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下沈阳经济低碳转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双碳战略下沈阳经济低碳转型分析

沈艳丽  沈煜智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本文通过对“双碳”目标下沈阳地区经济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挖掘了“双碳”战略下沈阳地区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优势及不利条件。提出了强化目标责任体系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培育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加快新产业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议。

关键词:“双碳”战略;低碳经济;转型发展

一、“双碳”目标下沈阳地区经济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国家双碳战略加持下,沈阳市发布了《沈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年规划》、《沈阳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辽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和专项方案,提出了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为沈阳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和政策指导,为沈阳市积极完成国家"双碳战略"奠定了基础。从沈阳地区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积极推进碳达峰和碳中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双碳”目标的提出也为沈阳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国内外经济发展模式和沈阳地区早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资源的稀缺、环境的恶化势必将阻碍沈阳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沈阳地区新一轮经济振兴及转型发展,尤其是为保障沈阳地区经济长期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不良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潜在生态环境破坏不容忽视。

“双碳”发展战略为沈阳市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政策层面上,“双碳”目标将会促进沈阳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要快速发展的清洁能源产业,从而加速沈阳地区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体系。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可以有效推动沈阳地区的低碳经济转型,为沈阳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的机遇,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助推沈阳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的步伐。

二、“双碳”目标下沈阳地区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优势

1.减排空间大

(1)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沈阳地区的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9.4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下降百分之十五的目标,能耗强度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能源的投入产出比在全省遥遥领先。

(2)能耗结构显著改善。2015年沈阳市煤炭消耗占总能源的比重指标为54%,2020年该指标为46%,五年间下降了8个百分点。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总发电机组的比重指标2015年为23.9%,2020年达到了35.1%,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耗量所占比重2015年为17.4%,2020年达到27.4%,清洁、高效、低碳、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已建立起来并得到了稳步发展。2021年全市总用电量达到了398.4亿千瓦时,比同期增长了5.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电量达到17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2.1个百分点。石油、煤炭、核燃料加工、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六大高能耗行业工业增加值比同期增长了2.5个百分点。

2.减排成本低

沈阳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调整空间。"十三五"期间,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的总产值的比重指标,由15.9%上升至24.3%,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指标,从48.8%上升至58.5%。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与装备制造业产值的比重指标,由16%上升到26%。可见,高端制造业、新兴的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保证了能源的供应,还减少了碳排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大大地降低了碳排放的成本。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1年,沈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7249.7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指标,增长率为7.0%。三次产业的指标增长率分别4.2%、7.8%和6.7%,增长率为4.5:35.5:60。可以看出,工业仍是沈阳经济增长的主导,其增长率在三大行业中居首位。从内部构成来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9%,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转型升级及为农业现代化的服务业的提供的支撑力大大提高。

4.绿色制造体系构建成果显著

2022年,沈阳市绿色制造体系取得显著成果,积极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不断推进绿色生产模式的转型,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制造业的发展。2022年,在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里,沈阳市的绿色制造厂达到了36家,在省级绿色制造名录中,沈阳市的绿色制造厂达到128家,总数远远高于全省其他地区。

三、“双碳”目标下沈阳地区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不利因素

1.处于发展转型特殊时期

目前,沈阳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实现现代化仍是沈阳市面临的最大挑战,工业化一般伴随着高能源消耗强度,且沈阳市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仍然较高,沈阳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及老工业基地现状客观上增加了沈阳市进行低碳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

2.能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从沈阳地区能源结构构成来看, 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仍占主导,"高碳"特征十分突出。同时,由于沈阳地区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这就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将持续保持不变,“高碳”性能源结构仍是抑制沈阳地区向低碳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3.技术水平落后

技术进步是低碳、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沈阳市缺乏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先进技术。因此,沈阳市从传统发展道路向创新低碳发展道路迈进,迫切需要创新低碳技术和可行的技术转让平台。然而,目前落后的技术水平仍然是沈阳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

四、“双碳”目标下推动沈阳地区低碳转型发展的建议

在国家“双碳”目标和“东北经济现象”下,沈阳市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加快沈阳地区经济复苏,经济发展进程中能源增长需求与降碳减排压力共存。

1.强化目标责任体系建设,确保如期实现达峰目标

沈阳市应该积极相应,切实采取科学方案,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题规划,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与评价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落实气候变化相关目标和任务的主动性。必须积极应对碳排放峰值,围绕碳排放峰值目标制定计划,推动“高碳”行业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的碳达峰举措,以保证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2.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加快低碳经济转型发展

重工业是工业体系的主要重要构成,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的碳排放控制及碳中性的任务更加艰巨。推进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全面振兴发展,还要积极应对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要求,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纳入沈阳经济转型发展规划中。目前沈阳市的能源需求仍将继续增长,煤炭消费仍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一段时间内能源需求依赖于外市的能源需求结构模式不会改变。这也促使沈阳地区努力实现低碳发展,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推动沈阳地区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

3.培育绿色低碳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

加快技术创新引领“双碳”战略实施,健全完善系统化、差异化的双碳制度标准体系。(1)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生态增汇型农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持续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低碳发展水平,同时培育并扩大低碳、零碳和负碳产业。(2)优化能源供给,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促进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协调发展。提高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扩大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规模;适度发展火电,推广煤炭超低排放机组,提高能源利用率,构建现代化能源构成体系。推动能源多样化,加快建立多轮驱动能源体系,促进煤、油、气、清洁能源协调发展。

4.加快新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加速低碳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绿色低碳等新型产业发展,通过培育新业态以减少碳排放水平。利用数字技术代表的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沈阳地区低碳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绿色经济技术中的应用,提高高污染和高能耗行业的能效,降低能耗成本,提高能源清洁化、高效化的水平与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刘仁厚,杨洋,丁明磊,王书华.“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构建及创新路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2,04(25):1-8.

[2]李猛.东北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老龄化为关键点[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1,23(6):144-146.

[3]尹迪.能源革命视域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对策研究[J].西部学刊,2022(06):66-69。

[4]刘伟奇.沈阳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辽宁经济,2021(6):7-9.

【作者简介】沈艳丽(1969.01-),女,汉族,辽宁省开原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沈阳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作者简介】沈煜智(1998.10-),男,蒙古族,辽宁省开原人,吉林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技术科学。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双碳目标下沈阳市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绩效评价与低碳化对策研究(SYSK2022-05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