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变化对空间功能与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建筑形态变化对空间功能与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

郑安江

新疆凯盛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建筑形态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空间功能和使用性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需求的不断变化,建筑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因此,研究建筑形态变化对空间功能与使用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形态;空间功能;使用性能;优化;

引言

建筑形态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建筑的布局、尺度、比例、形状等方面,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组织。然而,建筑形态不仅影响建筑的美感和风格,还对空间功能和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建筑形态对空间功能和使用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建筑形态对空间功能的影响

1.1建筑形态对空间布局和组织

建筑的布局方式决定了不同功能空间的分布和连接方式。例如,线性形态的建筑更适合划分出长条状的空间,适宜作为长廊或办公室区域。而集中式的形态则更适合创造集中型的空间,如大厅、会议室等。此外,建筑形态还会影响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和流通,需要注重不同空间的连接和转换,以实现良好的使用体验。

1.2不同功能空间的布置与连接关系

例如,建筑形态的尺度和比例可以影响房间大小和布局方式。一个精细且多角度的形态可能提供更多的分割空间并允许更多灵活的布置。此外,建筑形态的形状也会对功能空间的布置产生影响。例如,弧形的形态更适合作为交通节点或公共活动空间,而方正的形态则更适于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房间或使用区域。

1.3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平衡

建筑形态可以通过控制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来实现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有效分隔和结合。例如,建筑形态可以通过设置内部庭院或错层设计来提供私密的休息区域,同时利用开敞的大厅或共享空间创造公共互动的场所。

1.4过空间分区和灵活性的设计

建筑形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将空间划分成符合功能要求的分区。同时,在建筑形态的设计中注重空间的灵活性,使得空间功能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这种设计思路能够提高空间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并实现多样化的使用效果。

2建筑形态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2.1空间布局

不同的建筑形态会导致不同的空间布局和分区方式。例如,长方形的建筑形态可以创造出相对简单的空间布局,便于功能的分区和管理。而不规则形状的建筑则可能导致空间的浪费和使用的不便。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2.2通风采光

建筑形态的选择可以影响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形态可以利用自然气流进行通风,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而分散的低层建筑则可能存在通风不畅和采光不足的问题。合理的建筑形态可以优化通风和采光条件,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2.3能源利用

建筑形态的选择可以影响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效率。例如,合理的建筑形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另外,建筑形态还可以影响建筑外墙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消耗。因此,在建筑形态设计中考虑能源利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2.4交通流线

建筑形态的选择可以影响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和空间的连通性。例如,合理的建筑形态可以减少楼梯和走廊的长度,提高空间的连续性和使用的便利性。此外,建筑形态还可以影响建筑外部的交通流线,例如车辆和行人的流动。合理的建筑形态可以优化交通流线,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3优化建筑形态以提升空间功能与使用性能

3.1基于数据分析的建筑形态设计方法

1)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如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式。

2)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调整建筑形态,使其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 制定建筑形态设计的指导原则,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和使用习惯,优化空间布局和组织方式。

3.2数字化工具在建筑形态优化中的应用

1)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和可视化工具,通过建筑形态的数字化表达,帮助设计师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估建筑形态设计。

2)利用参数化设计工具,快速生成各种建筑形态方案,并通过快速迭代和比较,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3)将建筑形态与其他设计阶段的工具和流程相结合,实现更高效的设计过程和更好的结果。

3.3模拟技术与建筑形态的关联

1)利用建筑性能模拟和仿真技术,对建筑形态进行评估和优化。通过模拟光照、通风、隔音等因素,分析建筑形态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结合人流仿真技术,对建筑形态中的交通空间和通行效率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预测和分析人流运动情况,优化通道和路径布置,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3.4基于人类行为与体验的建筑形态设计原则

1)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行为,以人为本地设计建筑形态。考虑使用者的习惯、期望和心理感受,创造符合人体工程学和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2)关注空间的体验品质,注重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通过建筑形态的设计,创造出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空间体验。

3)强调灵活性和可变性,使建筑形态能够适应不同使用需求和功能变化。通过可拆卸和可调整的空间分区,创造出灵活多变的空间环境,提高空间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4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4.1智能建筑形态设计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智能建筑形态设计,实现建筑与人的互动和智能化控制。例如,通过结合感知技术和自适应建筑形态设计,实现根据环境和使用情况自动调整建筑形态,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和能源效率。

4.2建筑形态与可持续性的关联

    在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等问题的背景下,建筑形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愈发重要。未来的研究可探索如何将建筑形态与能源效率、碳排放、材料循环利用等可持续性指标相结合,以创造出更环保和可持续的建筑形态设计。此外,还可以研究建筑形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通过建筑形态设计提升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和多样性。

4.3文化与地域特征在建筑形态设计中的应用

    不同文化和地域具有独特的建筑传统和特征,未来研究可探索如何将文化和地域特征融入建筑形态设计中。通过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建筑风格、空间习惯和审美观念,可以为建筑形态设计提供更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视角。此外,充分考虑地域特征,如气候、地形等因素,也能够优化建筑形态,提高使用效能和用户体验。

4.4人类健康和福祉在建筑形态设计中的关注

    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未来研究可以探索如何通过建筑形态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感。例如,通过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景观设计等手段,创造出更健康宜居的建筑环境。此外,还可以研究建筑形态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如通过合适的形状和布局设计,提供更具安全感和舒缓压力的空间。

结束语

建筑形态对空间功能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建筑形态的布局、尺度、比例、形状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空间的布局和组织,进而影响建筑的功能性和使用性能。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形态的优化和调整,以实现更好的空间功能与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熊乔. 结构类型视角下大跨度建筑造型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21.

[2]张名伦.从人性需求角度探究建筑艺术形态变化[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02):21-22.

[3]张艺. 建筑室内外形态的整合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0.

[4]刘韵卓. 自组织视角下集群形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付云龙,刘学文.装置艺术视角下临时性建筑的形态变化浅析[J].大众文艺,2019(0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