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开发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

唐海鹤

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474250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单纯依赖于课本的教学方式已经有所变化。在美术课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地方美术资源,挖掘学校美术资源,让学生对地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这是他们学习美术的根本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指导学生了解地方的乡土文化,从周边的环境中寻找生命与乡土之美。教师应该将本地有特点的美术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其与现实中的美术教学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建立起自己的理想,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乡土资源;美术资源;美术教材

引言

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重点是对他们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需的人格和关键能力进行提高,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地方艺术资源进行深入地发掘就显得非常必要。由于地方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统性、继承性和区域性,因此,地方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继承性。中小学美术教育要与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密切结合,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教师要擅长发掘本土美术资源,从而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不仅可以让美术课程变得丰富多样,还可以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还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美术方面的终身学习。

一、开发乡土美术资源的教育意义

(一)拓展课堂教学,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对问题和对事情的认识,以及通过对过去经历的总结,得出行之有效的看法和办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农村美术教育中,开展农村美术资源的建设,既是对老师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教育。要想对美术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就必须提高美术老师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从本地的资源中,抽取出能够用于美术教育的资源,并且,他们还必须对本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创新,才能够设计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艺术教材。在实施课程时,教师应具有某种创新性,并利用当地的艺术资源,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育。对同学们来说,在美术课堂上,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故乡气息,他们会更愿意去学习这种材料,进而养成他们观察新鲜事物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对地方文化的调研与研究中,激发学生的研究激情,培育学生对祖国、民族和社会生活的热爱。在进行美术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搜集有关的材料,如祖先遗留下来的瓷器、陶器、石器、玉器等,对与这些民俗器物有关的民间文化等进行研究,这样比起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解更有意义。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新鲜感和亲切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对这些事物的探究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运用、学习和发扬地方美术,使学生自觉地树立起自己的国家意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精神。与此同时,从周围获得的素材也更容易让学生变得亲切,从而对故乡有了无尽的依恋之情。让学生从他们周围的地域文化中,去感受和观察我国艺术的光辉成果。

(三)提升美术的课程内涵

对乡土美术课程资源进行适当地开发,既可以满足对当地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需要,又与十九大关于振兴乡村发展的建议相一致,还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对现有的全国美术课程进行补充,从而让美术课程变得更为具有灵活性,以适合于在不同地区进行的教育,大大扩展美术课程的内容。新的美术课标中,曾数次提出要挖掘并合理使用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而在乡村地区,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从课堂走进大自然,进入一个更为宽广的美术天地,让他们在乡土地域里感受到艺术美,感受到美术在自然界中特有的价值和魅力[1]

二、开发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的途径

(一)开发民间工艺美术,彰显民族艺术特色

玉雕、烙画和根艺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譬如,河南南阳,尤以玉雕为支柱行业,更是将本地城市装扮得如同一片玉石之海,一年一度的国际玉雕节就在“全国玉雕之乡—石佛寺”举办,这实际上是一处极佳的教学基地。在学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课程中,在课程中,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其在功能与美观、材料与技术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青花瓷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扩展知识,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有很多,包括本地的玉雕工艺制作,教师可以设计“认识玉文化”,“跟老艺人学习”“玉雕节标识的设计”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本地的玉雕文化,又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创作出来的成果也很好。我国幅员辽阔,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玉雕本土文化只是其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水滴,教师应该将这种具有地区特点的文化引入到美术教育之中,以反映当地的民族特点,为教育改革作出贡献,从而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2]

(二)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使乡土美术资源充分融入课程

在对乡土美术资源挖掘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还可以现场观看画家的创作过程,对其进行解读。也可以带着孩子们去泥塑作坊,玉器厂制作车间,根雕厂,手工艺品厂等等,引导孩子们进入当地的艺术世界,认识当地的工艺和发展过程;也可以邀请书画家、手工艺者到校园,与他们在教室里进行亲密的交流。也可以进入他们的工作室,进行互动观看,提高学生对当地美术资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学校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美术社团,用这种带有地区特点的社团的方式,来充实美术课程内容。然后,还可以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优秀作品展开展览,以此来激励同学们的创造力,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三)引入建筑艺术资源

由于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各地域的建筑形式也不尽相同。很多古老的建筑都得到很好的保护,反映某个时期的历史、艺术风格等,教师可以将它们当作一种本土美术资源,并将其纳入高中的美术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甘肃莫高窟、玉门关等具有较强的建筑艺术特征,通过对其进行图像化的分析,进一步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此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对各种建筑的艺术风格进行解释,分析它们吸取什么样的地域文化特点等,以此来充实学生的认识,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可以对乡土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从更多的视角来欣赏这些建筑物,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美术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起到很大的帮助[3]

(四)科学合理筛选乡土资源材料,创设美术区域角

美术的范围很广,它不是对绘画的传统意义上的界定,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从美术的角度去分析和挖掘这些事物中的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课程时,老师可以对教室的面积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教室里开设一个美术角,把孩子们的创新美术作品放在里面,让孩子通过观察、摸等实践活动,来形成自己的美术审美观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探索。建立一个班级的美术角,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欣赏,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他们的美术认知才会更加深刻和全面,运用乡土资源,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能够使学生主动参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在美术教育中,利用乡土艺术资源来开展美术教育,对于增强美术教育的实践性、促进新一轮美术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将本土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极大地调动学生心中的情感,让他们更容易体会到美术的魅力,进而提升他们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同时,乡土地方美术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教育进程,因此,教师还应融合地方民族传统的节日和习俗,使同学们在节日中体会到美术的文化,也能激发同学们对故乡民俗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黄小恢.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培育幼儿审美素养[J].少儿美术,2022(11):33-34.

[2]高彦强.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探寻[J].美术教育研究,2022(10):162-163.

[3]黄建新,李双.基于美育的乡土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J].辽宁教育,2022(0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