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情况融入高职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3

科技产业情况融入高职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王月凯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300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规模效益”突出、育人效果更好、对思政素材兼容性佳等优势。科技产业情况作为课程内容,契合学生特点、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构建职业认知体系;作为思政资源,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科技自信,培养创新素养,并与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课程思政点形成共振,还可以降低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的负担,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率和教学水平,保障育人效果的稳定性。

关键词:科技产业;高职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思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版)》也明确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课程思政要求,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环境中能站稳立场、明辨是非、行为自律、知晓责任。”[2]28当前中国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通信等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为高职专科信息技术课程(以下简称“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

信息技术是高职专科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相较于专业课和选修课,信息技术课程覆盖所有学生,受众范围广。信息技术课程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不同学校以及学校内部各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差别不大。综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极佳的“规模效益”,便于成果大规模推广应用。

第二,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在一年级开设,学生年龄相对较低,思想观念可塑性较好。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是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从而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相反,其他开设在较高年级的课程虽然也可以开展课程思政,但由于学生年龄更大,思想观念相对成型、稳定,效果往往会打折扣。[3]49

最后,信息技术课程对思政素材有极佳的兼容性。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这是一门通用工具性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可以挖掘、吸收各个领域和各种类型的课程思政素材,而专业课一般只能选用本专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一特性不仅使得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的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也有利于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二、科技产业情况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适应性分析

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思政素材必须首先适合运用于课程教学。本部分对科技产业情况是否适合纳入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分析。

科技产业相关的课程内容与高职专科学生的特点相匹配。将科技产业情况融入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和学习基础,尤其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小学、中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于此类内容容易出现听不懂的现象,且由于中小学学生距离参加工作较远,学生对职业、产业等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往往对此类内容缺乏兴趣,因此科技产业有关内容不适合大规模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高职专科信息技术课程面向的学生大多刚接受完中等教育,年龄在18岁左右,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生活常识基础,认知可塑性好,比较愿意、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科技产业情况是非常适合纳入课程的内容。

科技产业的创新性特征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创新是科技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信息技术课程依托的信息技术产业也具有十分鲜明的创新性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4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数字化创新与发展,即“个体综合利用相关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并具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2]13可见,科技产业的创新性特征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相契合的。将国家科技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

科技产业有关内容可与课程结构中的拓展模块产生迁移。《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建议,课程在基础模块之外加入信息安全、项目管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程序设计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数字媒体、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内容。[2]34在当今科技产业融通发展的背景下,有关科技产业情况的课程内容易与拓展模块的内容产生迁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既是交通工具,也是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新能源汽车自动(辅助)驾驶、人车语音交互等可以很好地融入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同样,卡片(或手机)通过NFC解锁车辆、手机远程控制车辆、手机与车机互联互通等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场景中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有利于学生构建职业认知体系。高职专科学制普遍较短,且学生赴企业实习时间较长,真正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只有2年左右,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构建起职业认知体系,顺利实现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再到工作的角色转变。信息技术课程通常开设在一年级,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一些关于职业、产业的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这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三、科技产业情况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合理性分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本部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论证科技产业情况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合理性。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4]

目前,中国是全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其中比亚迪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日本,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在国内市场,新销售的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新销售乘用车总量中的比例)已超过1/3。中国是全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动力电池生产国,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装机量中,中国企业市场份额超6成。中国还是全世界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和全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情况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效果分析

有利于树立学生对国家的科技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差,而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尽管我国在燃油车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核心技术与老牌汽车强国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老牌汽车强国的汽车品牌和产品具有明显的偏好,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盲目的崇拜,相反,对自主品牌,很多人却充满了偏见。然而,当前世界汽车工业正处在向以电动化为主流方向的新能源时代的急剧变化中,中国依靠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情况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国家的科技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同时这也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要求。[5]举例来说,把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等数据纳入电子表格的学习,那么学生在处理表格数据时就能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认识到中国正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汽车强国;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

可以与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课程思政点形成“和谐共振”。我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石油严重依赖从海外进口,这对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产生了潜在的威胁。新能源汽车以电为主要能源,而电的来源是多样的,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显著降低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新能源汽车还具有碳排放和污染排放低的优点。参照发达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未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6亿辆以上。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无疑将极大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情况可以很好地与其他课程思政元素联动,起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可以降低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的负担,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率和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保障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稳定性。课程思政的素材很多时候来源于先进人物事迹、思想观点等,但这些资源往往难以长期使用,必须经常更换。随着时间的流逝,几年前、甚至不久前的人物及其事迹,新的学生可能已经没有人听说过。很多思想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被社会淡忘,或者被新出现的思想观点替代……这些缺点就导致了教师不得反复推倒、重构课程思政体系,这不仅加重了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的负担,使得课程思政建设效率低下,也不利于教师在多轮教学中反复磨练、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不利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稳定。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则是典型的长效性、连续性的课程思政资源。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大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是中国的重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增长空间。例如,在学习电子表格处理时,可以把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等数据(数据均公开可查)纳入电子表格,那么一旦完成教学设计,教师后续只需及时更新数据即可,这既能起到常用常新的效果,免去教师反复推倒重建课程思政体系的负担,又有利于教师不断精进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保证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稳定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加强探索,让课程思政拥抱国家科技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浪潮,更好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 (2019-08-14). 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教育部办公厅.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版)[EB/OL]. (2021-04-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104/t20210409_525482.html.

[3]陈爽,王鑫.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探讨[J]. 潍坊学院学报,2023,23(2):49-53.

[4]国务院办公厅.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EB/OL]. (2020-11-02).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1/02/content_5556716.htm.

[5]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本文系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黄河文化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研究——以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项目号:2022HHZX13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