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战技术研究缘何“魅影不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世界气象战技术研究缘何“魅影不断”

魏军民

202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警醒人类要尽早行动,善待地球、改良气候。呼吁全人类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通过对未来天气、气候和水文改造,以更有力的行动去应对环境变化挑战,共建人类的美好家园。但近年来,世界气象武器研究仍是若明若暗、魅影重重,对人类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如2022年5月,“蓝海星智库”指出西方某国发布《气候行动2030》战略,明确要提升气候适应与控制能力,建设一支全球性行动敏捷的现代化部队。2022年6月下旬,《环球策论》发表题为“气候战争新目标”,指出西方国家组织开源桌面战争推演,试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未来战争冲突;同期,我国有著名学者公开在网络媒体指出,西方国家在太平洋军演中使用了气象武器。2003年3月份以来,多家网络媒体也曾描述温压弹被使用于世界军事冲突。

气象因素影响战争胜负古往今来,战争行动一直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利用气象、控制气象,是千百年来军事将帅的梦想冰冻岐山、草船借箭、赤壁借风的传说,更是战争对掌控天气的渴望。然而近百年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达,战场上确实可以呼风唤雨,人工降雨、降雪、播雾在战场上已是常见,人类甚至还可以制造台风、洪水、干旱、地震、海啸。气象战影响力越来越大、破坏力越来越强,令人胆寒。《周易.既济》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一旦强势一方完全掌控气象变化,要风有风、要雨有雨,那么战争将变成完全的非对称作战。弱势一方如何以弱胜强,以长击短,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渐露峥嵘的气象作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气象武器。1943年,盟军意大利沃尔图诺河空,神奇的制造了一条约5公里长、1.6公里宽的,成功掩护部队渡河,气象战由此名声鹊起。越战期间美国故技重施,胡志明小道上空实施了长达7个月人工降雨,竟然形成大面积洪水,美国对其气象掌控能力也是得意非凡。1991年海湾战争西方国家仗还未打就先期派遣500人的气象部队,部署海湾地区但其后由于压倒性优势,气象武器并没有派上用场,但西方国家对于气象战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高技术武器虽然越打越远,精度越来越高,但受气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风和强气流危及飞机飞行、导弹发射,低云积雨云会威胁火箭发射大雾给飞机起降、舰艇编队航行带来困难。如果强势一方广泛运用天气变化,去干扰、迷茫、引诱、阻碍弱势一方的武器性能、军事行动。弱势者如何去预防与应对气象武器,值得重视与思考。

遗祸无穷的气象武器。虽然气象武器的危害性一直声名不显,但其破坏力和战后遗留症,甚至超过核生化武器20世纪60年代美国越南上空发射了450万催雨弹,其中含有大量的碘化银,造成了战后越南近百万的畸形婴儿,危害丝毫不逊色于化学武器和核辐射气象武器不仅能影响军事行动,还能危害国家经济建设。1970年美国对古巴周边云层进行播撒碘化银作业,造成了古巴部分地区异常干旱,农业欠收、经济衰退,严重威胁古巴的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气象武器制造自然灾难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很多新型气象武器,能够轻易激发自然界中的巨大能量,形成类似蝴蝶效应的超强破坏应对气象作战的危害,已经不仅仅是军事范畴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气象作战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战争胜负问题,而是弱势一方国家存亡问题。

屡禁难止的气象战研究。由于气象作战的巨大危害,早在1977年联合国颁布《禁止将影响气候手段用于军事目的公约》1992年,联合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重申了禁止研发气象武器的规定。但很多国家仍然置若罔闻、火中取栗。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展开各类臭名昭著的气象武器研制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制造飓风降雨的“暴风雨计划”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等。在其军事报告《天气-战斗力的倍增器2025年拥有天气武器》中公然宣称希望在2025年前,可以控制200平方公里内的战场天气。也就是说,一旦美真的做到了,战场上风雨雷电,任其为所欲为。除美外,很多国家对气象作战的研究也是紧锣密鼓。早在1981年4月1日英国《卫报》宣称英国经过10多年艰苦研究,技术上实现了人工调节对流层中静电屏蔽层的密度,能够控制500公里范围内的主要天气。如果这种技术运用于战场,可以对战役范围内气象变化进行随意控制。未来气象作战、气象对抗,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当传统的夜战、穿插、袭击、特种战等战法完全失效时,弱势一方如何实现以弱胜强、以劣胜优,是现代战争中重要课题。

毁天灭地的气象战趋势。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气象战或许已经不仅仅只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而是作战区域的毁灭者。随着科技的发展,温压炸弹制寒武器高温武器热压武器云雾炮弹相继问世。令人可怖的是,人类已经可以运用台风武器。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保护自己,曾改变台风风向,造成中美洲伤亡万人。人类还可以改变海洋条件,制造海啸武器、海幕武器和巨浪武器等。1965年夏天,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的核试验,在爆炸中心500米范围内掀起60米高的海浪。人类还能改变地壳运动引发地震、山崩等自然灾害。据外媒报道,西方强国一直在努力研制诱发大规模自然灾害气象武器,其破坏力有可能超过二战时期在日本广岛核爆炸。如果战争中遇到这种毁天灭地的气象武器,那么弱势者一切计谋与战法将全无用武之地。

上个世纪,德国军事战略家鲁登道夫《总体战》一书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战争不仅仅是军事领域的一维对抗,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各领域全维对抗。而气象作战,恰恰是未来全维对抗典型代表。《孙子.计篇》曾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应多加强气象作战研究,有备才能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