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检查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CT与MRI检查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汪汐漾  延晓雪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效果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位置,数量和病灶大小,检出率与检查时间以及对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所用时间为10.59±1.42,检出病灶大小为8.59±1.73 ,检出病灶数量为2.43±0.86,均优于CT。经差异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率额叶65%,基底节区75%,丘脑42.5%均高于CT的30%,45%,22.5%,经差异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准确度73.75%敏感度72.72%均低于MRI检查81.25%、84.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具有价格低、操作简单、图像质量高等优点,但是患者的病灶并未明确形成或处于病发早期,通过CT检查无法对患者的病灶大小和部位作出预测,从而无法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图像信息。而MRI能够比CT更加灵活地反映病变的特征,对患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CTMRI脑梗死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从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段介于60到80岁左右,将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CT对照组与MRI观察组,收集其病发原因,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

1.2  研究指标

(1)通过80例脑梗死患者CT和MRI的检查所用时间,检出对病灶大小以及病灶数量之间的一般数据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80例脑梗死患者脑部MRI与CT图像的比较,梗死部位如: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区,脑室旁,丘脑和小脑的准确度进行对比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3)通过80例脑梗死患者脑部MRI线与CT图像的比较,对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对比,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4)通过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不同梗死时间CT和MRI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分析

经过SPSS26.0软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80例脑梗死患者的计量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通过<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和MRI对不同梗死部位的诊断率的对比

按照发生脑梗死的具体部位进行分组,共有80例患者接受治疗,当中MRI组在额叶检出26例,颞叶6例,顶叶15例,基底节区30例,脑旁室17例,丘脑17例,小脑7例。而CT组则在额叶检出12例,颞叶5例,顶叶9例,基底节区18例,脑旁室14例,丘脑9例,小脑9例,这表明,MRI在不同部位的检出率显然优于CT,两组检查数据的区别更具重要的统计价值(P<0.05)

2.2准确度和敏感度的比较

MRI组的病变(2.43±0.86)要远远超越CT组的(1.91±0.45);第二,从检查的结果上看,MRI组的检查结果要高于CT组的结果;第三,从表2的结果看,MRI组的诊断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准确性也要远远超越ct组。因此,MRI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高于CT。由表3-3可见CT的敏感度为72.72,而MRI的敏感度为84.85,通过数据比较得出CT的敏感度远低于MRI的敏感度。根据统计学分析,这些差异显著(P<0.05)。

2.4  CTA、MRI对脑膜瘤的诊断效能

按照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具体时间进行分组,发病在24小时之内CT检出率13%,MRI检出率30%:发病在24小时至72小时CT检出率39%,MRI检出率72%。发病时间超过72小时,CT检出率37%,MRI检出率40%。CT对于脑梗死的诊断率显著的低于MRI的诊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CT检查的优缺点分析

CT检查的优点在于CT检查时可以清楚的看到患者相关病变的部位,明确患者的病灶大小和部位等情况,为临床提供清晰的图像数据,此外CT检查操作简便,具有较快的扫描速度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全方位扫描获得图像,经过多层次加工处理,能够提高图像的清晰度,获得高质量图像,CT检查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但若患者的病灶并未明确形成,通过CT检查并不能得到相关数据,无法作出诊断和分析。此外,若患者的出于病发早期时,CT检查无法对患者的病灶大小和部位作出预测,CT无法检出较为全面的病灶数量,从而无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早期脑梗死的CT检查表明,由于CT 对水分子的敏感度较低,因此扫描早期病灶时,无法将准确区分梗死病灶与正常组织,容易漏诊。

3.2  MRI检查的优缺点分析

MRI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患者病灶的大小、位置,并且可以捕捉到脑细胞和核的共振成像,从而更加精确地反映出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部位的活动情况。MRI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脑梗死早期患者的病变特征,因为这些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但是他们可能会出现出血、肿胀或其他症状,并且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脑损伤。通过MRI,我们可以更好地检测患者的加权信号,从而更准确地诊断脑梗死早期。在检查时间方面和检出的病灶大小和数量方面,MRI同样显著具有优势,MRI检查能够检出较多的病灶数量,检查的图像清晰度更高,可以清晰的定位和显示病灶的部位以及大小。MRI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它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从而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完成他们的治疗任务,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MRI 的缺点在于检查费用较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3.3  不同部位诊断结果的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部位主要有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额叶、颞叶、顶叶及脑室旁等。本研究结果显示,MRI的基底节区、颞叶、顶叶、额叶、丘脑、小脑及脑室旁脑梗死检出率均高于CT,表明MRI检查方法能准确检出梗死部位,降低误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时间。从而提高早期的诊断准确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损失,而且与李勇毅[16]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MRI的精确度与敏锐性极高,可以帮助医师快速,高质量地识别出患者的梗死灶,从而提高诊断质量。

3.4  梗死时间不同的检出率的讨论

MRI患者在梗死发生的时间短于24小时、中等至72小时的发现率以及总发现率都明显高于CT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MRI能有效地记录脑核内氢气和脑细胞的共振成像情况,能直观地反映脑细胞的活动情况。研究表明,MRI技的应用,使得梗的早期诊断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其准确性和灵敏度均超过93.75%,从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降低疾病的危险性做出了贡献。

4 结论

经过多次研究,MRI技术已经成功地被证明是一种最佳的脑梗死诊断手段,它的灵活性、快速性、准确性、无辐射性、简便性、安全性等优点,使得它成为一种最佳的脑梗死诊断手段,它能够比CT技术更加灵活地反映病变的特征,并能够给予患者更加准确的结果,从而帮助医生们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能够显著地减少检查的耗费,从而使得脑梗死的诊断变得更加容易。通过及早发现并有效地处理病情,使得临床医师能够节省宝贵的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来旭.CT与MRI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9,31(21):5455.

[2]曹参,蔡丽,孙钧,张强.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死的临床对比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 2019,2(20):147.

[3]曹廷华.脑梗死患者CT与MRI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2(18):5253.

[4]曹建红.CT与MRI检查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0,27(15):27602761.

[5]王德安.探讨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5(54):125.

[6]张静,磁共振成像与C T检查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2):142-144.

作者简介:汪汐漾(2001.02-),女,汉族,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指导老师:延晓雪(1990.05-),女,汉族,山东济南,硕士研究生,讲师。

论文来源:2023届毕业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