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兰云鹏

通辽市科尔沁区施介小学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重点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须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目标,积极探索、研究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路径,促进实践和理论的全面融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和导向,将核心素养的塑造深入到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做出全面的整体规划,采取新型教学方式,引用高科技技术并着重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思维,同时将信息技术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生活教育的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意义

素质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与全面育人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既不能放松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视,还要留意学生的应用表现、综合素质的表现以及学习习惯方法等等。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之更好的契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学科逐渐从学科教学转变为了学科育人,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组成,教师要基于这些要素科学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能够兼顾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与技能素养发展,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收获更多,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高效。教师要用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信息技术课堂,从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出发,改善优化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多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注重学习兴趣培养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在小学阶段,要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控意识较差,因此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去了解自己的知识。而现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实际应用。在新的课程要求下,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世界学习特征,运用多样的手段和大 量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有一种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知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扩展。比如,在一些图片和图片的技术教育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天生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他们对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浓厚的阅读欲望。当他们看完这个故事的时候,会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然后老师会让他们把这个故事和其他故事联系在一起。让童话故事能成一本绘书,增加读者的可读度。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在观看自己所创作的图画作品时,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与自豪,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而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2.任务驱动,渗透信息意识 

前文提到,信息意识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予以更多重视,通过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来将新旧知识巧妙的串联在一起,利用任务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学习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对信息价值的辨别能力,使之对信息保持敏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与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再将对信息的敏感度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得到更多锻炼,使学生的信息意识也随之提升。

如,在教学《打开窗口天地宽》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电脑知识,知道如何开关机电脑、如何使用鼠标等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完成一次电脑开关机与鼠标等基础操作,然后再让学生回答相关的操作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硬件与Windows桌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将之前学习过的人体收集、保存以及处理信息的过程向学生再次复述一遍,然后再将这一过程与电脑收集、保存、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对比,通过围绕电脑硬件来设计学习任务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储存器、输入与输出设备等与“我的电脑”等桌面图标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等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再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Windows桌面、窗口的图片,详细的为学生讲解各主要部分的名称、作用与操作,再让学生尝试打开“我的电脑”窗口,观察里面的存储设备图标,并使用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还原”、“关闭”按钮和拖动标题栏、流动条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深刻的意识到储存设备与电脑的关系及其作用。如此一来,了解学习电脑硬件设备的过程变得直观而又生动,学生也能在实践活动中意识到爱护设备、规范使用设备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发展。

3.问题预设,拓展逻辑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预设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思维来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逐渐适应从抽象的角度看待信息技术知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客观差异,他们的学习程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素质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使问题能够对应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与基础,推动学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利用这些问题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各项素养与能力齐头并进。

如,在教学《躲避怪兽》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次游戏教学活动,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快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再在游戏活动中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际操作与游戏制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更多发展。教师可以将躲避怪兽制作成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先了解规则玩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尝试躲避怪兽并取得最后的金钥匙,感受游戏的操作特点。随后,教师再提问学生:“你发现了几条路线可以躲避怪兽并取得金钥匙?”、“你是如何控制人物前进与转弯的?”、“如何表达前进与转弯?如何绘制一条完美的路线?”再结合这些问题来指导学生运用画笔绘制出相应的路线,让学生掌握画笔的用法。学生在这样的实践学习活动中既能够了解编程设计的思维模式,同时又能积累基础的信息技术技能,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又保障了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的计算思维得到更多锻炼。

4.联系生活,唤醒学习思维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科技自身的工具性特点,信息技术已渗入生活的每个角落,这就启发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涉及学生感兴趣的、有内在学习需求的、生活中能用到的知识。在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美图秀秀模块“美化图形”一课中,教师呈现了几组未调整和已调整效果的师生校园生活精彩瞬间图片,有的还配上了简洁、幽默的文字,学生欣赏后纷纷询问这些都是如何做的,凡是看过或试过编辑图片的学生,这时会主动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并说出想法,当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的时候,课堂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通过直接和间接经验对学习内容产生了联结,学习动力得到增强,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课堂所学与生活中的实践联系起来,信息加工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围绕核心素养来设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落实,使学生的各项素质与能力得到更多发展,还能满足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带来一堂堂高效生动、充满智慧的信息技术课。

参考文献:

[1]阿米纳姑·吾布里塔里甫.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J].中文信息,2023(4).

[2]李娜.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