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型矿山转型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基于资源型矿山转型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探讨

罗华春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摘要:矿业在我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面临的生态干扰、资源浪费和土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日渐突出,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不相符。国家层面虽然出台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但是矿业企业更多是在技术层面寻求进步,绿色矿山建设效果不佳。如何实现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和利用一直是摆在矿业工作者面前的大作业。绿色矿山建设是发展绿色矿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容,为促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土地复垦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避免资源浪费、促进矿山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有效解决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土地损毁问题,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减少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加快矿山产能转型升级。

关键词:资源型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模式

引言

我国以煤炭能源为主,石油、天然气、风、光等能源为辅的能源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在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煤炭发挥基础能源作用。因此,科学规划煤炭产业布局以及推动煤炭领域改革,实现我国煤炭行业及相关产业与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支撑新能源行业发展及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主体,是实现碳中和、能源安全双重目标的基本要求,而绿色矿山建设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与关键。

1.碳中和目标下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承担我国能源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没有根本性改变。要实现控制碳排放、达到碳中和的目标,煤炭行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由高碳排放的粗放型开采转变为节约型绿色低碳开采。因此绿色矿山建设是煤炭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环节。传统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地质结构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三个方面。其中地质结构破坏包括地表沉陷、地表裂缝、建筑物损害、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环境污染包括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排放、矿井污水排放以及煤矸石堆积等对大气、土壤、水资源等的严重污染;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矿区水资源流失、土地和植被损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碳中和目标下的煤矿绿色开采技术旨在以煤、瓦斯、水等一切可利用资源合理利用,并能够取得最佳经济、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以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减轻开采损害为主要出发点;以科学高效开采、生产工艺环保以及碳达峰碳中和为基本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煤炭企业各个环节,实现煤炭开发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2.我国建设绿色智慧矿山现状

(1)中小型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绿色矿山建设需要先进设备、采矿选矿技术方面资金投入,中小型矿山企业存在“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现象。(2)废弃矿山、老矿山没有征收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环境治理不到位。2018年停止征收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取而代之的是恢复治理基金。老矿山与废弃矿山都要治理,资金需求量巨大,僧多粥少,造成了恢复治理资金严重不足,从而造成老矿山与废弃矿山治理不到位。(3)部分老矿山,由于在矿山设计和建设时就没有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规划,在采矿过程已经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果要求其采用绿色开采技术,就会面临着资金短缺、设备更新和开拓技术不匹配等难题。因此,老矿山的转型升级技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其关键是如何实现绿色开采和高质量发展。主要区内一些建设时间较早的煤矿开采矿山存在此问题。(4)绿色矿山建设推进较慢,“绿则存、不绿则退”的倒逼机制未完全形成。虽然国家有政策文件规定“绿则存、不绿则退”,但实际中未完全执行,对不开展绿山矿山建设、矿山环境治理义务未履行到位企业惩罚力度不够,从而造成企业生态保护治理意识不强,履行矿山环境保护治理义务不到位。

3.基于资源型矿山转型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

3.1管理措施

为保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力推进,成立了以企业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强化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小组专职规划与管理绿色矿山建设,制定绿色矿山建设的规划、实施与评价体系建设,控制绿色矿山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建设周期、资金落实。并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尽早实现规划目标,将矿山打造成绿色矿山。建立绿色矿山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把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文化等发展指标,纳入考核指标,定期对重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跟踪督查。

3.2技术保障措施

引进专业的技术,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引进国内先进的技术、设备及产品,创新服务模式,进行绿色矿山建设研究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大课题申报、科技项目攻关、矿山文化研究为主的专业科学研究。定期邀请绿色矿山建设相关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介绍绿色矿山建设的基础知识、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要求等,结合专家的意见不断改进建设途径、方法,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根据项目需要,开展一些科学试验,以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的效果。借鉴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周边地区其他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借鉴其技术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

3.3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是基于矿山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使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地质概况-生产情况-危险源分析一体化的模型,从而将矿山的各种时空属性有效的展示出来。数字化建设是可以使用在矿山每个生产环节的管理和决策上,从而达到生产系统优化的效果,并达到减少资源减损,增加资源重复利用率的绿色方案。依托大数据中心和全覆盖的数字化空间,搭建可视化的人、机、物、法、环境一体化的生产调度平台,实现矿山生产的透明化、可视化,从而建设资源调度快速有序,生产安全高效协同的绿色矿山。

3.4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

为确保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应建立健全科研创新体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矿山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矿业技术进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矿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如:采矿区通过采矿工艺的革新,使整个开采工艺投资少、经营费低、经济效益好,矿区回采率提高10%~20%。通过对露天矿环境下的充电站选址进行研究,解决了充电站设施建设问题,使矿山电动矿卡得到广泛应用。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对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为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结束语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绿色智慧矿山建设,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绿色生产,才能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矿山企业要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贯穿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落实“绿色矿山”标准,强化环境质量管控,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冰洁,宋鑫,王恒广,等.基于“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新策略[J].环境工程学报,2022,16(3):732-737.

[2]易涛,栗继祖.基于演化博弈的绿色矿山建设监管与仿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1,41(2):363-374.

[3]江涛,王佟,宋梅.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其评价指标初步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8,4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