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产品合格证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探索农产品合格证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姜飞飞

桐乡市乌镇镇浙月股份经济合作社 314501浙江桐乡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合格证制度是由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主开具合格证,以此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推动其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发挥自律作用,更加有效地保障质量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产品提升的必要性和农产品合格证使用的相关措施和要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食品安全工作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所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到个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键词:合格证制度;农产品;安全

1 提升农产品安全的必要性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及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包括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安全性要求。即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害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产地环境:主要为重金属污染问题;种植环节:主要为农残超标问题;养殖环节:主要为违禁药物使用问题;储运环节:主要为“三剂”(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超范围使用问题。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

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畜禽屠宰环节和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农产品追溯是食品追溯中最复杂和最艰难的部分,目前除国际上还没有基于食品安全生产和全程供应链管理两方面完整对接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最主要的就是“一个中心和三大模块”,就是一个追溯云端数据中心,和生产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三大模块。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搭建一个云数据处理中心,把生产者、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连接起来。各级政府部门等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每年出重拳在各个节日及特定季节进行“百日行动”、“强网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要彻底排除隐患,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任重而道远。

1.3当前提升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此次提出的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中的质量和绿色的外延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农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而是全方位涵盖“三农”所有过程,并且将质量和绿色作为振兴“三农”的动力源和内生力。由数量的增长向数量与质量并重,以高质量作为“三农”新引擎。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有关要求,全面部署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

2 食用合格证制度提升农产品安全

2.1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概念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自我管理、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制度。是生产经营主体对消费者、对社会的承诺,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自我约束力。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交易时主动出具合格证,实现农产品合格上市、带证销售。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来,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更加有效的保障质量安全。

2.2 农业农村部推行合格证制度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从五个方面扎实做好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一是全国试行,聚焦重点品种、重点主体和重点问题,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取得明显成果。二是细化试行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立主体名录,广泛宣传发动。三是分级分层开展大培训,确保掌握合格证内涵要义和开具要求。四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办法。五是强化日常检查,严格执法监管,开展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开证、冒用他人名义等行为,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全国共有20个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建有各类省级农产品追溯平台,纳入平台追溯管理的农业企业约13万家。但总体看,我国农产品追溯覆盖面有限,生产环节实行追溯管理的比例还很小,流通环节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实行追溯管理的也很少,大型商超多数还不能追溯到生产主体,追溯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还很不够。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行追溯管理的动力和能力还不足。

2.3合格证的使用场景及做法

按照农产品交易链的特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使用场景覆盖生产、收购和入市三个环节。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收购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食品加工经营企业、屠宰场、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等在不同的使用环节中,可以通过手写、印刷和智能终端打印的方式,完成合格证的开具和查验。

2.3.1坚持生产主体自行开具

合格证也是承诺证,应由生产主体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行开具,政府部门和质检机构不得代替和背书,不得在合格证上加盖政府公章。

2.3.2指导规范开具

鼓励通过网络、微信、电话等方式加强宣传培训,指导生产主体正确开具,确保信息完整。合格证上生产主体承诺内容要突出醒目,特别要凸显主体承诺打勾情况。质检机构在开展检测工作中,应积极指导生产主体正确开具合格证。

2.3.3确保真实性

依托乡镇监管站和村级协管员开展摸底排查,健全生产主体名录,防止冒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合格证与追溯、防伪码结合。对于虚假开具的要公开信息,纳入信用管理,实施联合惩戒。

2.4合格证使用的相关要求

一是明确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三类主体必须按要求出具合格证,不开具是违法行为。二对纳入平台主体信息库并使用“二维码合格证”的生产经营主体,在申请推荐评优评先、产品认证、支农扶持等农业农村政策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三是大力推进“一证一码”追溯平台建设,把合格证制度实施情况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既要检查主体是否开具合格证,也要核查合格证的真实性。对于虚假开具合格证、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等行为,要依法严查,并纳入主体信用管理,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深入实施,同时列入对乡镇考核。

3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实施意义

3.1 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生产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还是要让生产者主动担起责任,从“产出来”一侧自我把关。通过由生产者自主开具合格证,强化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推动生产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发挥自律作用,更加有效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2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面对小农户、大市场、多品种、广区域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特点,政府的管理手段是不足的,监管办法是不多的,治理效能是不高的。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集成起来,有效提升农业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3.3建立市场准入管理机制

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业部门可以和食药监部门共享农产品检测结果、产地来源等信息,各行其职、环环监控,加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对接,有效实施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管。

4 结语

合格证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是生产者的“承诺书”,是质量安全的“新名片”。一张小小的合格证,成为撬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创新的关键力量,吹响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号角。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较真碰硬的作风,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努力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新局面,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小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博士]西南财经大学.2008(4)

 [2]韩志才.农产品治理安全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安徽大学.2011(11)

 [3]李长健,董芳芳,邵江婷.论我国农产品治理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