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运行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运行管理分析

林健 叶经源

宁德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霞浦分公司,福建省 宁德市 355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也逐步进入大众视野。通过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水平,保障用电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提升,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的稳步展开,促进我国的稳步发展。为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要求,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以及进一步筑牢安全管理根基。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运行管理;分析

引言

随着智能电力系统建设的逐步推进,也逐步实现了配电自动化。对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定位对于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1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员工职业素养不足

在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员工的职业素养与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有着紧密联系。员工队伍的职业水平是影响配电自动化技术展开的关键,也是保障电网建设以及发展落实的关键。在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职业素养足够的员工队伍能够有效保障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稳步落实,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科学展开。同时,优秀的员工队伍还是保障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安全的关键,对于智能电网建设的稳步落实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部分相关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员工队伍职业素养不足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相关单位的稳步发展,对智能电网的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相当数量的技术应用员工对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工作的认知度不足,没有形成科学的应用理念。部分员工没有根据相关的建设规划展开技术应用,对相关规章制度不重视。最后,部分员工也没有熟练掌握技术的应用规范,对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工程中的应用没有足够熟练度,对智能电网的发展以及应用产生了消极影响。

1.2安全运维工作制度不完善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日常运维中,工作人员需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其行为,对于不同岗位的相关负责人有着不同的要求。现阶段由于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网系统的硬件建设要远比制度建设超前,导致了供电企业在该部分存在着一定的缺失,没有做到详细规定,使得输配电线路在运维时产生较大的遗漏,影响配电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2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2.1加强员工队伍培训

在当前配电自动化技术管理中,员工队伍培训是保障技术管理能够满足建筑项目建设需求的关键。优质的员工队伍能够有效保障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科学应用,从而促进相关工作的稳步落实。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员工队伍培训的重视,通过科学的培训规划,,促进配电自动化技术管理工作的稳步落实。相关单位需要建立的员工培训制度,在明确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优化员工培训内容,保障员工队伍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促进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规范展开。相关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制度,在充分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同时,保障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的提升,从而促进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稳步落实。

2.2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为做好配电自动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了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分管负责人负责、安全员监督、配电二次班主要实施的隐患排查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为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做好制度保障。隐患的治理方案选择要根据隐患的实际情况及类型进行确定,有立查立改、无需资金落实、通过立项整改等。

2.3提高配网自动化自愈成功率

近年来随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这一问题也得到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并融入了多种数学算法,如启发式算法、免疫算法等。 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研究相对完善,而且这一理论在微型处理器的深入开发中对很对配电网内多种难题的解决效果显著。 智能配电网馈线中的众多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亦可看作节点,完全具备最小生成树理论的应用条件,且这一理论在配电网络拓补结构、数学建模分析、馈线分析和网络重构等方面具有其他算法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鉴于以上情况,将在配网自动化自愈控制中引入改进的最小生成树算法,结合配电网结构,构建配电网数学模型,将其融入配网自动化自愈控制中,从而提高配网自动化自愈成功率。配电网在规划中通常被设计为闭环结构,但在特定操作中它是辐射状的,因此可以使用先进的最小生成树理论来建立配电网拓扑简化模型。 其具体简化方法过程如下:指定区域内所有配电所母线简化成一个根节点,即作为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进行网络重构的起点,也作为重构完成后的起点。 智能控制开关、主电源设备、电力负荷等负荷设备以及许多馈线中馈线的交叉点相当于树的三个子节点。 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以及各子节点之间的线路等效为路径,并将以各段路径顶点为断电的路径作为树的边。 对应线的路径和权值分别为各馈线的成本和消耗。 配网结构网络就转换成一个类似树状的赋权图,各节点均通过唯一一条边 利用改进最小生成树法对煤矿配电网络进行简化等效,构成树形结构,既简化了配电网拓补结构又不影响故障自愈的实现,便于进行问题分析解决[1]

2.4接地系统故障分析

当中性点悬浮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其故障位置处会产生一个与该故障位置在故障发生前的相电压幅值相等方向相反的零序电压源,从而导致整个系统都会出现零序电压。 零序电压网络通过原有电压网络对地的等值电容对地构成通路,中性点悬浮接地系统如图1 所示[2]

图 1  中性点悬浮接地系统结构

I 为流过电源与地之间的电容电流,I1为流过线路 1 与地之间的电容电流,I2为流过线路 2与地之间的电容电流,IF为故障点的零序电流。 在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中的零序电流,其幅值就等于线路本身与地之间的电容电流,其电流的流向为从母线到线路,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是正交的,零序电压相位要滞后于零序电流;在发生故障线路中的零序电流,其幅值就等于全部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与地之间的电容电流总合,其电流的流向为从线路到母线,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是正交的,零序电压相位要超前于零序电流。中性点经灭弧线圈接地系统,当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与地之间流过的电流会有一个电感分量存在,这个电感分量电流与原先系统中的电容电流是幅值相等方向相反的。    灭弧线圈在系统中会起到一定程度的过补偿作用,当监测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对灭弧线圈进行调节,使之能够在过补偿状态和欠补偿状态之间切换,此时故障线路中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也会发生变化;而没有发生故障线路中零序电压零序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不会发生变化,由此便能够区分出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完成故障诊断后,再对灭弧线圈进行调节,回到正常工作状态。基于方向信息值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诊断,能够克服信号强度低、外部干扰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功能扩展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提高配电网运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3]

结束语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先进性、安全性,是保障电力应用安全发展的科学手段。在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存在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员工职业素养不足和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对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应用造成了消极影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用电模式的形成。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充分明确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管理员工队伍培训、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线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大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投入使用力度等方式,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保障电网建设的稳步展开。

参考文献:

[1]马超,马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1,No.55(04):111-112.

[2]王仓儒.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0,No.49(10):130-131+138.

[3]王遥.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J].南方农机,2020,51(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