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设计探讨

蔡瑞1王风光2

1山东恒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养护分公司2滨州黄河河务局滨城黄河河务局

摘要:近几年,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伴随发生的是对生产环境日益提升的要求。为了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结合河道现状对工程布置情况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对河道治理堤防整治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且项目建成以来均可稳定使用,取得突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

关键词: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设计

引言

河道具有行洪的重要作用,在河道长期侵蚀冲刷作用下,河道岸坡出现破坏,河道淤积严重,影响河道行洪能力。针对这种情况,采取防洪加固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堤防工程是常见的河道防洪措施,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河道安全性。

1河道治理工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建设对河道治理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充分发挥供水、排水工作,还需要有效挖掘其防洪、航运功能。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河道的生态演变规律,对河势进行及时调整和控制,拓宽河道,保障河道畅通性,同时对水流、泥沙运动等优化控制,同时对河床淤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和应用,不仅可以对污水进行治理和净化,同时还可以实现污水的回收利用,对生态湿地进行有效保护,极大程度上优化生态环境,为周边居民创建更加优质、清新的生存环境,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同时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此外,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还可以对周边湿地系统进行保护,并污水回收利用,用于农田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对下游空气清新度进行改善,保持地下水健康,优化生态环境。为了减少河道治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干扰,需要树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满足河流防控排水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对河流景观、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丰富河流功能,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时需要树立生态化理念,实现河道治理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提升。同时还需要对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满足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需求,推动人与环境的和谐,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人们创建优质的生存环境。

2河道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2.1水土流失状况依然严峻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也不断加剧,因此当地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水土流失情况也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河流内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等等,对河流上的工程建设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导致河道在水土治理上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相关治理部门的领导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长远危害关注不够,而且由于缺乏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媒体和相关单位还存在关注度不高、宣传形式比较少、宣传效果差的等问题,导致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开展还受到诸多的限制,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对河道的水土治理。

2.2水土流失治理理念尚需更新

很多河道能效标签要和地方发展、人民的生存环境改造等统筹发展,人民都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如果地方百姓的基本生存不能有效保证,甚至正当的生活权利遭到了侵犯,自身也就不能够作为当地生态系统的主动建设者和自觉维护者,反而会在经济利益上损害生态系统建设的效果,从而加大了生态项目建设或生态系统维护的难度,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开展的生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由于分头项目、没有配套建设等而阻碍了其效益。今后,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开展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对环境整治的工作意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2.3水土流失治理科技水平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部门在水土保持工程立项时,对技术领域的关键保障因素总是考虑的不够全面,对环境综合治理的长远目标、具体实施方式、新技术以及设施和方法等也没有深入、广泛的考察与调研,工作实战经验较少,科学技术的利用率比较低下,对新技术引进宣传、科学技术培训的力量也还不足。

3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设计优化

3.1创新治理理念

为了减少河道治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扰动,需要树立生态环境友好型河道整治理念,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拓宽、改造、硬化的整治模式,需要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既要体现河道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要对河流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河流实际情况,把治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既要满足人类需求,同时还需要尊重河床自身的演变规律,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严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整治,因为人类生存离不开稳定健康的生态环境。(2)规划河道整治工程,最大程度上保障河道演变的自由度,与河道的客观需求保持契合性。在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布置时,需要最大程度上顺应河道的走势,在宏观层面上控制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范围。(3)在河道局部整治中,避免大规模、大范围的改造,尽量不要改变河道断面和纵向走势,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点、线、面等微调方式,形成适度的河道局部边界,实现河道治理工程对生态环境扰动的最小化。

3.2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从具体布置角度来看,一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人工布置的湿地,还有一部分湿地采取的是人工开凿的措施。人工湿地作为生态净化系统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植物、动物以及人工岛屿的综合布置来打造出优美的湿地环境,在湿地环境中各个植物的作用下打造出完整的生态系统,最终净化水体。

3.3堤防形式

常见堤防形式及其特点为:①钢筋混凝土堤:占地面积小,保证度高,但完成堤防建设需耗费较多的成本,经济效益欠佳,通常此类堤防形式常见于城市地区。②重力式浆砌石堤:占地面积小,保证度高,在本工程中,堤防砌筑材料(卵石)可就近提供,材料取用便捷,降低材料运输成本。③梯形断面土堤:用土料填筑而成,优势在于建造成本低,不足之处在于占地面积大、保证度不高。在明确常见堤坝形式及其特点后,结合本工程“保证防汛效果和管理效果,同时尽可能控制成本”的要求,采用的是“重力式挡土墙护堤+斜坡式齿墙护脚”的复式结构,原因在于此堤防结构的占地面积小,建造成本低,建设成型的堤防结构稳定可靠,行洪时对主堤的防护效果良好,可避免因强烈的冲刷作用而导致主堤基础高程持续减小的问题。

3.4采取新型的材料来完成提防的建造

在设计生态河流防护岸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堤防的牢度性和岸坡的稳定性,将生态材料的使用放置在常规水位之上。在防洪生态材料选择之后,为了能够防止水土流失,需要采取必要的反过滤措施。在一些防渗漏比较高的地区可以采取膨润土、防水毯等新型材料,通过选择使用多种新型材料来满足防渗漏种植的需求。同时,在城市河道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采用改造河岸的方式来完成堤岸的构筑,常见的措施包含亲水平台的设置、借助槽土改造河道周围环境、河道周围设置绿化带。

结束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河道汛期时间段也开始处于集中状态下,频频出现河水暴涨上升情况,对周围建筑及人们生命安全非常不利。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相关专业人士能够结合河道水流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堤防整治方案,做好工程设计安排,从而确保河道水资源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赵金莲.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9):94-98.

[2]陈忠,付建利,陈怡宁.河道防洪建设中堤防维修加固设计方案分析[J].地下水,2022(5):294-296.

[3]吴志刚.河道治理堤防维修加固技术方案探析[J].陕西水利,2022(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