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韦橙橙

522722199312240021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邓恩铭故居管护中心

5584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建设,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文物保护在博物馆日常工作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涉及到文物的陈列、保管以及研究等各个方面,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对博物馆文物陈列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博物馆应做好文物陈列工作,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在满足人们多元化文化需求的同时,彰显博物馆在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价值。

关键词: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传承

引言

博物馆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建设,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具体来看,博物馆是一种非营利性质的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其面向社会大众,具有教育和观赏功能。同时,博物馆中的文物也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因此需重点做好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博物馆工作者的文物陈列和保护意识。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文物保护设施,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业务能力,并做好动态观察,确保文物保护的实效性,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博物馆文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博物馆文物保护设施不完善

目前,无论是通过考古方式获取的文物,还是从社会层面获取的文物,都需要统一移交至博物馆,由博物馆对其进行入库之后,当需要对文物进行展示和陈列时,再转移到展览区域。但是,考虑到文物本身的特殊性和脆弱性,文物在进行转移时,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如温湿度、光照)的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对此,需要对文物存放问题进行细致的考量。针对文物存放问题,不同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水平往往有所差异。例如,在国家级博物馆中,因为有着更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更充足的资金,一般能够实现对文物的最大化保护。而在一些基层博物馆中,由于设备和人员普遍不足,加之陈列空间有限,内部环境条件也不够完善,就很容易使文物在存放期间得不到有效保障。

1.2管理技术体系存在困难

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文物的历史信息、建筑形式以及建筑艺术等特点,来进行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但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在管理技术体系不完整。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减少管理成本,将施工成本降低,通过应用一些比较便宜的施工材料来实现管理工作,虽然能够节省一部分成本,但这种做法不利于提升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2实现现代文明与文物保护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2.1制定合理政策

政府在文物保护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明确文物保护的目标、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首先,政府在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时,应明确政策目标,如保护文物完整性、促进文物传承、提高文物利用效益等。具体目标应兼顾文物保护的长远发展和短期需求。其次,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主体,包括政府、文物保护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各责任主体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合力,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政府应建立健全政策实施与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能够落地见效。同时,要定期评估政策效果,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政策内容,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政策制定要充分考虑文物保护与其他政策领域的关系,实现政策协同。例如,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规划、旅游发展、环境保护等政策框架中,推动多领域政策的整合。

2.2重视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环境控制

环境湿度。具体来看,不同文物具有不同的材质,而不同材质的文物对环境湿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其中,环境湿度的变化很容易引起文物的化学反应,使其出现形变或受到腐蚀。因此,如果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在对文物进行陈列展示的过程中不能做好对环境湿度的控制,必然会给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针对纸质类文物,管理人员需要将环境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这是因为如果环境湿度过高,很容易导致文物纸张出现纤维素水解的问题;如果环境湿度过低,则会加剧文物纸张的脆化。在对泥塑、青铜类文物进行环境湿度管理时,则需要保证环境的干燥程度,一般需要将环境湿度控制在42%以下,以免文物出现锈蚀问题。在对古代玻璃文物进行保护时,如果环境湿度超过40%,很容易引起“玻璃病”,因此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慎重保管。

光线辐射。光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光能量同样会引起文物的化学变化,如果不对光线进行有效控制,就很容易影响文物。例如,纸质文物受光线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老化褪色、光泽改变等问题。因此,管理人员在对文物进行陈列展览和保护时,一方面需要考虑自然光源的影响,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人工照明的影响。其中,在对自然光源进行控制时,工作人员可以对其中的紫外线进行过滤,同时在文物陈列展览玻璃上一并做好对紫外线的过滤处理。而在对展厅内的照明进行管理时,需要重点关注光辐射问题,避免文物因长期受光照影响而受到损伤。在此期间,管理人员应当分别从光照强度、光照色温和光照时长角度进行把控。

2.3对资金进行科学管控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要想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进行科学的施工管理,就必须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对各种技术和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然后再针对各项技术方案和材料选择等进行对比分析,确保在施工中各个环节都能够达到规定要求。首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操作规范等要求进行施工。在实施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时要对各个工序的作业流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制定出严格的技术方案和措施,针对技术方案和措施要有专门人员对其进行负责。其次,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绘,然后根据文物建筑自身特点、现场实际情况等来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再次,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具体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等来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来实施各项施工工作。

2.5推动科技创新

鼓励科技领域的创新和研究,开发适用于文物保护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例如,数字化技术、无人机监测、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这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文物保护科技研究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推动文物保护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为文物保护提供创新动力。鼓励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文物保护实践,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例如,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文物资料的整理、保存与展示,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

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关键。博物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文物陈列和保护意识,做好对博物馆文物的日常管理,以此为我国博物馆的运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良好的环境。从强化管理人员的文物管理保护意识,重视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环境控制等角度切入,希望相关博物馆能够以此为据在具体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伟,&李萍.文物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文化遗产,2020(2),59-66.

[2]王云飞,&刘晓雪.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文明发展的融合路径[J].城市与文化遗产,2021(1),34-40.

[3]赵婷婷,&陈雪.(2019).互联网时代的文物保护与传承:挑战与对策[J].文物与考古学,2019(1),28-33.

[4]吴琳,&周伟.(2020).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与发展[J].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2020(1),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