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感,奏出初中音乐美妙音符——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培养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乐感,奏出初中音乐美妙音符——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培养的途径

高罗婧语

天全县教育科研和教师发展中心  四川省雅安市  625599

摘要在初中音乐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乐感主要包含了音乐感,高音感以及韵律感等等一些方面。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乐感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其音乐素养及鉴赏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的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各类感官,促进其越感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从积极融入游戏元素、巧妙应用视听教学、聆听多种类型音乐以及制定有效教学问题这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乐感;培养途径

音乐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相对特殊,并具有感染力的艺术,这一课程早已成为当前初中教学体系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往往更加注重为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演唱的技巧,而忽略学生乐感以及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因此,便真正的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但事实上,乐感的培养,将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与音乐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并在此基础之上,掌握其旋律及节奏,真正的实现音乐审美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说,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之中,分析并探究乐感培养的策略,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积极融入游戏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游戏教学的模式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而兴趣则是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学习的动。所以说,这便需要教师在初中音乐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程度,设计并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1】。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注意应该适当的融入一些能够提高学生乐感的音乐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青春舞曲”这一课时的内容时,便可以尝试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舞蹈节奏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传授一些相对经典的舞蹈动作,例如,维吾尔族舞蹈之中,摇头,抖肩及旋转等等一些动作。之后,便可以要求学生两两为一小组,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比赛的过程之中。在比赛的过程之中,要求学生能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快速的做出相对应的动作,在此过程之中,反应速度相对较快,动作最为标准的学生则获得最终的胜利,对于这些胜利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事实证明,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借助上述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进而掌握丰富的音乐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

二、巧妙应用视听教学,丰富学生感官体验

对音乐内容进行聆听的过程,应该是一种相对较为美妙的体验,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获得心灵及听觉上的双重感受。如果说,在此过程之中,能够加入一些画面的语言,那么便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各类感官,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情感的吸收,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2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二泉映月”这一课时的内容时,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能够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播放与这一歌曲相关的视频资料,例如,电影,电视剧或者科普视频等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借助这样的方式,将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到这一歌曲作者阿炳的生平事迹,在此基础之上,真正的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以及深层含义,进而真正的实现情感的共鸣。在视频内容观看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应用这一首音乐来作为背景音,通过借助这样的方式,将有助于真正的实现视觉及听觉的有机结合,进而促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教学的情景中,来获得双重的体验。除此之外,在此过程中,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真正的看到作者创作时的心路历程,进而促使学生更好的聆听句子的曲调,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良好的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

三、聆听多种类型音乐,培养良好鉴赏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为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来形成良好的乐感及鉴赏能力3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念故乡”这一课时的内容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便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播放一些节奏相对较快,并且歌词明朗的音乐,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之中,能够促使这一音乐与所学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对比,通过借助这样的方式,将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分析及对比的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思乡以及送别类型的音乐,节奏相对缓慢,歌词的内容相对伤感。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之中,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真正的明白音乐的节奏往往会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为学生播放一些其他类型的音乐,进而帮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乐感,真正的实现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的。

四、制定有效教学问题,深刻感悟音乐情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大多数的教师都会选择采取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学习,但事实上,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此过程中,只能够被动的听讲,这样的课堂难免会感觉到非常的枯燥,并且乏味,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而要想真正的改善这一现状,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需求来制定科学有效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将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层次的了解并掌握乐器的情感,进而真正的实现乐感的培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瑶族舞曲”这一课时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能够带领学生去复习一下之前所学习过的速度指标的内容,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片段,要求学生根据标记的速度,来进一步分辨歌曲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所呈现出的节奏速度。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相关的乐曲内容来对学生展开课堂教学的提问,例如,这一音乐节奏属于管弦乐曲的合奏,那么有哪位学生能够依据所学习的内容来分辨一下,这三个主题分别对应哪一个音乐片段吗?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三个音乐的主题。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来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回忆,并结合所学习到的内容,来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及探究。在学生完成问题的回答之后,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详细的讲解。事实证明,通过为学生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及探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还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促使学生在价值感受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乐感。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与此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音乐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说,这便需要教师在初中音乐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能够真正的做到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促进其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水清.初中音乐乐感培养探究[J].科普童话,2019(47):90-91.

【2】赵婵.初中音乐乐感和音乐鉴赏教学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No.491(08):84-85.

【3】顾晓燕.初中音乐乐感的培养与欣赏课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