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电气技术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建筑工程电气技术要点研究

吴刚陈志伟

500236199303101000

441702198507292000

摘要:为解决电气设备安装作业在施工技术水平、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暴露出的实际问题,通过针对配电设备安装、线路敷设工艺与防雷接地技术的具体实施要点进行梳理,并完善配套质量控制与绿色施工方案的编制,以期为建筑电气安装的绿色化、智能化及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配电设备;线路敷设;防雷接地

引言:近年来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使得各类新建、改建工程项目数量增多,配电设备安装、管线敷设作为建筑施工核心任务,其工艺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完工后的整体投运质量。研究现阶段电气安装施工中常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对于优化电气设备安装工艺、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等具有显著现实意义。

1电气设备安装技术

1.1配电设备安装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主要涉及照明、动力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在安装前期落实施工准备与技术交底,在配电箱、柜进场前严格落实设备规格、型号、相关技术资料及质量证明文件的检查,确认设备外观无损、质量合格后方可验收,并在设备搬运、存放环节采取必要防潮、防振措施,如选用10号槽钢制作盘柜底座,将槽钢固定牢靠,确认其水平度≤1mm/m、垂直度<5mm/全长,并选用M12螺栓焊接在底座内侧,充当等电位连接端子[1]。在配电箱安装环节,现场检查保证箱体内部配线整齐、导线连接紧密,确保位于相同连接端子上的导线数量不超过2根,并严格依据规定进行相线、接地线等线缆颜色的区分,统一接至汇流排端子,避免发生不同接线混用问题;将配电箱底部距地面高度控制在1.5m,保证安装位置干燥、阴凉、无腐蚀性介质,延缓配电箱及连接线缆的绝缘老化速度,并落实对配电箱的接地、绝缘电阻阻值测试,保证接地电阻<5Ω、绝缘电阻>1000Ω,做好照明电路标识。

1.2线路敷设工艺

1.2.1施工前期准备

通常在管路敷设作业前需严格落实前期准备工作,依据设计图纸确认管路敷设方案,预先做好安装管路线槽内的清理工作,确保线槽内外环境的干燥清洁。在线槽敷设前,参考设计图纸确认现场线槽走向,找准水平线、垂直线并完成弹线,确认分线盒、线槽、出线口等安装布设位置,将线槽沿水平、垂直两个方向敷设的偏差度均控制在±5mm以内。遵循电气设计原则明确管路线缆敷设标准,当沿同一路径将不同回路的绝缘导线敷设在同一线槽内,应确保线槽内截面高度超出线槽内导线截面的1/2,选用金属板将分线盒处不同电压回路交叉部位隔开。待完成管路敷设后,还需定期进行敷设质量的检查,通过施工方自检确认管线敷设质量满足电气设计要求[2]

1.2.2线管敷设作业

基于选材优化思路,选用热浸镀锌材料制作线管,起到对线缆的良好保护作用。针对金属材质管道,在线管上布设若干支撑点,依据3m的间距进行管卡的安装固定,并且对管道弯头的两端进行固定处理。当沿同一路径进行光缆、电缆线管的同时敷设作业时,预先在暗管内放置塑料子管,将光缆直接敷设在子管中,与电缆布设路径实现有效分离,并且确保子管外径超出光缆的2~2.5倍。当涉及强、弱电管道平行敷设作业时,需严格控制好管道间距,通常控制在15~20cm范围内,并且针对明装线路需加强管道弯曲半径的设计,当相邻两接线盒之间仅设有一个弯曲部位时,确保接线盒弯曲半径至少为线管外径的4倍;针对垂直安装的明配线管,需将其允许偏差控制在1.5%以内,保证线管全长不超过管道内径的1/2。在线管与设备连接环节,可将管道直接敷设在设备携带的接线盒内;对于镀锌钢管,需选用专用接地线进行管道跨接处理,保证管道排列整齐、注意检查固定点处间隔距离偏差,保证管卡安装质量;在管线穿建筑环节涉及伸缩缝时,沿缝隙两端分别预留接线盒的安装位置,并选用接地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1.2.3线缆敷设作业

在施工现场进行线缆布线时,严格参考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标准,将配线架跳线长度控制在6m以内、工作区连线长度不超过3m,使同一配线架范围内线缆总长度不超过90m。在线缆敷设环节,针对强电、弱电线缆严格执行分槽敷设方案,在线缆交叉部位安装分线盒,起到有效隔离、屏蔽作用,并且在线缆上禁止存在接头。在地板下方进行线缆安装时,可采用桥架布线、地板下管道布线等多种工艺方法,科学规划最短敷设路径,并依托综合布线电缆进行不同类型线缆间的有效隔离,通过对管线平行、交叉部位间距进行合理调节,满足线缆敷设质量与安全要求。此外在设备安装环节,需严格把控好配管、桥架等结构的安装质量,预先安装配管、做好管道内部清理;将桥架安装高度与房间顶面高度间距至少控制在30cm以上;针对工作区电缆需将间距控制在0.1m左右,合理调节电缆与设备、插座、地面的间距,避免在安装过程中破坏绝缘层,并在室内安装防静电地板。

1.3防雷接地技术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定期组织召开专项电气安装施工评审会议,依据电气安装规范进行防雷接地技术方案的编制,选用的防雷接地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结构组成

[3]。在此基础上明确装置安装环节的指导原则,包含以下五点:(1)坚持由上至下的安装顺序,依次完成接地装置、引下线与接闪器的安装;(2)接闪器采用明装方式,选用热浸镀锌材料作为引下线材料;(3)避雷带采用明敷形式,保证引下线平直度达标;(4)至少留设2个测点,用于测定接地电阻,并做好醒目标识;(5)待完工后,对系统导通状况进行定期抽检。在接地技术的应用环节,单独设置防雷接地装置,将接地电阻阻值控制在4Ω以内,保证屏蔽层设备端、变压器中性点、计算机及电子设备等均实现可靠接地。针对结构柱顶端对角部位,将现有混凝土面层完全凿除,随后借助专用仪器进行柱体主钢筋的测试,当测得接地电阻阻值不超过4Ω时,可将该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向外引出,与位于建筑楼顶的避雷网贯通,借此在避雷网接闪的情况下有利于促进电流的有效释放,并且避免对原有建筑结构产生破坏作用,降低施工成本。

2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在质量控制方面,首先应严格对照电气设计安装图纸、参考技术资料进行电气设备及线缆安装作业,贯彻“三检”制、落实旁站监理,严禁出现随意变更问题;其次针对建筑内的PE干线、接地极干线、金属管道及金属构件等采用等电位连接形式,确认各导电体实现可靠连通、导电;再次落实电气管道、电缆、灯具、防雷装置等设施的安装质量控制,建立电气安装专业与其他专业间的紧密衔接与配合机制;最后还应落实对电缆桥架、支架及导管的可靠接地,保证电气安装质量与安全。从绿色施工层面入手,可引入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进行建筑空调系统的整体改造,利用BTPV技术提升热交换效率、满足建筑能源供给需求,运用BIM技术辅助提升管道预制加工效率、落实施工碰撞检查与深化设计,并依托光导照明技术提升自然光源利用率、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目标。

结论:通过结合建筑电气安装项目施工内容进行配电箱安装、线缆敷设、防雷接地等施工技术要点的全面梳理,并聚焦质量控制、工艺理念创新等维度建立配套管理措施,配合传感器、BIM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辅助提升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的智能化水平,为同类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提供示范经验。

参考文献:

[1]潘良伟.建筑电气机电设备安装的问题与技术措施分析[J].产城(上半月),2020,(05):33-34.

[2]李龙,赵培川,蔡历颖.免开槽砌体暗装配电箱施工技术[J].城市住宅,2021,(09):196-198.

[3]沈婧怡.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和质量控制[J].科学与财富,2020,(1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