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新时代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实践与思考

李延聚

延安市安塞区水利工作队  陕西省延安市  717400

摘要:现如今,我做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对饮水质量的要求逐年增加,因此政府需要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建设长效机制,保证饮水质量和安全。本文论述了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关键词:农村供水;饮水安全;工作措施

引言

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结合当前农村农村饮用水的供给情况,以保证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进程,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切实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供水现状,保障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够饮用上安全清洁的饮水,为推动农村生态建设改善生活面貌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1农村饮水水源及水质情况概述

在农村地区饮水困难多半处于山区、半山区、丘陵区等村庄相对分散,交通相对不便利地区,农村地区居民和家畜饮水多采用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尚未建设时,农村居民饮水水源一般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采用当地江、河、水库水源,其中江、河水源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特点,影响饮水水质。江、河水源会受到季节变化导致水资源内大量微生物滋生,农村居民在不加以过滤的情况下饮用,就会引起身体不适;一旦遇到暴雨时节,江、河水中含沙量将会明显提高,水源内的细菌量增长迅速。在山区中的居民一般会饮用泉水,泉水水流速度较快。水质相对较好。农村中水库的储水量一般会受到天气影响以及农业用水影响,水位变化较大,水质相对较好。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地表水水质的关键,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废水的排放会对水源产生严重污染,致使水结构受到送破坏,受污染的水源没有经过处理被居民饮用后,会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农村居民对地下水水源的选用也会对农村居民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地下深层虽然含有储量丰富的水资源,地下水源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源水量丰富且水质无色透明,但深层地下水中含有重金属物质含量相对较多,这些水源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或处理检测不达标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就加以饮用,时间一久就会对居民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浅层地下水相比于深层地下水会更加安全,但是相对浅层地下水储量相对较少,大量的获取会造成水位下降,严重的会造成水资源枯竭、地表下沉等情况,使得农村居民用水受到影响。

2存在短板和不足

2.1工程管理不到位

1)责任落实不到位。各区市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构组建、经费列支等工作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充分用好政府层面的考核、督查等抓手,市级仅安排市水务局组织下级水利部门单独推进。农村供水企业利润微薄,难以从水费中计提管理费用,没有财力开展规范化服务。多数单村供水村庄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管护主体地位,工程日常维护难以得到有效保证。2)村内管理能力弱。农村水管员年龄多数在50~65岁之间,年龄普遍偏大。水管员平均为小学学历,加之年龄偏大,对新生技术学习及接受能力较弱,难以熟练操作各类净水设备。培训频率低、效果差,导致村内供水相关技术能力弱,难以长效稳定管理。3)供水公司组建难。委托已有国有企业或成立国有企业开展运营管理,需逐项履行申请、验资、评估、担保等程序,条件严苛且程序繁琐;依托私营供水企业组建公司,能够快速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恢复运营管理活力,但存在私营企业过分追求利润,忽视群众利益或亏本撤资等风险。

2.2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决定了居民能否安全用水。当下,多数村子关于饮水安全工程的规章制度不完善,责任未落实到个人,导致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松懈。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村委会只想完成任务,没有进取心;企业则是只关注收益,忽视了民生;工作人员不重视管理工作,同时部分人员本身工作能力不足,进行工作时由于没有对应流程作为参考,导致无法展开工作,影响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无法为居民提供良好服务。

3新时代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措施

3.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要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技术及管理水平,确保农村水质安全,供水工程良好运行。要加大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信息化建设,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达到现代化水平,从而达到行政监管、工程运行效率有时候、水质达标的目的。各级水行政管理机构会同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相关单位编制《乡村饮用水安全应急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供水单位超过1万人,必须编制《供水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方案》,并上报上级水行政管理机关。当突发供水安全事件并造成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会商并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控制事态蔓延,将突发危害降至最低。地方人民政府要安排送水车到受灾地区,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及时安排技术工人进行施工和维修。

3.2加强水质检查,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专业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查,一旦在检查中发展饮用水水质质量不合格,应立即告诉村民停止使用,并找到问题的源头及时进行处理。农村饮用水水源还会受到人为因素遭受破坏,例如:农业生产以及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农业垃圾和生活垃圾;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很多企业选择到农村开设工厂,工业废水的产生会对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做好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工作,加强水源水质检测,保证农村饮用水的安全。还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管理工作。一旦水源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就会造成水源污染,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将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做好水源质量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3.3集中农村供水点,加强供水点后期运行管护

针对分散式供水工程管理运行艰难的问题,一是尽量将这些分散式供水点纳入集中式供水范围;二是做好经常性的管理督促检查及技术指导;三是将近些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资金向这些分散供水点适当倾斜,将一些管网维修、设备维修及较大的工程维护纳入维修养护范围,减少这些分散供水点的运行管护压力。

结语

饮水是居民的刚需,提升饮水质量,保护饮水安全是农村发展中必须迈过的门槛,需要从明确权责、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保护水源提升水质3个方面入手,提升居民思想意识并提供对应措施,才能保证饮水安全。同时,政府部门、村委会、企业、居民需要对水源进行日常维护,对饮水安全进行定期宣传,才能从根本上达成建立长效机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苗苗.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5):85-87.

[2]田冬霞.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4):105-107.

[3]李晓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8):38-39.

[4]路彩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后期管理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居舍,2019(28):155.

[5]黄雪芬.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低碳世界,2020,1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