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新疆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模式探析

苗志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中心  830002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中国,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资源相对脆弱的地区,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中,林业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之一,在新疆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新疆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疆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模式探析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原有的沟渠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在我国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雨稀少等因素,城市河流水系生态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城市沟渠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新疆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情况,我国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旨在提升半干旱地区城市水体景观品质、降低突发性径流量变化、改善水资源区域性不平衡现状等一系列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1.1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水土保持能力,还能够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可以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地生态环境,防止洪涝灾害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质量。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也可以通过植被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净化空气、保护水源,改善水质和水量。

1.2调节气候和防治自然灾害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气候调节和防治自然灾害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森林的植被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来维持大气的稳定,进而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降低全球气温,防止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其次,森林的植被和根系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森林可以减缓水流速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防止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此外,森林还可以对大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进行吸收和净化,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和自然环境的危害。因此,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气候调节和防治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荒漠化严重、沙尘暴频发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2.1底泥清淤工程

经过踏勘和底泥检测发现,底泥中的污染物在受到扰动时会向水体中释放。其中底泥返溶试验结果表明,底泥对上层水质影响较大,氨氮最大释放质量浓度为7.53mg/L,总磷释放质量浓度最大为5.06mg/L,分别超Ⅲ类水标准6.53倍和24.3倍。因此为清除该内源污染,应该开展研究区污染底泥调查,包括采样、分析与勘测等流程,确定底泥性状、底泥污染物总量及空间分布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小流域采取水力冲挖清淤的方式,对二条大河采用机械清淤方式,并开展环保疏浚工程方案设计,包括污泥干化、资源化和环保疏浚防二次污染等设计工作。

2.2生态补水原位治理工程

生态补水原位治理工程通过在3条支流上布置强化耦合生物膜系统(EHBR)和仿生水草生物膜系统,利用生物膜表面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为后续构建水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强化耦合生物膜系统共配置有233组EHBR膜组件,每组12支膜,共2796支。每支膜规格为2144×230mm,表面积3.5m2/支。仿生水草系统共配置256组,每组规格为6.0×3.0m,总面积4608m2。仿生水草生物膜系统配有生物绳φ80cm、间距0.2m、共12万m,浮球φ14cm、共13060个。原位净化后的河水汇集,分别经过泵站或溢流堰后分2股排入主河流,确保水质断面达到Ⅲ类水标准。

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疆地区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短缺是一大问题。新疆地区地域辽阔,森林资源相对匮乏,加之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林业投入相对较少,这限制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其次,人为因素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新疆地区的人口结构特殊,少数民族占据了相当一部分,而且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森林资源利用方式不一致,造成了林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另外,林业部门的管理不规范、执法不严,也给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是新疆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地区的气候异常,干旱和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这给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同时,新疆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也给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

4新疆干旱地区生态改造技术应用

4.1岸坡环境修复

对不同的岸坡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引优还劣”的目的,同时建设护岸工程,使岸坡上原有的护岸形式得到恢复或形成新的形式。如通过对河岸边坡进行加固、改造或对原有护岸进行加高加宽等措施,可改变岸坡上原有护岸形式,提高岸坡的稳定性。渠首现状河道为矩形混凝土断面,线条生硬、风格单一、缺乏特色,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呼应与衔接,同时缺乏与河岸空间的渗透与交流。设计方通过局部渠道的断面软化处理,增强河道与周边环境健康、良性的互动,为水质净化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4.2方合作和资源整合

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是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措施。应该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1)加强政府引导,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政府可以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加强财政预算和资金拨付的监督。(2)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中,建立企业环保责任制度,同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4.3发展摆脱“干渴”制约

充足的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近年来,新疆围绕做好节水蓄水调水文章,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统筹兵团与地方,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始终将生态优先、系统思维、科学精准、全局观念贯穿其中,水资源总量保障和弹性配置体系初见成效,不仅圆满完成了生态治理保护修复目标任务,更使流域沿线灌区耕地、林地、草地得到充分灌溉。

结语

我国干旱地区城市沟渠生态改造实践工作任重道远,既要考虑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等国家政策要求,又要考虑该地区的资源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等,以确保工程实施后该地区沟渠生态系统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在新时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和法治建设、科学规划和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完善管理和监督体系等,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权军.延边地区生态林业发展问题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6.

[2]海正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8):126-127.

[3]秦家炜,于宝勒.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有林场经营现状与发展问题探析[J].林业资源管理,2021(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