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韩志刚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4303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小儿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了腹痛的原因,并根据临床诊断结果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对患儿急性腹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8例患儿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10例患有急性阑尾炎,12例患有急性胃肠炎,3例患有肠道蛔虫症,4例患有细菌病毒感染,3例患有粪便堵塞。32例患儿接受了保守治疗,8例患儿接受了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治疗后,40例患儿的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治疗后患儿的疼痛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结论:小儿急性腹痛的病因复杂多样,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小儿急性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不同的病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感染、炎症、功能性问题以及解剖结构异常。由于儿童无法有效地表达他们的痛苦和症状,因此小儿急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小儿急性腹痛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涉及到腹部器官的多个系统,因此需要临床医生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经验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适时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小儿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这些患儿的年龄分布范围在0.5岁到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1.47)岁。病程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到2天不等,平均病程为(14.05±2.71)小时。多数患儿表现出脐周腹痛的症状,同时部分患儿还伴随恶心、呕吐、腹泻、黑便、便秘和腹胀等不同症状。

1.2方法

诊断方法:在患儿入院后,临床医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患儿及家属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日常饮食情况、排便和排尿情况、最近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用药历史以及外伤史等。医生还会详细了解腹痛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性质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全面的体格检查也会进行,以记录相关的体征和症状。此外,常规检查如血液和尿液检查,还会进行大便常规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异常的白细胞和炎性细胞。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病情和病因,医生可能还会使用影像学诊断工具,如腹部X线片和超声检查等,以提供更确切的诊断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诊断结果,医生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在寄生虫引起的腹痛情况下,可能会采用驱虫治疗;对于感染性腹痛,可能会选择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方案的制定将根据病因和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而定,旨在迅速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1.3 观察指标

统计40例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疼痛情况。根据疼痛分级标准对患儿疼痛症状实施评级,其中0级为无疼痛感;1级为存在间歇性疼痛但无需采用镇痛药物;2级为持续中度疼痛,需要采用药物干预;3级为持续重度疼痛,需要采用药物干预;4级为剧痛且伴随休克症状。疼痛率=(1级+2级+3级+4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5.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患儿发生急性腹痛的原因进行分析,40例患儿中肠系膜淋巴结炎8例,急性阑尾炎10例,急性胃肠炎12例,肠道蛔虫症3例,细菌病毒感染4例,粪便堵塞3例。32例患儿接受保守治疗,8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治疗后,40例患儿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消除,治疗后患儿的疼痛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如表1所示。

表1 40例患儿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对比

时间

例数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疼痛率

治疗前

40

0

0

25(62.50)

15(37.50)

0

40(100.00)

治疗后

40

36(90.00)

4

0

0

0

4(10.00)

65.455

P

<0.05

3讨论

小儿急性腹痛的症状表现存在一定的不同,其致病因素繁多,具体包括:(1)体质因素。因为婴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酶活性较低,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差,因此发生急性腹痛的风险较高。(2)感染因素。主要指泌尿系统感染、组织感染、肠道外气管感染以及咽炎等疾病,均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引发急性腹痛。(3)非感染因素。主要指喂养不当、喂养量不合理、食物成分搭配不合理、腹部受凉、消化液分泌明显减少等,均可能导致消化道负担增加,进而引发急性腹痛[2]。相较于成人急性腹痛,小儿急性腹痛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首先,因为患儿年龄较小,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的发作时间、具体部位以及性质,因此明确阳性体征较为困难。其次,内脏解剖位置变异或者存在多发畸形情况,诊断过程中应采用针对性检查方法,进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最后,胃肠管导致的消化不良在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如急性肠胃炎等,应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腹痛的病因复杂、繁多,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做出准确诊断,结合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周莹,于晓晶.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2):18+146.

[2]郭明亮. 探究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J]. 智慧健康,2018,4(25):147-148.

[3]周辉.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5):161-162.

[4]孙桂凤.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