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感”与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秩序感”与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杨云

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   610000

初一年级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初一新生的学校生活适应性状况影响个体发展和学校教育管理.研究初一新生的学校生活适应性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一线德育工作实践中,我观察发现“秩序感”对于从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学段的新生来说是非常重要而又需迅速建立的心理需求。教师越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初一新生建立秩序感,就越能轻松的帮助学生实现小初学习生活的衔接和过渡,为出色优秀班级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什么是秩序感,怎么帮助初一新生在短时期内建立起秩序感?我进行了以下的思考和总结。

一、什么是秩序感

“秩序”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而“秩序感”是指:个体对事物的顺序,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事物排列摆放,以及对环境中的规则、要求的感知,并在行动中能合理安排顺序、自觉遵守规定的能力。在蒙特梭利教育心理学理论中对人的秩序感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蒙特梭利指出:“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将面对一个相对子宫来说更为广阔的空间,将看到更多的人、事、物。慢慢地他会将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人事物当成一个彼此相关的整体。”“孩子只有在一种有序的环境中才能感觉到安全,才能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和人事物的深入感知。其实每个孩子出生后,内在都有一项基本的需求,并透过这个需求去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秩序感。”

人的秩序感的具体表现形态有安全感、归属感、时空感、格局感、规则意识等。秩序感发展好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怎么做,谁先做、谁后做;而秩序感发展不足的孩子会东一榔头、西一棒,需要不断督促和提醒,生活混乱无规律。秩序感发展良好的孩子长大后能轻松规划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快乐、有效率;反之则会荒废光阴,影响生活质量。

二、怎么帮助新生快速建立秩序感

(一)制定清晰的学习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

“秩序感”的建立体现在方方面面,保证生活变化的规律往往也是学生秩序感的培养的来源之一。因此老师除了赋予学生生活的空间秩序,也应该帮助孩子打造透明的“时间秩序”。可以从新生的学习课程表、生活作息表等方面着手,帮助新生深入认识并逐渐熟悉自身的生活规律及学习活动安排,对时间秩序形成一定的固化认知。老师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段落化,并清晰标明每一个时间节点应做的事情。这一细化清晰的作息时间表在入学第一天明确的告知初一新生,让他们克服对新学段,新环境的茫然和恐惧。明确初中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和要求,按照这个时间作息表来实践和体验,能让学生迅速的建立起早上起来我知道要做什么,晚上休息前我知道做什么事情,闲暇之余我知道处理什么事情,而且几乎是条件反射式地去执行。我发现这样的效率非常高,孩子们几乎没有无所事事的时间,每份时间都过得很充实,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对初中的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掌控感。看起来不起眼的一张小小作息表,却是初一新生能迅速感知新学段时间的先后顺序,在行动中能合理安排顺序、建立起自己处理先后顺序和规则的能力。

(二)整洁有序的教室环境。

环境是蒙特梭利教育要素之一,蒙特梭利指出:教师的职责之一是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的环境(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环境)和物的环境(即我们所说的周围环境)。这种物的环境除了要求真实、自然、有美感外,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序,即教育教学设施、教学场所均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放置、遵循合理、整齐、美观、方便实用得原则。教室在塑造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老师们在布置教室时的初衷是好的,很多教室在某种程度上“感官丰富”,但最终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学习收获,而不是起到帮助作用。研究发现,过度装饰的教室会给学生带来过多的视觉信息,从而干扰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各项研究表明,整齐简洁干净有序的教室可以帮助孩子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迅速熟悉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他们对环境的专注度,从而建立起新环境下良好的秩序感。

(三)明确班级分工,职责到人

在新班级的班级事务建设和分工当中,需要班主任帮助孩子搭建起班务的分工体系,并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头上,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在这个新班级中有一个位置,有一份责任。我该做什么,该怎么样做。要建设一个和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新班级班主任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在新班级内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从而形成对周围环境和人事物的深入感知,认识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学生内心的安定稳定的秩序感。

(四)制定清晰明了,细致和执行性强的班级规则

没有合理的规则,难有靠谱的秩序。新生秩序感的建立还离不开有一个清晰明了,细致,执行性又强的班级规则。在规则的制定中我们应遵守以下原则:

1.理解规则、制定规则,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规则必须建立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总是让学生先懂得为什么班级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只有让孩子们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被他们很好地接受。

2.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过程

 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由于孩子是规则的制订人,因此他们非常乐意去遵守和维护,由此产生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

3.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自己制约违规行为

孩子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接受了它的存在,但若要使这种认识内化为习惯性的行动则需要练习和强化。很多的规则是比较细致的,孩子光是知道,不进行练习,不从思想上转化到行动上,那都是“纸上谈兵”。  

4.让孩子感受遵守规则的乐趣,了解违规的后果、并为其承担一定的责任。规则是对自由和空间提出的相对的限制与约束,它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和秩序,可以使人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发挥更大的自由度,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孩子在遵守规则时不应感到压抑、不愉快或是难以忍受。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力有限,行为会反复。我们就应该努力让孩子了解违规的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  

5.在讲解规则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短、精练、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切不可罗罗嗦嗦说上一大堆,使学生难以从大量的词汇中找出要点,产生不理解或不愿听,从而破坏了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

(五)、班级管理者有计划有步骤的班级管理习惯

在心理学看来秩序使儿童周围世界具有连续性和可预见性,而秩序的建立为初一新生进入新学校,新班级的秩序带来了安全感.秩序不仅能使新生感到稳定和安宁,而且当初一新生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体智德美也因而逐步建构,班级的良性生态环境也由此形成。因此,班主任在建立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形成序列化的班级建设计划,逐步推进,切忌班级管理制度朝令而夕改,让初一的孩子无所适从,更不利于他们尽快建立秩序感,适应新的环境。

秩序感不仅对于幼儿敏感期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实际上对于初中阶段的新生来说秩序感的培养和构建同样是顺利适应新环境新学段的重要因素之一,德育工作者在新生入学这一关键期务必要重视新生秩序感的养成,从而实现引领学生顺利实现新环境新学段的衔接和过渡。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66

[2]吴晓丹.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