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分析

李焕昌

莒县青峰岭水库管理服务中心 邮编:276500

摘要:近些年来,在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脚步愈来愈稳健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在逐渐增多,尤其是关乎着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众所周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数量相较于以往也有增多。但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同问题,问题的出现对于水利工程优势的发挥会产生很大影响。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要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减少问题的出现。怎样更好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是当前水利工程发展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需要相关单位结合水资源的特性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对水源进行利用,水利也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合适的管理计划

我国有很多的水利工程建设并没有做到从大局出发,相关的水利与防洪涝系统都有不足之处,在农业的灌溉方面也会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没有严格按照前期制订的方案进行管理与修建,日常的管理中也比较,并且有很多管理人员甚至是按照个人的主观态度进行管理,管理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即使是有了一定的制度进行干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差强人意,只是空有制度,却缺乏管束的力度,管制的意义并没有实际发挥出来,严重影响到了水利工程的相关建设。

1.2管理模式较为传统

在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基于人工操作和手工记录,管理效率较低,存在着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此外,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经验和模式,缺乏创新和多元化思路,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作模式较为单一,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效率较低,导致信息的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展和效率。

1.3养护机制不够灵活

一些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制度本身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推进相关工作。一些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专业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导致这项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全过程监督,许多因素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优惠难以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私谋利益的问题,主要在于管理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重视工程的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无形之中增加了工程项目的安全隐患,也会导致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质量降低。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优化策略

2.1制订合理的管理计划,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

水利工程的管理计划要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依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水利工程的修建基础进行不同的管理计划的管理。合理选择使用的技术与投入的建设设备与材料,管理就要落实到个人的身上,建立起内部的检查制度,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同时,也要建立起第一责任人制度,由上至下地进行内部的管理,保障出现事故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责任人,通过对责任人的问责与纠偏,能够有效地将事故进行处理与解决,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延误工期的情况出现。

2.2改进管理模式,优化工程建设

为提高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必须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探索适合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模式。可以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对每个项目进行单独管理,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可控和可管理。建立项目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等工具,实现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需要推进精细化管理,对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实现全过程管理,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环保和质量。还可以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对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实现工程建设和运营的绩效透明化和规范化。

2.3采取管养分离的措施

在工程领域之中,也需要定期对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以便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于管理养护所投入的费用通过前期调研能够发现我国水利工程项目之中存在许多陈旧老化的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可以及时更新新型的设备。相关工作部门需要围绕水利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及时解决管理和维护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以竞争的方式推进管理工作的措施。这样不仅能够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缓解实际问题,让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也能够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日常管理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对问题和隐患列出具体的清单,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2.4推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健康发展

提高认知水平,加大工作力度,明确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责,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中的组织领导,管理人员加强学习信息化技术管理模型,逐步规范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管理,真正做到职责明确,管理有效,推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健康发展。

2.5加强巡视检查力度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巡查管理制度,对各项水利工程实施全方位动态化跟踪管理,确保重要水源地、供水设施、河道涵闸等水利工程安全无事故。汛后由负责人组织对枢纽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对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运行应严格按上级调度指令操作运行,认真做好上级安排的分洪任务。汛期由值班人员负责监督检查运行状况,发现问题也应及时上报。汛期要对枢纽钢结构、闸门启闭设备、备用电源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闸门启闭设备正常运行。组建应急小分队,确保出现险情时有足够的人员及时抢修、除险、加固,枢纽管理人员都为应急小分队队员。防洪期间未经允许不得擅离职守,随时准备应急抢险。

2.6强化信息化监督管理模式应用

1)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之下,实现对服务与信息存储体系的优化。通过完善的监控体系、沟通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将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通过完善的沟通体系,可以为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沟通提供更多便利,工作人员在存在问题时,可以在信息平台中与其他工作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对问题的更好解决。2)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期间,要不断提升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存储能力、信息采集能力,保证可以利用信息化服务方式为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服务,将信息资源的共享优势发挥出来。在水利工程管理期间,要将遥测视频图像监视系统,这对于水利工程运行以及管理信息化的保障,能够起到良好促进作用。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全方位监视,不断提升监视准确率,实现对各类问题的有效管控。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现代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主基调。水利工程具有高投入、工程管理烦琐困难、建设运行周期长、工程建设与项目运行管理高要求等显著特点,在传统工程管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当前需要的情况下,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进行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利.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21):126-128.

[2]李海霞.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水利的应用[J].山东水利,2020(9):54-55.

[3]蒲云鹏.分布式消息中间件技术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2(7):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