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周燕青 

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315327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振兴与文化振兴同样重要,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农村老年人对文化教育的需求非常渴望。老年教育的开展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将教育与文化融合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等教育组织,在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或者文创项目的过程中,需要适合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文化教育需求为主线,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使其在文化活动中发挥余热并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本文将着重研究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农村;老年教育;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在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机构中,民族舞蹈、腰鼓、书法、地方戏、气功以及太极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项目、文化产品屡见不鲜,以上活动形式能够拓展老年人的社交渠道和社交圈,使其体验多样化的文娱生活。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需要以拓展文化教育资源、健全基础设施为主线,逐步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

1 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价值

1.1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为载体发挥余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文化资源。他们传承了古老文化,锻造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吸收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知识精华。在对农村老年人群体文化教育宣传的过程中,社区教育者需要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为载体,引领农村老年人发挥余热。目前,各村、社区利用文化礼堂的功能,定期组织公开文化娱乐活动或者教育讲座活动,老年人参与到活动组织和设计工作环节之中[1]

由于农村老年人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会直接影响农村地区的文化娱乐氛围和环境稳定性,如果要充分发挥出农村老年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需要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带领之下,逐步提升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实际应用效率。分层设置学习内容,因人施教,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驱动其自主参与到文化活动和教育宣传等环节之中,使其对业余生活充满兴趣,避免农村老年人陷于单一情绪情感之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我国每个群众的重要职责,因此需要鼓励支持农村老年人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发挥余热[2]

1.2 以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创新乡村文化

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以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创新农村地区的运行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从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文化活动和教育需求入手,强调老年人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才能营造出良好和谐的农村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部分农村地区的老年人长期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因此在定期开展文化教育宣传工作的过程中,村民学校要从贴近老年人的实际生活进行需求评估,举办有意思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农村老年人群体的文化素质水平[3]。这就需要以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创新农村地区的文化保障机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并将活动中心等公开场所、室外场地灵活运用在具体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中。传统礼仪、活动等项目与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教育目标有效融合,能够在凸显老年人受教育主体角色的基础之上,鼓励支持老年人学习更多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结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在环境整治、守护平安、乡村振兴等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一技之长。

2 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教育文化资源

在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中,农村自治组织与社区教育的工作人员需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积极拓展农村老年人能够接受的教育文化资源,并需要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平均文化知识水平,以及老年人所提出的文化娱乐和教育需求等信息。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农家书屋家庭学习点和文化礼堂中心等教育场所,定期更新和修缮活动室、会议室等基础设施,并在接入互联网和通信设施之后,积极拓展智能手机学习、应用,让老年人体验到互联网的便捷。根据不同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受教育需求和文化娱乐偏好情况,社区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前往基层调研,对老年人的受教育情况、文化娱乐需求进行重点研讨分析开发课程,在集思广益的过程,逐步引导农村老年人群体参与到文化教育活动之中,真正体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2 健全运行保障机制,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

在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中,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工作人员,需要以健全运行保障机制为主线,逐步丰富农村留守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并定期组织民族舞蹈、腰鼓、书法、地方戏、电影公开放映等文化娱乐活动,并在专门的活动中心公开课表和培训形式,与老年人们共聚一堂集思广益。在健全运行保障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和传统文化特色,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老年教育活动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等环节,并需要从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提高老年人文化知识水平等目标入手,逐步提升文化教育活动的组织效率。农村老年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征集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传递给乡镇政府部门,引起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视,并需要从财政拨款和优惠政策补贴等多种层面健全运行保障机制,才能按照阶段丰富农村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营造良好的农村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

2.3 丰富文化产品,塑造老年教育文化IP

在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中,社区教育和村级老年教育工作人员可以从丰富农村文化产品的角度,逐步塑造老年教育文化IP,并从精神面貌、文化涵养、文娱项目等多个层面进行品牌设计和宣发管理。在对农村老年教育和传统文化项目进行创新融合的过程中,专业的运营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并在互联网平台中创造出具有农村特色的老年教育品牌,将更多传统文化项目融入其中,将内容解读、故事线梳理等运营工作进行细化。尤其在研发气功太极、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类产品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和村级老年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产品创新思维,将老年教育与文化IP产业有机融合。丰富农村老年教育领域内的文化产品,可以从塑造品牌形象入手,并对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受教育程度、终身学习意识、文化娱乐活动参与积极性进行定期调研分析,塑造立体化、多维度的老年教育文化IP。

2.4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集思广益

在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中,乡镇政府部门、社区教育和村级老年教育工作人员需要从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角度,在集思广益的过程逐步提升农村老年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效益。专业工作人员需要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对文化娱乐项目、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可行性评估分析,并定期参与行业交流会议之中,逐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重点关注农村老年人群体的文化教育需求,并在与时俱进原则的基础之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趋势进行深度解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能够间接影响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发挥余热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文化娱乐项目、文化IP宣传、教育讲座组织等工作环节之中。专业人才需要以满足农村老年人教育和文化需求为主线,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优势,关注农村留守老年人在书法绘画、太极气功已经民族舞蹈等传统文化项目中的发展潜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全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运行保障机制的重要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其重点在于健全运行保障机制、补充完善基础设施等具体措施,并需要深入到基层老年人群体之中,对其文化知识水平进行重点调研,并获取与文化娱乐和教育需求相关的信息,鼓励支持农村老年人参与传统文化项目和教育活动之中。把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开去。

参考文献

[1]王安荣.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研究[J].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02):16-19.

[2]胡畔,江丽,姜磊磊.江浙沪地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策略对安徽的启示[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03):66-70.

[3]陈晨.4C理论视角下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J].国际公关,2022(0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