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岭南庭园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Analysis of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Lingnan Garden Architecture to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3

浅析岭南庭园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Analysis of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Lingnan Garden Architecture to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谢飞 Xiefei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岭南庭园建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兼容并蓄,时至今日对当代建筑设计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岭南庭园建筑包括建筑适应气候及环境、建筑融于自然、路径联系高效、空间层次丰富以及体现场所精神等四个特点,结合当代建筑的实际案例,尝试归纳总结两者间的联系、探讨岭南庭园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吸收和借鉴岭南传统庭园建筑的精华,并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键词:岭南庭园建筑当代建筑设计场所精神 借鉴意义

ABSTRACTLingnan garden architecture has a strong inclusiveness and has been constantly accommodating throughout its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Today, it also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Lingnan garden architecture, including adapting to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architecture into nature, efficient path connection, rich spatial layers, and reflecting the spirit of the place. Based on practical cases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t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explore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Lingnan garden architectur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paper aims to absorb and draw on the essence of Lingnan traditional garden architecture,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future design.

KEY WORDSLingnan garden architecture,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Spirit of place,Reference significance

岭南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一点也体现在岭南建筑与庭园的发展历程中。岭南建筑与庭园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不断兼容并蓄,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一味的排斥,这也是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能永葆青春、始终充满活力的秘诀。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岭南建筑的创作就将传统的园林造园手法融入到现代建筑空间中去,使得建筑空间能和周围外部的自然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岭南的气候条件下,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有机的穿插,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地域特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攫取日益加大,生态、环境的负荷也日益加重。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的出现开始逼迫人们把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广撒网式的发展转换至高精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来。环境问题和都市问题日益显现,使建筑师风景园林师不得不认真思考并重新定位建筑与环境、建筑与都市之间的关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把建筑与环境整合在一起,把景观设计的思想融入到建筑创作之中建筑与地域、建筑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传统岭南庭园中,将建筑融入庭园,将自然引入建筑其重要特征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庭园地域特点具有前瞻性不仅如此,岭南庭园除了本身具有的优点外,其对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其所体现的精神内涵都对当代建筑设计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传统岭南庭园特征进行总结,实际案例结合分析,旨在吸收和借鉴其精华,为今后建筑设计创作提供指导意义。

岭南庭园建筑的特点

1.庭园建筑适应地域气候及环境:

这里引用《广东文化地理》一书里面的一句话,“横亘广东北部之南岭山地,不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孕育、发生、发生、成长于这条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东文化或称岭南文化,具有许多异于岭北的文化特质。”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才形成了岭南文化

地域性的特点

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夏季炎热、雨水充沛,冬季也较北方更为温暖,终年不见积雪也正因为如此,岭南地区植被茂盛,四季常青。为了应对岭南的气候环境,骑楼以及各种遮阳措施在传统的岭南建筑中十分常见。这不单单是一种建筑特征,更是人们顺应自然、将建筑融于自然的一种体现。在岭南庭园的造园艺术中十分强调空间的渗透性,其强调环境与建筑相互渗透、庭园与室内相互融合,空间相互穿插具有较强的层次感。相较于北方地区,岭南由于夜间、冬季温度都更高,人们也有了相对更长的室外活动时间,漫步在岭南庭园中,无论是亭中的美景还是廊下的微风都能让人如痴如醉。

如何思考环境与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岭南庭园的地域性特点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问题。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常见的绿色建筑、被动式节能、超低能耗以及光伏、遮阳等措施的应用都与岭南庭园的地域性特点不谋而合。不是突兀的对抗而是谦逊的融入、适应,这也更加说明了岭南派的建筑发展将顺应时代的潮流、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清晖园

2.jpg

资料来源:百度图片

2.建筑融于自然:

岭南庭园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及审美属性,透射出岭南文化的精神与审美。岭南庭园的建筑造型及平面布局,既有别于皇家园林的对称严整,又不同于江南园林的自然迂回,采用了规整而富于变化的几何形式语言。岭南文化相对包容、海纳百川,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的某些做法,两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最终形成了岭南庭园建筑独具特色、简洁冼练的风格。

岭南造园通常以建筑为作为整个园区的重点进行打造,同时将自然景观与其巧妙融合。无论是假山旁的小桥还是水中的亭榭,都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相较于厚重工整的皇家园林和自由宛转的江南园林来说岭南庭园建筑更讲求于方寸之间再现自然。在这一定的空间内,岭南造园将建筑和自然按照适宜的比例和尺度进行搭配,水体广狭深浅、植被高低错落,令游人心旷神怡、一步一景,获得极佳的游览体验。设计师们通过架空、置入中庭等设计手法将自然引入建筑,在营造出多层次空间的同时将建筑与庭园相互渗透这也更有利于建筑的通风。架空空间通常可进行绿化处理,或放置轻便的小桌椅及其他配景,灰空间形成了建筑与室外之间完美的过渡,又可作为停留时人们休憩场所。

首层架空

资料来源百度图

  1. 路径联系高效、空间层次丰富

岭南庭园建筑在造园中除了注重景色的雕琢外,对路径的设计也是十分考究。一幅美丽的画卷,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去观赏往往能有不同的收获,对于造园来说亦是如此。按照空间维度划分,人们游览的路径可分为水平路径和垂直路径。在水平路径上,岭南庭园往往采用迂回叠合的手法,扩大了游览范围、为游人提供更多的欣赏角度。同时通过将大小不同景色各异的园区进行叠合、交错,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这种将不同空间叠合的方式能更好的塑造空间秩序,将想要表达、突出的空间进行更加细腻的诠释。除此之外,还能通过在空间交叠之处置入节点的方式强化空间效果,常见的如水中的亭榭或是划分前后院的游廊与景观塔。在垂直路径的联系上,岭南庭园则显得更为高效,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点睛作用。垂直路径相较于水平路径来说更消耗体力,会让人感到疲劳,岭南庭园建筑在设计中通常化繁为简,以极为高效简洁的处理方式达到目的,同时通过垂直路径将上下层的外廊或是不同标高的平台联系在一起,将自然美景呈现在游览路径上,大大削减了这种疲劳感。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路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高效而富有趣味性的路径将建筑中各个空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能加强、丰富空间的层次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在博物馆、展览馆中应用的较多。

  1. 体现场所精神:

岭南庭园建筑的空间营造注重对场所精神的诠释,漫步在园中我们可以体悟到厚重的历史人文情怀。在中国传统园林营造中,为了追求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往往通过通过空间的对比、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的手法创造意境物理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为丰富的体验,追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岭南庭园与江南园林皇家林园各具特色。江南园林以咫尺天涯的艺术意境著称,体现士人阶层出世、文化享乐、归隐等思想,而岭南庭园则以物质享乐为主,园主人思想一般较为达观,追求休闲享乐的现世生活,故对于空间意境美的营造,岭南庭园在广泛吸取中西造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现状进行建构,少几分章法限制,却多几许随意性,更富民间气息和生活趣味[1]正是这地域文化的区别,中国各种类型的园林所寄托的场所精神与人文情怀也各不相同。

岭南庭园建筑设计中所体现的场所精神具有尊重与延续地域历史文脉的特性。其本身体现了岭南地人类生活的地方特色,无论是空间、装饰风格还是家具陈设上,都与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岭南庭园建筑又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西洋园林的设计手法,具有“和而不同”的美学追求。这种经世致用、包容开放的价值取向。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也在不断更替,文化不能失去其根源,

不能淹没在时代的进程中。如何在这漫漫时代长河中立足,当代建筑师、园林师不懈的追求。

二、岭南庭园建筑特点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西麓。其在入口处通过巨大的悬挑将建筑体量进行架空,在营造出令人震撼的灰空间的同时将自然美景引入建筑。架空空间处设置有层叠的水院,水院下是机房设备,在巧妙利用空间的同时将岭南水院的景色立体的呈现出来。建筑东侧为白云山,因此设计中将建筑的主要交通空间也置于东侧,通过大面积的透明界面将白云山景色纳入其中,这也是建筑设计中一大特色——“白云步道”。漫步其中,游客可以将白云山美丽的风光尽收眼底,白云步道通过巧妙的路径设计最大限度降低了人们拾级而上的疲劳感,也大大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层次。除此之外,建筑主体量的屋顶设计有大面积的绿色花园与游廊,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更多的自然风光。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IMG_256

资料来源:全景网

  1. 新加坡樟宜机场“星耀樟宜”

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由樟宜机场与凯德集团共同开发打造,是樟宜机场的第四座航站楼,由摩西萨福迪操刀设计。其不仅仅是一座交通建筑,更是集酒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设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五星级”机场。建筑整个结构呈环状,中间凹陷下去形成了核心庭院,凹陷处可以收集雨水并形成一座震撼的室内瀑布景观。夜晚瀑布在水雾灯光的配合下美轮美奂,体现了科技与生态的完美结合。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的美誉,机场中庭的花园层层退台,种有150多种植物树木,其中更有一棵150年树龄的橄榄树。通过在建筑中重现自然的设计手法,不但为建筑赋予了独特的美景更令空间充满趣味性,这也与岭南庭园建筑的设计思想不谋而合。

新加坡樟宜机场“星耀樟宜”

IMG_256
资料来源:搜狐网

  1. 南京城墙博物馆

  南京城墙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倪阳大师主持设计。建筑整体呈“L”型布置,为了与周边的城墙和老建筑相协调,一万多平米的体量中绝大部分都被压入了地下,地上仅有三千多平米。建筑西侧设计有四段大坡道直通屋顶,形式则参考了周边城墙的样式,完美融入了环境,拾级而上可以将周边的城墙、故居美景尽收眼底。整体建筑以谦逊的姿态呈现在古色古香的城区中,体现了南京城墙厚重的历史人文情怀,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与现代的建筑材料诠释了具有地域历史文脉的场所精神。这种设计思路也与岭南庭园建筑的精神相契合。

南京城墙博物馆

IMG_256

资料来源:南报网

、小结

本文结合当下时代背景,从适应气候、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路径设计以及场所精神四个方面浅析岭南庭园建筑的特点,并通过具体案例阐释了这些特点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新时代的岭南建筑庭园个性鲜明兼容并蓄既保留了自己的意特征不断纳新。玲珑、简洁、洒脱,建筑与自然相融的个性十分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当代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理由相信岭南庭园建筑岭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有更好的未来。以上仅为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为后续的研究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唐孝祥,郭焕宇.试论近代岭南庭园的美学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