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演唱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1

《昭君出塞》演唱分析

赵秋蕙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摘要:由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的《昭君出塞》是根据真实历史故事创作出来的传唱度很高的声乐作品,歌词创作内容丰富,曲式结构严谨,该作品以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创作,以第一视角表现出了昭君为了百姓免于战火纷扰,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大义之举,以第三视角歌颂了昭君这一丰功伟绩,曲中以慢板开始描写昭君出塞时场景,中间快板表现出匈奴地区生活景象及人民对于昭君到来的热情欢迎,最后以极富戏剧张力的音乐情绪作为结尾,达到高潮结束整曲。本篇论文主要是将各部分从演唱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昭君出塞;演唱分析

提到歌曲《昭君出塞》首先能够联想到的就是广为流传的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故事,这首女高音声乐作品正是由我国著名的词作家刘麟,曲作家王志信根据这一民间故事写成的。本首作品以后人视角歌颂了王昭君为解救黎民百姓免遭战火,过上和平生活,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

整首声乐作品共由四部分的演唱组成的。每一个部分的演唱都有鲜明的情绪对比,歌曲的速度由慢板到快板,歌词的写作有对景色的描写,有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具有演唱价值的声乐作品,下面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开始进行演唱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昭君远离家乡去和亲的场景,尤其是歌词中出现的“别家园,出雄关,昭君琵琶马上弹,马上弹。”精炼且直接的描写出昭君出塞、远离家乡的情景,配上慢板的曲调,更是将昭君远离故土家乡的这种心情加以衬托。在这一句的演唱上,首先应注意的就是演唱情绪的把握,要将远离故土,远离亲人的这种不舍在声音上展现出来。其次要注意的是“马上弹”这句歌词的演唱,共出现两次,要形成对比,第二个情绪要更加低落了一些。随后出现的歌词是“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烽烟,无烽烟。”在这两句歌词的演唱上,应该多注意的是情绪上的变化,前两句的演唱多半是表现出了昭君和亲对家乡的不舍,这句则是表现出了昭君的坚定,歌唱的情绪上要饱满,通过声音展现出王昭君想到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战乱给百姓们带来的灾难,从而坚定信念去和亲,希望通过自己的和亲可以促进汉匈两族长久的和平。同样的重复出现的“无烽烟”三个字的演唱要注意情绪加强,这样的演唱才能够更加的突出昭君和亲的决心,在演唱上,还要注意这里的休止符,一定要严格的进行演唱。

第二部分是快板,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间奏衔接,作曲家王志信先生在这一部分间奏的创作上,是非常精彩的,尤其是后面接近第二部分的演唱时,仅用三个音的四次反复演奏,就用声音描写出了马儿奔跑的形象。第二部分的歌词“纵马塞上行,放眼敕勒川,绿草绕毡房,牛羊接蓝天”是对和亲地景色的描写,人民策马奔腾于敕勒川上,毡房被绿草环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紧接着“胡笳迎远客,长袖舞翩跹,阿妈捧奶茶,暖在我心间”,这四句歌词主要是描写了匈奴人民对于昭君的热情欢迎,瞬间使得昭君和亲这种带有一丝凄凉的心情得到极大的慰藉,歌词的前两句要用欢快的语气唱出来,将匈奴人民欢迎昭君到来的热烈气氛通过歌声表现出来,后两句稍微婉转的演唱,以第一人称感受到的温暖用歌声表现出来。

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一样也是快板,但这一部分的演唱要大气,歌词的创作是“回首望中原,千里麦浪翻,炊烟夕阳里,黎民得平安,黎民得平安”,这一段歌词实际上是主人公昭君的内心独白,表现出了自己坚定为家乡百姓安居乐业甘愿和亲的信念,在演唱时,应注意气息的把握及共鸣的运用,这一段的演唱是昭君通过和亲,想到家乡百姓从此过上安宁太平的生活景象,心里得到宽慰。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曲式写作上戏剧张力极强,配上歌词“古来都说昭君怨,谁知红颜为江山,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更能体现出后世人对于昭君的赞扬,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整首声乐作品的核心,演唱上要注意情绪上的把握,是层层递进的演唱,这一段非常的大气又具有一定的戏剧张力,特别容易让人把声音全部放出来,继而破坏层层递进的情绪,最后一个高音在“年”字的演唱,这个字本身就难咬,唱完字头后,要将韵母挂住位置,从弱到强进行演唱,最后强音收尾。

想要唱好《昭君出塞》这首声乐作品,第一要准备的就是创作背景资料的阅读,只有了解的作品的创作背景才能够更好的演唱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二就是谱子的学习,一定要打印出正谱,然后运用钢琴进行学习,切记不能听会作品,听会不等于会唱,这完全是两个概念。第三要学会分析作品,结构段落,每一部分在创作上运用了哪些技巧,在演唱上应该怎么样去运用声乐演唱技巧演唱以达到作者创作作品的目的。

任何的声乐作品想要通过声音传达出作品本身所要传递的情感是离不开歌唱技巧的支持的,很多学习声乐的人,尤其是乐感很好的人,最容易忽视技巧的重要性,还有一种人,就是过于最求声乐技巧的人,也往往会忽略歌曲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所以学习声乐演唱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一个良好的声乐演唱技巧是一切声乐演唱的基础,这和建一座高楼是一个道理,只有牢固的地基,才会有高质量的大楼,声乐的学习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