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的常见病害与养护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道路桥梁的常见病害与养护方法

赵学滨

博兴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行各种病害问题,影响到车辆运行的安全,缩短道桥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路桥病害进行施工处理和养护,保障道路桥梁运行的安全性。

关键词: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养护 

引言

针对不同类型的道路桥梁病害,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维护方法,加强对道路桥梁的维护,不断提高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使其能够发挥出全部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提供支持。

1道路桥梁养护维修及加固的意义和作用

道路桥梁作为我国交通中的重要纽带,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汽车数量不断增长,道路桥梁的承载量不断加大,加快了道路桥梁的老化速度,同时降低了桥梁的使用质量,易造成损坏。或由于道路桥梁在建设时施工单位对质量要求过低,被人们俗称“豆腐渣工程”,因此后期的桥梁养护是保障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提升道路桥梁的使用性能具有现实意义。

2道路桥梁的常见病害

2.1裂缝问题

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缝病害,造成这一病害的主要原因是:(1)温度。沥青混凝土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在基础成型中,材料经过脱水收缩后会出现一些规则性的水平裂缝。(2)荷载。现阶段,汽车数量持续增加,导致桥梁承受荷载不断加大,引发超载、超速问题,导致桥梁承受的竖向荷载超出设计承载力,造成路面裂缝问题。

2.2钢筋锈蚀

道路桥梁的钢筋结构出现锈蚀的现象在桥梁工程是极为常见的,原因在于车辆对路面多次反复的碾压以及对路面进行重量的载荷,在车辆对路面的不断受力下,里面产生了不均匀的裂缝,并且还有雨水以及空气会进入到这个裂缝当中,其与钢筋发生氧化反应,损害里面的钢筋结构,出现锈蚀的现象。

2.3伸缩缝问题

桥梁端部伸缩缝间距设置不合理,角钢的位置精度不够,会影响伸缩装置发挥作用。例如,伸缩缝缝距太小,橡胶伸缩缝超限挤压凸起会造成跳车现象,造成行车不适,甚至影响交通安全。另外,如果伸缩缝缝距过大,车辆荷载带来的冲击会引起伸缩缝橡胶带脱离,乃至偏离原位,从而造成结构损坏问题,对行车安全与稳定造成破坏。再者,若伸缩设备锚固钢筋焊接失稳,必然会导致预埋锚固钢筋出现裂损。最后,在荷载反复作用下,伸缩缝会损坏,导致桥梁伸缩缝病害的出现。

3道路桥梁的养护施工技术

3.1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技术

针对道路桥梁结构发生的一些病害,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技术。首先,道路桥梁可以用增大混凝土结构物的截面面积和配筋进行加固,可以实现对主要支撑构建的加固。需要对相关的参数范围及尺寸结构进行计算,明确病害的位置,加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混合,从而达到预期的要求。其次,可以采用植筋技术,在原有结构上加大其承受范围,将新的钢筋通过空洞的形式插入其中,从而避免结构变形对于道路桥梁的整体影响。

3.2桥梁破损修补

在对桥梁中破损较为严重部位进行处理时,应将该部位松动的混凝土全部凿除,使其露出骨料,并对裸露在外的锈蚀钢筋进行除锈,用微膨胀水泥浆作为界面剂,通过环氧混凝土进行修补。对修补的部位进行凿毛,用清水对混凝土基面进行清洗,从而使基面达到清洁、干燥的要求;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对聚合物砂浆进行拌制,随后在缺陷部位涂刷一层。当缺陷修补好后,用钢丝刷将混凝土接缝处的浮浆去除掉,并以清水进行冲洗,晾干后抹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封闭。桥梁破损部位修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其中环氧砂浆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规定值,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无油污,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应无裂缝且外观平整,钢筋表面也应无锈蚀的迹象。

3.3灌缝技术

道路桥梁在运行后,经过车辆载重过大等外界因素都会让道路桥梁产生反射裂缝问题,桥梁的拱脚以及拱肋部位因温度变化也很容易产生冻胀裂缝,如果桥梁路面开裂而此时路表面存在积水,当积水渗入裂缝后反复侵蚀集料的界面破坏路基,从而引发基层的损坏。灌缝技术不仅能够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4稀浆封层技术

将防与治相融合的养护方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预防性养护,在预防性养护中稀浆封层技术的应用比较普遍,该技术的运用需要采用封层机,工程量较小的桥梁养护则没有必要使用成本较高的机械设备,所以对于工程量不大的桥梁养护依靠人工拌合的方式进行。该项技术还在摸索和研究中,是一种全新的桥梁养护模式,促使路面防水、防磨能力得到提高,是有施工快、节能的优点。而稀浆封层技术施工的时间比较长,必然要进行交通封闭,这一举措对运输、出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3道路桥梁工程养护管理措施 

3.1建立专业的道路桥梁养护队伍

为了改变目前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现状,绥江县地方公路管理段组织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开展专业养护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重视人员思想意识的提高,克服“重路面轻桥梁”的思想倾向,重视强调日常性养护的重要性。通过对养护技术的专业培训,促使其更好地掌握道路桥梁检查、维护的基本方法,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

3.2加强施工管理,建立完善的科学制度

在养护维修施工工作开展之前,对整个道路桥梁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保障对其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到全面了解,其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的各项环节中加强监督,确保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等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在竣工之后对其进行严格检查,全方面的保障施工质量

3.3桥梁的预防性养护

桥梁预防性养护主要是在桥梁病害发生初期、尚未表现明显特征时进行养护处理,以降低病害产生的安全隐患,提升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它主要由以下6部分工作组成: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钢结构、金属连接部件进行除锈处理,必要时刷防锈漆,减少金属锈蚀;对严重裂缝进行封闭处理,轻微裂缝用贴纸条法进行观察,并检测泄水孔是否通畅;发现和处理混凝土结构的损坏情况,避免混凝土内部钢筋出现锈蚀现象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检查栏杆部分,修复损坏部分并张贴警示标示,确保交通安全;对于混凝土保护层结构薄弱部分应加强防水处理,减少水侵蚀;对伸缩缝结构进行清理,减少对伸缩缝结构的损害。

3.4做好定期检测与维修工作

桥梁检查、检测可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及因特殊检测等类型。经常性检查应设定较短的周期,如以半个月为周期检查桥梁使用是否有违章行为,以期交通事故引起的设施破坏等病害,定期检测一般持续数年,具体根据桥梁的设计寿命和结构重要性设置时间;定期检测的重点为桥面裂缝、桥面坑槽、桥头跳车、桥面泄水孔通畅性等内容及伸缩缝、护栏、侧墙、护坡等设施的病害情况;因地震、洪水等特殊情况进行的桥梁检测,需对桥梁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其安全状态。

结语

总之,我国桥梁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但在施工过程和运营中出现了很多病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其合理分析,采取经济、环保、科学的技术进行处理,增强整体质量,促使其行车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等。

参考文献

[1]陈博瀚.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7):117-118.

[2]董旭.道路桥梁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预防方法[J].居舍,2020(03):37-38.

[3]文俊琨.针对道路桥梁的养护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8(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