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肖敏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探析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患者展开研究,总例数为200例,分析采集部位、标本溶血及送检时间对最终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采血,患者钠、尿酸及血糖检验结果比较(P<0.05);进行溶血/非溶血标本生化检验结果比较(P<0.05);标本送检及1h后送检结果比较(P<0.05)。结论:血液标本生化检验过程受干扰因素较多,如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有无溶血等,导致其检验结果出现偏倚,建议基于患者非输液手臂采血,严格规范操作,送检时观察标本是否有溶血表现,全方位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精准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生化检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

血液生化检查为常见检查手段之一,其检查结果能够基于一定程度上进行疾病类型的判断,并辅助临床拟定后续诊疗方案[1]。可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疾病治疗及预后。近些年,随医学事业发展,检验工作不断增加,导致其难以尽快处理送检血液标本,亦或是部分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过长,致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2]。有关资料指出,如若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可致溶血风险增加,进而影响检验精准性[3]。然目前关于血液标本采集部位选择仍缺乏统一结论。为此,本研究对20211~20221月于本院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患者展开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1~20221月于本院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患者展开研究,总例数为200例,分析采集部位、标本溶血及送检时间对最终检验结果的影响200例患者男105例,女95例,年龄22~6041.03±3.38)岁;受教育水平:12例小学、23例初中、50例高中、115例大专及以上。纳入标准:(1)满足生化检验血标本采集标准;(2)知情同意;(3)无晕血症。排除标准:(1)凝血机制异常;(2)资料不完整;(3)近期参与2个及以上研究;(4)精神异常。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生化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共采血3次,血液标本采集后筛选部分指标完成生化检验,进行测定结果的比较。第一次采血:选择135例患者分别以不同采集位置采血,如输液/非输液手臂实施比较,观察血糖、尿酸等结果。第二次采血:选取246本标本,经生化分析测定仪进行血清指数的测定,以明确是否为溶血/非溶血标本,经测定溶血/非溶血标本为96份、150份,对比不同标本检验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第三次采血:选取195例患者,于采集后立即送检及采集1h后送检,分析不同送检时间对结果(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

1.3统计学方法

SPSS23.0软件开展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IMG_256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2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采集部位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不同部位采血,患者钠、尿酸及血糖检验结果比较(P0.05),见表1

表1采集部位对结果的影响分析(IMG_256

组别

血糖(mmol/L)

尿酸(mg/dl)

钠(mmol/L)

输液手臂(n=135)

5.19±1.33

286.40±20.23

137.19±30.88

非输液手臂(n=135)

3.81±1.22

117.42±14.94

163.11±68.66

t

8.884

78.070

4.000

P

<0.001

<0.001

<0.001

2.2溶血/非溶血标本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溶血/非溶血标本中磷酸肌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比较(P0.05),见表2

表2溶血/非溶血标本对结果的影响分析(IMG_256

组别

磷酸肌酸激酶(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IU/L)

直接胆红素(μmol/L)

溶血(n=96)

164.32±21.13

60.52±3.22

20.97±3.22

非溶血标本(n=150)

328.22±35.48

19.15±2.15

4.25±0.95

t

40.845

120.851

59.723

P

0.003

<0.001

<0.001

2.3送检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标本送检及1h后送检结果比较(P0.05),见表3

表3送检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分析(IMG_256

组别

肌酸激酶(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IU/L)

乳酸脱氢酶(IU/L)

标本送检(n=195)

171.30±11.20

64.25±7.48

201.77±12.14

标本1h后送检(n=195)

139.85±8.45

59.62±5.60

236.75±14.38

t

31.302

6.919

25.956

P

0.003

<0.001

<0.001

3讨论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能够反映出机体血糖、血脂及心肝肾功能,同时结合指标变化进行身体健康水平的判断。通常情况下,生化检验过程中需采集静脉血作为标本,其中肘部静脉血管管径较大,在该位置实施穿刺难度较低,因此临床大部分时候会收集该部位血液[4]。然采集部位、存放时间等对检验结果所形成的影响仍是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5]。本研究结果表示,不同部位采血,患者钠、血糖等指标结果比较(P0.05),提示采血过程中为降低结果偏差,需按规定当一侧手臂输液时需在异侧手臂完成采血;溶血/非溶血标本,其相关检验结果比较(P0.05),提示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需注意标本质量,在采集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溶血,一旦出现溶血需及时更换,确保检验结果精准性;立即送检与采集1h后送检,其相关检验结果比较(P0.05),说明生化检验血标本需及时送检,降低由于送检时间而引发的结果偏差,防范不良事件。

综上,采集部位、存放时间及溶血/非溶血等均可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检验工作中需合理采集、尽快送检,降低检验结果偏差,提高检验结果精准性。

参考文献

[1]乔荔,李明.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2):105-108.

[2]张旭.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8):98-100.

[3]申明霞.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2,14(01):24-27.

[4]姜丽芳.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及临床检验效果[J].当代医学,2022,28(09):28-30.

[5]童巍,倪唯益,夏卫.血液标本采集位置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02):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