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3

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邵晓兰生冬梅

东台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苏东台 224200

摘要: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至关重要,并且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患者采取急救、检查、治疗等一系列的措施,合理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从而激发员工的热情,发挥组织成员的个人潜力,降低人员消耗成本,同时与其他管理职能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组织效率。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深化了手术室护理理念,革新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目前高级护理人员的不足,显得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关键。因此,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并采取科学的对策进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对策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现状;人力资源管理

前言: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的一个部门,不仅具有专业性强、风险大的特点,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手术室护理人手不够,护理人员就会长时间的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这也是当下手术室存在的一大问题。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于对护理人员的调配及安排,管理人员需树立现代化、扁平化的管理理念,从而科学地使用人力资源。

1.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朱家英、王莉[1]等人对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及护士多岗执业模式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把2017年-2021年这四年来的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的50名外科在职护士当作样本进行观察,在此期间让他们接受手术室护理专科培训和多岗执业培训,对照同期的手术室固有岗位在职护士,让他们接受一般的职业培训,最后对比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以及人力资源储备库构建前后的人力资源成本,结果为: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建立后节约了一大笔开支,培训后的考核成绩比培训前的要高,不仅提升了外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王曾妍[2]等人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优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分别从人员配置、培训、考核、激励等角度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对手术室人事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利用绩效考核模块、考勤管理模块、网络培训模块、员工信息模块等,完善了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对比了信息化管理前后手术室护士与护理管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为:信息化管理后手术室新护士的考试成绩比管理前要高,能够降低手术室人力资源浪费率,规范手术室人员的培训,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手术室人事管理效率。李莉[3]等人对新疆三甲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作了调查,给手术室护理团队建设与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提供了可靠依据,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当地的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发现有9所医院手术室台护比仅有两所达到卫生部要求,占比最大的为年轻护士,小于31岁的护士约占72.6%,没有硕士学历,只有1%的护士有高级职称,接受手术室护士专科培训的占78.4%,结果为:当地缺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配置的重视,护理人员内部结构不合理,尚待培养护理经营与业务骨干。由此可看出,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在专科培训方面正朝着创新性与信息化管理方向迈进,但也仅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现阶段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情况在某些地区依旧不容乐观,偏远地区的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已经成为了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2.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探讨

2.1手术室护士的培训

第一,编写新护士培训方案,根据方案对新入科护士展开培训。比如,可采用“四步”培训方法,就是先说给他听,后做给他看,再让他自己操作,最后听取反馈不断纠正,是为了使新护士大致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与环境,快速适应手术室工作。第二,筛选储备库人员,根据诸位护理人员的意愿自主参加,选择操作技能强、责任心强、护理基础扎实的护士。结合护理人员的岗位需求分类进行手术室护理专科培训,编写有效的培训计划,密切贴合实际,强化手术室护理操作实践。分两个个阶段培训手术室护理人员,第一阶段先开展为期两周的理论基础培训,以常见临床操作技能和手术室专科知识为主,完成培训后再开展理论知识,如隔离技术、手术室感染控制、安全管理以及手术室法律法规等,通过考核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培训;第二阶段要根据机动护士所在科室和临床护理安全因素,安排机动护士到血管外科、产科、眼科、手足外科等专业手术间,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限期三个月,在此过程中,让机动护士掌握一定的器械护士配合技能、专业解剖知识,要求机动护士按照当天的手术配合情况展开自我评价,而后让各帮带老师围绕机动护士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4]。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单独开展各科室手术洗手配合工作,经过高职称护士的指导,熟练掌握外科无菌技术步骤。经过高职护士的指导,熟练运用各种急救医疗设备,当产生医患矛盾或投诉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同时采取处理措施。保证护理人员可单独完成常见外科手术洗手护士的配合工作,资历较高者可提供评选值班副组长的机会

[5]。第三,实施人性化管理。因手术室的工作特点,让护士长时间处在精神紧绷的状态,常常加班工作,不仅身体吃不消,精神也有些消极。对此,科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与护士们多交流,找他们聊天或者在闲暇时期邀请他们逛街等等,生活上要多加关心、照拂,以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不影响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达到其身心所需,营造合作、愉快、轻松的护理队伍氛围。

2.2注重人员调配

安排大型手术时,可建立调度中心,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用。选取一名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作为调度中心成员,按照第二天的手术工作量统一安排人力资源,如当天手术,就要及时检查调台的情况,并加以记录,若发现设备异常第一时间反馈到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合理调整手术室、麻醉医师。为确保患者安全,保证紧急情况下快速调配护理人员到位,还应制订护理人力资源应急调配预案,如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等,需要医护人员快速组织物力、人力进行治疗与护理;组建“人力资源应急调配小组”,由本科室护士组成,护士长担负起组长的责任,有权紧急调配护理人员;调配小组成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人力资源调配小组的安排,结合突发事件预测所导致的伤害情况,立即配备急救药物,方便应急使用;调配小组成员应当全天候保持通讯设备畅通,若遇紧急险情,要求调配人员在30分钟内到岗[6]。调配人员需及时向组长反馈救护情况,必要时提出增援需求。构建护理人员多岗执业平台,开设多岗位资格认证项目,项目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负责带领护理人员多岗位实操,比如,带领层级较高的护理人员操作手术器械和无菌手术辅料包的调配工作,以此提升术前准备的效率。

2.3注重弹性排班

基于传统排班制,增加以白班为核心的弹性工作班。比如,总务护士及护士长在不参加手术的值班和巡回工作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年资比例把其他护理人员分配呈同等人数的2组,相应地负责各种手术专科的手术配合工作,结合第二天的手术情况配备人员,若是人员没有安排可回家休息,若遇到急诊手术,需在十五分钟内赶到科室[7~8]。或者按照手术室的性质,以手术间连台手术时间来规定下班时间,打破以往八小时工作制的限制,只注重手术占用的时间,有效解决一些护士被动加班而其他护士坐等下班的缺陷,缓解了手术室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专科组来实行弹性排班制,力求老带新,根据专科组的小组成员开展对应的手术配合,将手术配合的专业性充分体现出来。此外,还可以按照手术的旺季与淡季分配护理人员,在手术旺季适当的增加手术间护理人员,在手术淡季让护理人员补休,以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4建立健全激励体系

护士长要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包含有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养等;操作技能考核囊括危重症与急救各类配合事项、各类型手术的模拟情景等。

3.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3.1建立手术室人事管理系统

以可视化程序设计思想为基础,依托数据库作为数据处理平台,采用C#语言进行变成,利用兼容性接口对接医院的HIS系统,从而实现动态网页技术在不同终端上数据搜索、输入等功能。按照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把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成绩效考核模块、考勤管理模块、员工信息模块、网络培训模块等,绩效考核模块用来考核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如年度考核、季度考核、月度考核、年终考核等[9]。考勤管理模块用以自动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及加班时间,既能查询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排班,又能录入考勤信息。排班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及每周的排班安排,考勤录入主要控制人员上班的时间。员工信息模块用来查询与录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全部的信息,如专科轮转信息、个人信息等。网络培训模块用以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训与考核,比如题库训练、课件学习等。设置管理员权限,为护士长及临床专科教学老师赋予相应权限,护士长负责管理员工绩效、薪酬等数据,总护士长能查询全部护理人员的数据,临床专科老师负责网络培训板块,管理员工的信息。统一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电子化登记,可清晰地显现出各个人员的信息,更加方便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10]

3.2配备男护理人员

一直以来,女性均是以细致服务的代名词承包了整个护理行业。由于时代的持续进步,男性护理人员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具备较强的专科性科室,包括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研究发现,男性护理人员在生理上占据很大的优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女护士结婚生子导致的人力不足等问题,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11]。自从放开二胎政策以来,男性护理人员能够显著提高科室的整体工作效率。当前部分地区,如我国南方地区的手术室已经配备了男性护理人员,但所占比例不大。适量男性护理人员的配备,能够优化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给护理团队创造高效而和谐的局面[12]

3.3优化评价考核

抽取医院三年内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行为、调配频率、工作时间等范围,通过自制量表,由护士对手术室的培训和科室满意度展开评价,划分成三个等级,低于70分为“不满意”,80-96分为“满意”,96-100分为“很满意”,分数越高,代表护士工作质量越好,如表1所示。

表1 护士行为质量评价量表

时间

项目内容

评分

满一年

了解手术名称

70(不满意)-80~96(满意)-100(很满意)

熟悉手术流程

剪指甲

满两年

肥皂水刷手范围超过肘上7cm

70(不满意)-80~96(满意)-100(很满意)

查看消毒指示剂

未触及周围物品

满三年

盐水冲洗后摆放器械

70(不满意)-80~96(满意)-100(很满意)

动作准确和敏捷

使用后的器械维护清洁

备好切口敷料、术后处理敷料

结语: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和其它科室协调联动,配合各科室完成各项手术工作。通过强化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调整了人员组合,优化了人员排班、考勤、绩效,充分激发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了手术间的利用率,体现了护士的工作价值,进一步获得了患者及外科医生的一致认同。通过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益于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不断推动我国医院卫生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家英,王莉,邓洪霞.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的建立与护士多岗执业模式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9):160-163.

[2]王曾妍,李桂陵,高兴莲.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优化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06):11-13.

[3]李莉,王梅新,唐春,刘锐,彭巧君.新疆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06):57-59.

[4]张健,彭文涛.灾害救援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0):1-3.

[5]刘光英,安晓华,马建敏,高辉.机动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01):15-19.

[6]梁行.团队策略和工具包培训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05):167-170+178.

[7]李键.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2):205-207.

[8]庄小芳,潘俊蓉,庄秀娥.正负时间法在手术室弹性排班管理中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4):178-180.

[9]刘箐,李云飞,董赐.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层分组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166-167.

[10]尹乐,王美美.循环管理方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卫生认知水平及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10):1394-1395.

[11]许宏青.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1):22-23.

[12]梁雪景,邱博,朱燕欢.日间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