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能力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能力创新

于艳

临沂市广播电视台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逐步扩展,人人皆成为新闻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新闻内容鱼目混珠,标题党等博人眼球换取流量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一现状对新闻的专业性、新闻的价值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编辑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甚至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产生不良的影响。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对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能力创新的重要性、电视台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措施,以期推进我国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能力;创新

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新闻编辑者整体素质的要求提高,既需要熟练运用传统新闻编辑技能,又需要利用现代化媒介、互联网资源创作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作品。因此,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者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新闻编辑创新能力,促进新闻行业发展。

1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能力创新的重要性

提高新闻编辑创新能力是广播电视台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信息技术不发达,作为官方“喉舌”代表的广播电视台在信息传播行业具有权威性,广播电视台的作用在于紧跟时事热点,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等。然而,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媒体相较于互联网媒体有着诸多方面的劣势。首先,相较于广播电视台媒体,新闻媒体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互联网科技加速了社会变革、技术创新,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领域具有颠覆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作品的上传、审核、发表较为简单,人人利用互联网媒介进行新闻信息的创作与传递,信息数据、信息资源借助网络实现飞速传播,新闻传播市场竞争激烈,与此相反,广播电视台新闻媒体的制作、传播则受时空、制度、规则等多方面的限制。其次,相较于广播电视台媒体,新闻媒体具有民主性的特点。广播电视台媒体作为官方媒体,具有权威性,作用主要在于制作并单向性的传递高质量的新闻作品,而互联网技术为人们参与新闻信息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互动性更强,具有民主性的特点。最后,相较于广播电视台媒体,新闻媒体具有使用便捷、高效的特点。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或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互联网络无处不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依据电子产品就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热点信息。除此之外,新媒体还依据算法进行内容推送,提高了受众对内容的满意度。

2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2.1新闻采编的时效性不强

与新媒体信息相比,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传播时效性不强。首先,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滞后于非主流渠道。基于市场自发性的特点以及互联网经济下人们对流量盲目推崇的现状,全民皆成为新闻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关注周围的状态,随时准备好捕捉话题性事件,制作、创造具有争议性的内容,通过一键转发便可上传于虚拟网络。其他的自媒体也能够迅速反应,对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官方媒体,传播的内容具有真实客观性、科学性、价值性、引导性、公平性等特征,对内容稿件创作的要求更高,需要不同地区或是多个部门参与新闻制作,因此,广播电视台新闻创作内容常常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广播电视台内容采编要滞后于非主流渠道。其次,广播新闻台传播新闻受制于播报时间规则的限制。新媒体新闻传播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广播电视新闻由于其固话的工作模式,其只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播放,相较于其他新媒体新闻传播,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时效性较低。[1]因此,广播电视台新闻在采编以及传播方面要滞后于新媒体。

2.2传播形式吸引力不强

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形式对受众的吸引力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广播电视台新闻多采用联播的形式,新闻播报的时间较长,广播电视台新闻内容具有视野宏观、内容类型多的特点,受众关注的部分话题是穿插在联播过程中,受众获取相关信息的方式较为复杂。并且广播电视台新闻缺乏趣味性,受众关注话题与新闻内容的契合度较低。另一方面,与互联网媒体相比,广播电视台采用单向性的信息传输方式,按部就班的对内容进行播报,忽视受众的现实生活需要,无法满足受众沟通交流的需要,受众参与感不强,。

2.3新闻内容表现力不强

首先,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内容淡化了人文关怀。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以“事件”作为创作的核心,强调各项工作和任务的进展情况,反应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而人这一社会主体被淡化。其次,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创作形式单一。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多是采用文字、音频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使得新闻传播形式单一,趣味性不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在经过编辑记者的信息加工和处理之后,主要以电视台为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这就使得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工作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很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实现多渠道、多元化的信息传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最后,广播电视台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一方面,广播电视台编辑经过多年的工作,在内容、形式、排版等各个方面形成一套固定的模板。另一方面,部分广播电视台编辑迎合人们的需要,创作出一些内容空洞的作品。

3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能力创新对策

3.1畅通渠道,高效获取素材

广播电视台采取措施,在第一时间获取素材能够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广播电视台新闻部门要成立信息获取平台,由专人负责,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性的关注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想办法予以解决。这样不仅能够坚持帮人民群众办实事,承担社会责任,而且能够获取民众的信赖与认可,激励民众在第一时间积极主动的向主流媒体投递素材,保证广播电视台新闻媒体能够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实事求是的跟进事情进展。要密切各部门之间的支持配合。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随机性,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使各地区广播电视台新闻部门形成一个系统网络,增强信息搜集获取的灵活机动性、高效性。

3.2媒体融合,拓展信息传输渠道

首先,将广播电视台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相融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虚拟世界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或是短视频等平台进行新闻传播,具有便捷化、高效化、匿名化、数据化、参与感强的特点,将视频、直播、动画、VR等声画结合,调动受众的多重感官参与活动,引导不同的人群参与讨论,提高新闻信息的民主性。

其次,将内容制作为更小的信息单元。互联网背景下,手机等智能通信终端为人们坐车、吃饭、休息等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内容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的新闻更感兴趣,采用提取关键词或是核心观点的方式,利用放大或是色彩等突出显示强调功能,以最快速、直观的方式抓取受众的眼球,从而提升受众阅读信息的欲望。除了标题的吸引性,还要根据受众对话题的关注度,创作满足人民需求的新闻作品内容。

3.3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内容可读性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应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新闻编辑应该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广播电视台编辑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做到论证翔实,逻辑严密,增强新闻的逻辑性。编辑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编写新闻内容也能够赋予新闻深层次的意义,增强新闻的思想性。除此之外,广播电视台编辑增强文化知识素养,创作出具有人文性的作品,发挥新闻媒体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新闻编辑者要注意新闻内容的价值引导。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语、网络热词等增强新闻内容的可读性、时代性。

总结: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信息资源需求大、要求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者、信息把关者、内容处理者,必须要不断转变和创新编辑思维,才能更好地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创作出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提升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综合竞争力。[3]互联网媒体下信息传播具有高效化、便捷化、匿名化的特征,通过畅通渠道,高效获取素材、媒体融合,拓展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内容可读性等方式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新闻需要,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推动广播电视台新闻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云.基于受众的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能力创新[J].中国有线电视,2022(06):77-79.

[2]冯贵亮.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记者摇篮,2022(07):24-26.

[3]霍丹.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维转变和创新[J].新闻文化建设,2022(18):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