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减”与“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减”与“加”

俞晴

义乌市徐江小学

摘 要】“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以“减法”做好数学学科作业“控量”设计,以“加法”推动数学能力训练“增效”发展。围绕“减负”与“增效”两大关键目标,一方面从减少机械、重复作业做好数学课后作业“减法”;另一方面有目的性地增加数学课后分层作业、合作作业、实践作业内容。依托更具针对性、系统性的作业教学,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培养学生数学多元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双减

 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个性需求,明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以适度、适量为原则,合理控制数学作业的量和度,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形式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可供实施的研究成果,打造“双减”背景下特色小学数学作业。

一、变“机械”为“生动”——让数学作业有活度

 (一)游戏型作业

教师可基于游戏环节,将数学作业合理融入其中,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引导目标。如混合运算教学时,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设定数学游戏“算24点”,即根据教师提供的数字信息,快速弥补其他数学信息,使得所有数学相加为24,比拼算24点花费的时间,进而为学生营造一种紧张的竞赛氛围,保证每一位小学生都可主动参与其中。在游戏环节中,针对一组数字,积极探索不同的组合计算方式,不仅锻炼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数学思维。

(二)日记型作业

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通过日记的方式将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故事等记录下来。数学日记涉及范围广阔,可以总结学生的学习心得及所学知识,也可以进一步梳理学生的知识体系。例如学生学习了小数加减运算后与家长一同去置办年货,并要求学生将此次购物的经历写成数学日记。在数学日记中,要求学生对整个购物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将购物的蔬菜种类及蔬菜价格都明确写在日记中,并在购物的过程中发现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更是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彻底激发出来。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以逐渐形成清晰的思维,学会科学分析并解决问题,并为学生反思自我提供平台,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绘画型作业

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绘画型作业是通过绘画把数学知识美化展现,既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例如寒假作业采用绘画形式:一年级开展了“玩转七巧板”活动,孩子们通过自制七巧板的拼摆,丰富了想象力,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二年级同学们通过绘制关于“我的一天”,制定寒假作息表,记录开心的一天活动对时间有自己的认识;三年级同学数红包,孩子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有意识地自己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四年级认识“密铺”,孩子们通过画一画活动,感受生活中的密铺,比如墙上的瓷砖、路边的地砖,这些图形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密铺的魅力;五年级旅游中的数学,在旅游中常常会涉及费用,路线,交通工具等等数学信息。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逐渐养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学习习惯;六年级作业是对一个学期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并制作成数学小报。

二、变“无用”为“有用”——让数学作业有温度

数学作业的设计初心,即助力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进行实践性数学作业教学探索时,应当突出实践性作业的拓展延伸,指导学生进行安全有效的课外调查,将数学知识,合理迁移到实践场景当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以后,可以安排学生确定400米起跑线的问题探究。分小组实地测量,引导学生用自己测量的数据,算出每圈的周长,并推演出相邻两圈的周长差。最后,依据数据说明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用数学视角去观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以致用

三、变“单一”为“分层”——让数学作业有梯度

在“双减”政策下,减轻作业量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能力均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完成作业设计。在每天的家庭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利用钉钉打卡设置分层作业。

在教学实践中,家庭作业布置可以设计如下作业:五分钟的基础性计算练习;根据每天新课内容布置画图或实践操作性作业;每天一道说题。学生在完成前两项作业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增加一道说题作业,代替学生繁重、机械的作业,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如9月6日作业:测量硬币的直径;一道说题。9月7日作业:利用画圆设计美丽的图案;一道说题。学生完成后拍视频上传钉钉群。参与说题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适当进行辅导。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参与到每日说题练习。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打卡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促进教育信息化优化数学教学的质量,实现有效的个别化辅导。让不同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

四、变“单调”为“协同”——让数学作业有维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作业对于教学进行促进和反馈的价值,合理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还可以在多个方面发挥出育人的作用。利用多种学科之间的融合可以在作业中嵌入更多知识点,由此来激发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的兴趣。

例如数学阅读作业,学生通过书本、杂志等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以制定一份数学阅读长周期作业。鼓励学生阅读文献、上网搜索有关圆、圆周率的历史;古人画圆;割圆术等相关知识。学生在利用充分的课后时间,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历史文化,增加兴趣的同时拓宽视野,感受数学的价值。数学阅读作业的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并做相应的阅读前指导及阅读后的分析。作业布置一周之后,组织各小组根据自己研究内容进行汇报。这样松弛有度的教学理念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五、变“碎片”为“整体”——让数学作业有深度

数学学科有着自己的逻辑性和结构性,数学中的各个知识点是承前启后、逐渐深入、相互贯通的。单元作为教材编排的最小整体,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进行作业的系统化设计是作业减负提质的最优解。小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发展演变的过程,才能把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到原有的知识框架中,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学完《圆》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如下的作业:

(1)你学习了哪些关于圆的知识?

(2)圆周长、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3)请你用思维导图描述出你的收获。

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层次划分, 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 培养了学生的结构化和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度解读“双减”政策的理论内涵,顺应现代教育发展浪潮,以“减法”做好数学学科作业“控量”设计,以“加法”推动数学能力训练“增效”发展,依托更具针对性、系统性的作业教学,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培养学生数学多元思维能力。创新作业设计,减负提质,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士模.解读“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0(22):202.

〔1〕任廷波,陈拥艳.提质减负背景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多元化设计[J]. 试题与研究,2019(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