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当代大学生员工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3

试论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当代大学生员工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郑军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如何更好地让当代大学生员工成为符合国家发展的人才,使其肩负和担当起建设国家和发展经济的责任,一直都是企业基层党组织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需要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促进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基于现代进程中的企业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深化改革中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企业基层党组织需要思考自身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并透过人才优势的转换性呈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对如何发挥好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当代大学生员工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基层;党组织;当代大学生;培养工作;引领作用;

为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员工中的引领作用,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前进方向。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企业基层党组织就是要重视其所包含的“三基工作”践行,即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功能锻炼,这些被统一性的称为“三基工作”。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这种未来,不单单是建设的未来,还是传承的未来。大学生员工作为包括在其中的青年群体,在工业革命进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更是具有深厚性、广泛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大学生员工是企业宝贵的人才,当他们刚进入职场时还很年轻,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他们入职后,还需要企业对其进行前期性的培训和长期性的培养。而在培训的过程中,企业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核心性的引领作用。从当前的事实现状来看,企业基层党组织如何在大学生员工培养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并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机制,本文就从大学生员工的特点出发,对其进行合理化的培训管理与培育,进而以多元化的应用策略,让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员工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发挥。

一、当代大学生员工特点和大学生员工培训管理模式

(一)当代大学生员工特点

刚进入到企业的大学生员工,此时的年龄大约在22到25岁之间,而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年,由于“思想”的先进性以及“行为”的外显性,突出展现了一定的大学生员工特性。一是爱学习爱交流爱分享、二是勇敢有朝气不保守、三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四是有探索进取和创新精神。这属于大学生员工培训中,可以明显看到的优点;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员工,也有一定的缺陷,如缺乏社会经验和职场经历,工作中时常情绪化做事等等。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员工拥有上述共同性格,而职业环境,又给他们赋予了特殊的性格[ 1]

又从大学生员工的“学历”来说,其符合当前社会企业对学习型人才的要求,特别是进入工业4.0后,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由传统的制造企业为世界生产和提供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开始向智能制造的智慧工厂升级为向世界生产和提供高附加值的中高端设备转型;在中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的进程中,互联网+机器人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企业生产的新方向,企业的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招聘、培训和使用青年大学生人才与企业转型升级相匹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除此之外,大学生员工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英语能力,普遍呈现比较高的现象,这也是企业完成信息化目标的前提性保障。但经验性的匮乏,使得大学生员工需要进入到有效化的培训当中,提高实践性的能力、专业性的知识、业务性的水平、合作性的意识。

(二)建立大学生员工的培训管理模式和考核晋升机制

结合企业对大学生员工的培训目标,需要重视对大学生员工进入企业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向企业人事部门提出完善培训方案的合理化建议,共同做好大学生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要大胆地让他们在职场导师们的指导下,在不间断的实践运行中,去锻炼、去实践、去探索、去成长,慢慢构建成一整套符合大学生员工基准和特性的培训管理模式。而从思想出发,企业基层党组织更偏向大学生员工思想的动态化管理,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为主导的先进思想理论引导大学生员工,并借靠这种思想,引领大学生员工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和人生理念。

而在培训规划的示范当中,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向企业人事部门建议,建立一套多通道、多配套,科学合理公平的考核晋升机制。这对大学生员工来说是最具吸引力、最具挑战性、最能激发其创造力的机制性制度安排,而这个考核晋升机制,让青年大学生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也充满力量。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企业目标,就能达成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同时,企业还要通过螺旋式的员工激励和引导,以“共同发展”为追求目标,通过绩效考核和导师带徒等“一对一”、“一对多”传帮带活动,构成平等化的交流(教学互补),进而让大学生员工培训工作,形成交叉性的良好学习制度和复合型人才培训目标(轮岗培训制度)。

二、在企业培训大学生员工的过程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具体策略

(一)展现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践行组织保证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大学生员工培养和管理工作的前提,而扩展党的先进性,践行党风廉政建设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个重要层面。在平常的实际工作进程中,基层党支部每个月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召开组织性会议,以事迹、文件、影音资料为基础,进行问题探讨,并通过会议开展实践,让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等能力得到持续性提升。而在每月定期的会议当中,基层党支部要有序开展“三会一课”,党员要在会议上,报告前一个月的岗位职责履行、承诺事项完成、工作作风转变等等,通过情况的讲述,让书记和其他党员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此找寻到匮乏之处,并分析匮乏的缘由[2]。这都对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有积极的效应。为培养和激励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员工,每月的业务工作总结复盘,都要选择部分大学生员工进行汇报和交流,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并给培训项目的时间、质量、目标、以及任务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大学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具象需求,建立正确导向

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调查、活动、宣传”的开展,实施“研究、沟通、交流”的三个工作步骤,这样,就能够综合性促进大学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3]

(1)关于调查,其只包含一个部分:对调查研究的实行,是对科学决策实行的基础,也是落实好各项工作的背景。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大学生员工的“自我思考”,建立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还通过思想沟通和交流,了解大学生员工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引领他们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企、爱岗,并借此整合大学生员工的动态化思想信息,依靠信息层面的数据探索,掌握企业大学生员工的思想动态,为大学生员工排忧解难,帮助其完成思想进步,适应工作环境,达到精准引导的目标。

(2)关于活动,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赓续红色基因”活动,培养大学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价值理念。二是开展以“党建”带“团建”活动,结合当代青年的时代特征和工作生活实际,开展青年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团队建设活动,以增进大家的团队合作,丰富大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三是专业素质的提升活动,即通过以岗位培训、轮岗交流、岗位练兵、岗位盘点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员工的专业性和专业度,以经验性的沟通解答,促进大学生员工的迅速成长。

(3)关于宣传,其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对“争先创优”活动的创建,二是对劳动竞赛活动的建立,三是对员工表现的网络宣传。“争先创优”活动的过程是优秀员工评定,目的在于表彰先进,树立模范,发挥榜样作用。劳动竞赛活动是专业化、精英化典范的评定,培训和激励大学生员工成为工匠人才和业务精英。而网络宣传的扩展,为的是通过宣传典型,激发大学生员工的奋斗精神,促进大学生员工的成长发展,树立大学生员工的学习标杆。并通过培训考核机制,向企业推荐举荐优秀大学生员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营销、技术等部门担任骨干员工和管理干部,为企业培养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质量发展。

(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承担大学生党员管理,并树立大学生员工的榜样标杆

为树立榜样标杆,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大学生员工中的党员踊跃地对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进行学习,然后以学习为基础,促使他们形成先进的思想理念,并懂得将先进的思想理念融汇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解决各种问题,并借此影响和引领企业大学生员工的思想与行为。在定期性的党组织生活会议当中,基层党支部要积极收集大学生员工的先进事迹材料,以讨论性的展现,完成大学生员工的思想升华。进而通过讨论性的言语表述和共享,提高正确的思想理念,之后将思想理念变换为具体实践。而在这个过程里,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极大程度地发挥着榜样性的标杆作用,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的青年人才发挥出积极的引领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员工的引领作用,除了在做好大学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外,还要向人事部门提出企业大学生员工培训管理工作合理化建议,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员工的培训管理模式和考核晋升机制,并设计出科学且系统的考核体系;要在业绩的配套措施上下功夫,构成相对系统和科学的评价策略,设计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各个指标性内容。这样,企业的大学生员工培养工作,才能够做到具有公正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企业也可以在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下,通过事业留人、发展留人,让大学生员工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看得到个人的发展前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能达成个人预期的价值目标。这样可最充分地调动大学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离职率、增强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忠.在加强和改进非运输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开新局[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1(05):64-66.

[2]谭靖仪.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4):85-86.

[3]万川. 大学生基层管理胜任力的问题与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