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4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案例

赵雪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四川省德阳市   618000

作业设计理论与作业设计实施的质量,理应成为课堂成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支撑之一。

——题记

摘要:自“双减”政策开展以来,作业布置毫无疑问地成为人们关注点,教学工作者更是积极通过地优化作业设计来落实“双减”政策,从而使学生具备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在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拓宽了语文教学维度和广度,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能够及时有效地检验教学成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点掌握。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探究信息化教学下,探究语文作业设计相关问题。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设计;信息化;

    为了切实落实“双减”政策,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适应政策的要求,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应学生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出现,因此教师就需要积极了解在新时代下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研究,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作业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可实施性以此来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推动初中语文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本文将从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来探究“双减”背景下,思考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一、作业设计研究缘起

(一)作业内涵分析

作业,做名词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部队给士兵布置的训练;工作单位给职工布置的生产活动:例如家庭作业,野外作业,作业计划等。做动词使用从事军事活动或生产活动,例如高空作业等。作业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是一种巩固学习的形式。作业与教学效果的达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后作业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作业上出现一定的问题,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作业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达成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开展,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怎样开展作业设计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于“作业”这个概念,国内外有着不同的释义,在古代德语中,指的是一种略带贬义的古朴的劳作,在近现代教育领域,充分发挥了这个概念,意思指出教育成就的评价标准,是学校课程教学的补充形式。在先秦的《管子•轻重丁》中明确提出“作业”的概念,“行令半岁,万民闻之,舍弃作业。”在该句中提到作业,此处有劳作的含义。这是我国最早提出有文献记载的“作业”概念。在近现代以来,越来越强调作业的理论概念,例如《教育大词典》提出。

(二)作业设计研究现状分析与反思

纵观国内外研究,针对作业设计的研究较多,但是大部分是作业现状研究、比较研究和相关研究等,普遍缺乏对于作业设计的理论梳理,也没有系统的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作业设计。通过知网论文检索发现,关于作业设计的实践论文共9000篇,整体来说,这些作业设计缺乏理论依据和作业设计的实践意义。

二、“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现状分析与问题

(一)作业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现阶段的初中阶段学生们,迫于升学压力,大多数的语文教师们都在忙于备战中考,往往都忽略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是被迫学习状态,以及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化,使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使学生们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就会出现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缺失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们对语文课堂知识的吸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语文学科的学习主动性也会慢慢地降低,鉴于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至关重要,语文作业设计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阳中学开展《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跨学科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作业为基点展开,作业设计前提以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新闻阅读教学已完成,实现单元目标一,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通过此作业形式来巩固完善相应知识点,是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内容之一。在实施“双减”政策之前,作业几乎占据了学生极大多数学习时间,“双减”政策后,要求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家庭和学校联系的纽带,与此同时,社会和家庭通过学校布置的作业来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反馈教学成果。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是目前作业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不完善的作业设计是导致作业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作业设计的效果主要从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业负担以及学生心理等方面来进行反馈,作业设计不完善的后果是,并不能真实地及时地反馈学习效果,达成一定的目的。

2.作业设计质量不高是整个作业问题的核心

作业设计是作业的起点和前提保证,是教学效果达成的重要环节。在整体来看,作业设计质量不高已经导致作业实施环节显得困难,作业设计的质量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家庭、社会和家庭对于社会的不满,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二)影响作业设计的相关观念分析

作业观念主要指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作业地位与功能情况的认识与判断,包括作业是否能够发挥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巩固知识,培养习惯,发展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科地位等方面的具体功能。教师对作业的相关理念与功能定位会直接影响教师作业设计中的目标、内容、类型、难度、时间等,从而影响作业效果。[1]

三、“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策略与方法

下面我介绍一些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作业设计: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目的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学生学习新闻阅读的效果,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深度的学习体验,由知而行。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面面观

1.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的作业设计观[2]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设计观点和一般的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有很大区别。“双减”政策以前,师生为了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应考为主的作业设计成为主要的追求。在考试的目标下,教师为了提分而布置很多机械性作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不会用心思考,更缺乏做作业的内动力。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等学习目标难以完成,更有甚者,为了一味追求高分,教师以“题海”为制胜法宝,学生深受“题海”折磨,导致学生的睡眠严重不足,缺乏体育运动的时间,这种情形下直接扭曲了作业的初衷,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个性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素质教学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减负始终流于表面,以学生为本的作业设计观点显得尤为重要。

2.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作业设计观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生属于从天真幼稚的小学阶段脱离出来,距离自觉成熟的高中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他们接受新事物还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依次递进,作业的设计也需要遵循此规律,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由易到难来设计作业,作业的展现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等来展开设计。在作业设置上顺应他们想象力、创新能力提升等设置相应的题型来发散学生思维,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在一段时间后,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四、作业设计策略的可操作性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流程

作业链由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评估,双向反馈,活动展示共五个环节形成。作业设计主要结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展开,例如近期,“孟晚舟归国”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请你聚焦“孟晚舟事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主要是检索相关信息,按时间线索,梳理相关来龙去脉;任务二主要是将采集到的信息按一定标准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立场或角度完成一次新闻写作(消息/特写/评论);任务三的内容是开展一次新闻播报活动。设计多元化、趣味性、开放型作业,让同学身心得到发展,促进审美愉悦,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1.从多元化角度设计作业,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语文作业时可以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设置,层层递进。以学生为核心地探索、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学习课文《背影》,学生毕竟才十二三岁,年龄太小加之自身经历不足,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背影》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让学生观看《背影》的相关视频,通过视听结合,化枯燥抽象的课文转换为视听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影》这篇课文。学生通过收听《背影》的相关视频,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从趣味性角度设计作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跨学科的作业中拓宽学生学习兴趣和运用的领域,在综合性的作业实践中理解语文的魅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爱奇艺视频给学生播放戏曲相关的表演,在实际情况中渗透音乐美术元素,在试听作业活动中感受语文的有趣和多元化。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作业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感受到语文的广度和深度。在初二上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让世界充满爱”在考虑我们四川的情况,我们可以从512汶川地震的角度来展开讨论。通过信息数据,将每个学校的文化意识和历史背景加以分析,经过精心地筹备,综合性的作业就有实际操作性。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思考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知识点的运用,“综合性”是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特征,综合性的探究需要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各种阅读、写作表演等形式为一体来呈现出语文的相关特质, 从而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3.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语文作业设计将听说读写融合发展,一方面将口语能力以及书面表达相互促进提升,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在信息筛选、信息提炼和信息总结的能力。结合作业设计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上来理解语段,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教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指引和熏陶。

(二)初中语文阅读作业设计的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语文源自生活,从生活中感悟阅读魅力。也可以对这些课内的阅读加以整合,运用学生的阅读体悟,将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体悟呈现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读书体悟设计成作业形式以PPT的方式呈现,将多个学生的阅读体悟加以呈现,形成思维的火花,从而真正实现课堂上多渠道的交流,让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又回到学生的手中。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后,主动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2. 尊重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独特的个性、学习习惯以及家庭背景,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上存在差距,如果语文作业设计上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必然会忽略其独特性,学习效果难以达成。利用钉钉软件,可以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不一样的作业类型和作业量,让学生从作业中培养学习能力,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擅长点都得到发挥。

(三)初中语文阅读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八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作业设计可以结合多媒体,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加以展开授课。在授课的后期让学生利用图文转换、阅读建档、比较阅读等信息化手段展开作业设计对于《昆虫记》的讲授,展开关于《虫性与人性》的讲解,走进昆虫的世界---人眼中的虫来理解《昆虫记》这本书,在名著导读课总结时,需要从自由阅读、真诚平台、导读激趣、读写结合、我的微信空间等信息化作业设计的角度来分析《昆虫记》的整体内容,接下来具体从图文转换的角度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开展小游戏,首先是由文猜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是看视频来完成挑战,提醒学生圈点勾画课文《蝉》,具体做法即让学生找出视频中涉及的蝉的行为在书中相应的页码、段落的描述。用同样的方法找出螳螂以及粪甲虫相对应的段落,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作业设计形式来加深对于《昆虫记》的理解。第二种形式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理解昆虫从而给昆虫建立档案,档案的内容可以从昆虫的外形、习性、繁殖力、生物习性、学名等加以完善。通过给昆虫电子建立档案的作业设计形式让学生领悟到档案是知识却没有审美的愉悦性,正如周作人所说:用虫性关照人性,用人性反观虫性。从这个作业设计中还可以通过提问的环节“到底应该用什么视角来看待世间万物?用什么角度来看待人性?通过对于本作业的完成,你觉得在生活中如何体现?”学生通过完成设计的作业,以及对应问题的思考,从而总结出名著阅读是营养互化的过程,针对科普名著的阅读的方法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原著,在生活中阅读小说、通过名著阅读来丰富生活。实际上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用图文结合和比较阅读方法来展开作业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

在九年级的名著阅读教学中结合《艾青诗选》之“我爱这土地”专题,作业设计如下“学校即将举办《经典咏流传》之‘艾青诗歌节’活动,活动的重头戏是艾青诗歌朗诵会,作为初三学姐,我们认真准备,不仅设计了朗读脚本,还设计了介绍词,请你结合今天所讲内容进行修改,做最后的准备。”

最终作业设计的呈现形式通过学生主持朗诵节目,学生朗诵诗歌内容例如《我在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鱼化石》、《礁石》以及到最后的学生对于朗诵感受加以反馈这些形式来呈现。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请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创作的诗歌,进行朗读脚本的设计,最后加以朗读,提交相应的朗读作品到钉钉上“班级小管家”,并请同学们留言,这些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我们出发艾青炽热的心脏,面对诗歌,面对艾青,面对我们这个时代,诗歌赶到角落,但是让我们明白: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五、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前景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着力点

  1.作业设计注重开放性、民主性

  教师应该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深化作业设计工作,让设计的作业真正以学生为本,分层次设计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培养21世纪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全球化时代的新人要求,德阳中学提出的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生成人、促学生成才、助学生成功的三成素养课堂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作业设计从信息化角度思考探究

顺应新时代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综合能力。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中,我们不妨顺应信息技术改革的东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我发展的需求,运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寻找并运用相关信息,促进作业质量的提升,最终促进教学目的的达成。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上需要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落实作业的个性化,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拓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芬.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4).

[2]吴雪梅.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9).

[3]吴亚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J].福建电脑,2021(2):180-181.

[4]蔡金秀.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J].学周刊,2021(9):141-142.

[5]李元霞.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取点探微[J].语文天地,2020.(3).

作者简介:

赵雪(1994年12月14日)在德阳中学初中部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地址:德阳中学青衣江校区;邮编:

411744641@qq.com;联系电话:15328693808  

1


[1]王月芬.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4)44

[2]吴雪梅.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