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河县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 2

浅析红河县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钱兰艳侬向清白华芬2

红河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 蒙自661100;2.红河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红河654499

要:茶叶是红河县山区农林产业之一,茶叶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红河县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2022年红河县茶叶种植面积达9.22万亩,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生产加工粗放,效益低,为促进红河县茶叶生产发展,谈谈红河县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茶叶生产现状发展对策

红河县是一个山区农林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发展农林产业。为大力推进农林产业建设步伐,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转变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红河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和云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加快茶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茶园绿色化、有机化。2022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9.22万亩,成为红河县中半山区的一个农业主导产业,也成了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培育扶持发展的一项产业,全县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好发展。

1 茶叶生产现状

1.1  种植情况

红河县种茶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在浪堤、羊街、车古等地大面积种植,到清咸丰年间,县境内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并把茶叶制成茶团、茶砖或用笋叶、竹筒包装,通过马帮之路走向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县域内人工栽培型二百多年树龄的古茶树,说明红河县是红河州种茶历史比较早的市县之一。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县委政府对茶叶产业的高度重视作出了做强做大茶叶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茶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到2022年,全县茶园9.22万亩,茶园采摘面8.5万亩年产干毛茶4200,年产值7400万元。全县茶叶种植主要分布于县域东西部的三村、垤玛、车古、架车、洛恩、阿扎河乡,品种主要有云南大叶茶、云抗10号、雪芽100号、长叶白毫,其中云南大叶茶品种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50%,云抗10号品种面积占30%。

1.2 茶企业发展情况

茶叶是红河县山区农业的一项传统产业,是山区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由于缺乏茶叶加工企业的带动,茶叶生产仅限于加工干毛茶,加之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落后,茶叶种植经济效益微弱,打击了农民对茶叶产业发展积极性,导致大面积茶园疏于管理甚至放荒,茶叶产业呈一度蓑退。近几年,云南省提出发展八大产业目标,茶叶作为其中一项。红河县委政府领导主把握机遇,将茶叶产业作为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抓。2018年分别在红河县茶叶主产区三村乡、垤玛乡引进了红河滇红茶业有限公司、云南阿波茶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全县现有制茶叶企业10户,其中州级龙头企业2家。

近年来,红河县茶叶企业公司积极优化产品,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红河滇红茶业有限公司引进绿峰牌红茶、绿茶先进工艺生产线设备建成占地15亩茶叶精深加工厂开发红螺茶、红针茶红河滇红茶系列新产品,并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实现企业制茶产品原料可溯、产地可查、消费放心,达到云南省茶叶产品质量规范标准;积极推进其有机、绿色认证申报,打造红河滇红茶品牌,研发生产了滇红茶、野生红茶、古树红茶、谷花绿茶、茉莉花茶、普洱茶等系列产品,并且与中国石化燃料油有限公司、中国泰康保险有限公司合作。云南阿波茶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出阿波红系列千年古树晒红、百年古树晒红。

1.3茶产品销售状况    

晒青毛茶除少部分作为普洱茶原料用来加工普洱茶以外,其余的大部分晒青毛茶直接销往昆明、普洱、西双版纳等地;普洱茶销往昆明、广东、上海等省市,后转销香港、台湾、老挝、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2 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茶叶种植管理缺乏合理性

大部份茶农存在重栽培轻管理的现象;茶农缺乏茶叶种植技术,投入严重不足,管理粗放,如:该修剪的都没有进行修剪 ,简单的茶叶修剪都是用最传统的弯刀来完成,茶叶修剪机等机械化生产管理跟不上;三是掠夺性过度采摘,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这对茶叶产业的长足、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2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多年来,各级政府对我县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茶叶基地建设投资大,生长期相对较长,见效慢,建一亩高产优质生态茶园从整地到投产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累计投入每亩至少2000元左右,如果政府在政策资金上不予扶持,仅凭农民的经济实力来发展高产优质生态茶园是几乎不可能的。就茶园的施肥和耕作都不能跟上,80%的茶园严重缺肥,60%的茶园没有进行过定型修剪和轻修剪。良种种苗成本高、面积少、不够集中,茶农无力负担等原因严重影响着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2.3 加工企业不足

产品缺少品牌

红河部分茶叶主产乡镇没有一个规范化的加工厂和企业,如大部份茶农主要以出售廉价的毛茶为主严重损害了茶农的经济利益和种茶的积极性。现存茶叶加工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生产经营科学化程度低加工工艺落后;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品牌多乱杂,产品价值低,企业效益低,龙头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公司+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难以形成,要做强做大茶叶产业还面临诸多困难。

2.4 营销体系和营销网络不健全,价格不能体现价值,效益流失严重

目前全县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茶产品都是各企业自行销售;这不仅各企业销售成本增高,业主精力分散,在促销中还经常出现企业间相互诋毁、压低倾销的现象;再者由于销售网点不健全,经常出现茶产品被外地的知名制茶企业低价收购,贴上他们的商标后变成他们的产品高价出售;长期下去当地的茶产品的市场将找不到生存空间,对红河县茶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2.5 生产科技含量低

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投资的影响,导致红河县茶叶生产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品质差,竞争力弱。虽然曾聘请多方专家做技术指导,但真正把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的很少。茶叶技术人员和茶农很少有机会到种茶好的地方去参观学习,茶叶管理技术严重老化,不能够跟上现在茶叶产业发展的要求,需要政府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茶叶技术人员和茶农进行系统培训学习。

3 红河县茶叶发展对策

3.1 明确产业发展的思路

要按照党政统筹、部门配合、企农共建、合力攻坚、共创精品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本为纽带,以改革为动力,靠科技,建基地,创牌子的路子,有效地发挥政府、企业、茶农三者联动作用。重点抓好优质高产茶叶种植、茶园及茶厂技术改造和品牌打造。建立建全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科技人才体系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基地建设、茶农增收、企业壮大、社会发展,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3.2 继续深化对发展茶叶产业的认识,提高做大做强的意识

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是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茶农意愿和必然选择,是带动农村结构升级,实现茶农增收的现实渠道,是提高茶农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茶叶产业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的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快体制和技术上的创新,全面提升茶产业的水平和档次,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3 加大对茶叶加工企业的扶持

一是每年县财政要预算一定的资金扶持制茶企业;二是县发改、扶贫、财政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茶叶项目资金,进行捆绑扶持;三是人才上的支持,在县级机关中选派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有一定经验,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干部到企业任职,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寻找人才资源和财物资源的配置方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

3.4 以有机、生态茶园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茶叶基地建设工作,加快新茶园开发和老茶园改造

按照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规模化、规范化的要求,选择山区缓坡地进行新茶园开发,认真扎实抓好无性系有机茶园建设,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广能提高茶叶品质和茶园管理效益的生态组合模式。搞好中低产茶园改造工作,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全面提高茶园单产,提高茶园综合效益。建议县委、政府给茶园补助化肥和剪机械等优惠政策。

3.5 加大茶叶科技人才队伍培训力度,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要真正做强做大我县的茶叶产业,打造知名品牌,占领市场,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也就必须加大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三种人才,第一种是基地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二种是懂经济、会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人才,第三种是懂市场、会营销的营销人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