能在适当照度的情况下,起到导引和美化空间的作用。

2.2 建筑幕墙媒体无障碍配套设施

建筑幕墙在寒地城市夜景的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幕墙媒体的无障碍配套设施展示显示了城市夜晚的喧嚣、欢腾、活力,甚至经济发展状况。幕墙无障碍配套设施媒体中的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两大类对夜景进行装饰美化,即公益类内容和商业性内容。公益类内容一般以柔和的色彩、典型的事例、优美的音乐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公众宣传文明、文化、道德、礼仪等;也播放时事新闻等公众应有所了解的社会信息;还有单纯的装饰性内容,例如不断变化的图案、风景、线条等。这些公益内容都可以为美化寒地城市、提高公众综合素质、稳定社会秩序等做出贡献。另一大类是商业性内容,商业性内容可以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宣传,商业属性明确,能有效促进品牌知名度和经济发展。寒地城市幕墙媒体内容不可纯粹商业性,应保持两类属性各自的占有率。

2.3 动态媒体光源的无障碍配套设施

动态光源在夜间可以活跃气氛、增强趣味性、突出需要强调的对象。但如果数量过多、色彩和动态效果令人眼花缭乱、局部光线过强,则易于失去重点,令人疲惫、缺乏整体规划之感。

2.4 特色媒体光源无障碍配套设施

独具特色的冰雕艺术,结合不同的光源形成多姿多彩的冰灯,也使得寒地夜景别具一格,是温带城市无法比拟的特色夜景。冰灯可以由内部光源和外部灯光照射,单独照射、交替照射或叠加照射皆可,可以塑造极强的层次性、体积感、梦幻感,极具艺术性和欣赏性。

2.5 景观媒体光源的无障碍配套设施

小景观媒体光源需要综合光、色、材料等多种因素共同营造景观的层次性。小景观既要具备照明功能,也要具备欣赏功能。很多景观在设计中已经具备自身的层次性,夜晚加入相同媒体光源或者不同色彩、角度、高度、频率的媒体光源照射,就可以体现原有的、或与之不同的层次性和立体感。

3寒地建筑形态地景化无障碍配套设施整合创作策略

3.1嵌入式融合

建筑地景化整合创作打破了建筑界面承载维护的传统功能,进而解放内部空间,使建筑走向了空间与环境的连续。面对具有基质统一和接纳性的亲和寒地环境条件时,嵌入式的整合建筑与场地,融合图底与基地,最终实现与大地的同生共构。打破传统意义的建筑实体感,颠覆建筑与环境主客体位置,将单一、均质的建筑空间变得连续,重新建立起建筑、景观、环境三者秩序。这也正是地景建筑的价值追求。例如瑞士奥维罗(Aveiro)奥的太阳能车库设计,建筑嵌入在一片陡立的山坡上,其打破了地景化建筑形态创作一直被广泛认同的消解建筑体量进而解放空间的思维。因为建筑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只是解放了横向空间,根据四维连续法中对于“层”概念的运用,将建筑在纵向维度进一步解放,使建筑形态塑造具有了更多可能性。建筑本体形态以大胆的拓扑变形来适配场地进行融合,凭借实体嵌入式的融合消解实现场地的补全统一。解决水平与垂直、图与底、内与外的二元对立关系,以看似激进的手法实现建筑与场地更深层次统一以丰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而对于亲和性的复合基质条件,嵌入式融合手法可以更好地将建筑形态重新组装以形成新的场地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建筑形态嵌入扩散于环境中。

3.2提炼式重构

将地景化的建筑理解为存在势差时可以流动的半固态可塑体,其具备了强大的整合提炼性。对具有独立性的寒地建筑进行创作时,应将地景化的视野拉大进而可以囊括更多可以进行提炼重构的元素,从而与环境形成和谐的呼应关系,提升空间之间连续性,使空间运动得以实现。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鄂尔多斯博物馆方案中,基地位于城市环境中,如何呼应更宏观距离的环境是其创作的目的。从场地设计到建筑的内外界面都采用了柔化的形态,起伏的场地通过形态的提炼重构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再造的连绵沙漠中,柔化的形态让人们略过城市天际线,强烈地呼应着自然。另外,在人类对构筑的认识超越了抵御自然的原始功能时,建筑开始受到所在地域的文化影响,针对区域文脉的提炼重构是一个地区内的物质、经济、长期积累的审美的反映,这种情况下为呼应其而进行的地景化提炼重构往往采用具有包容性的隐喻手法。内蒙古响沙湾度假莲花酒店,沙漠是环境的主体,蒙古包是草原文化的载体。自然的运动之中沙子依借着风力形成了堆积体和脊状体,提炼沙丘区域的地质肌理并结合蒙古包形象的提炼重构,运用阵列叠合的方式置于场地中,重塑了中国北部沙漠独有的自然地质肌理风光并再现了草原游牧的传承。

结语

建筑、景观、人组成了环境稳定的生态关系。人类的需求促进建筑的发展,建筑的发展造成了景观的进化,景观的进化促就了人体验的升级,三者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引发其他两者的连锁变化。地景化的提出对于建筑、景观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弥合的作用。本文将地景化手法以整合策略运用到当代寒地无障碍配套设施建筑形态创作之中,用嵌入式融合、叠合式建构和提炼式重构2种策略解答了寒地建筑形态的地景化整合创作。以针对性的态度应对目前寒地建筑形态创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强.高层公共建筑外观大众视觉偏好因素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22.

[2]梅洪元.寒地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3]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4]李巍,郑馨.寒地建筑外界面形态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22,28(6):49-52.

课题:1.2020 年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           YWK10236200127 项目名称:《无障碍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2.黑龙江省高教强省项目 项目编号:UNPYSCT-2020202 项目名称:《黑龙江冰雪旅游景观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3.202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项目编号:20YSE286项目名称:《中俄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交流互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