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周凤娜

130323198602255665

摘要:贯穿于建筑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对工程整体质量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安全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管理措施是否实施到位,从根本上决定看工程对象的基础功能和民众的实际体验。基于此,由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闸述并引出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必要性,进而结合实际施工案例,对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针对性举措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一、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既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同时也加剧了建筑行业的内卷程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下,不少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唯利益至上的错误思想,为节约建设成本,简化管理流程、压缩合理工期,人为推高了建筑工程的危险隐惠系数。建筑行业是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建筑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元素,作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有必要了解安全管理在该行业的重要性,并本着防微杜渐的原则,积极采取施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二、建筑工程的项目特点

1.建设内容差异性较大

与大型基建类工程相比,常规建筑工程的项目特点首先体现为建设对象的差异性,即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围绕外形、结构、材料截然异的多种建筑物而展开。建设内容的不同对施工人员操纵多种建筑设备、防护工具的专业素养,以及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措施的安全意识,均提出了严岭考验

2.工作环境特殊性大于普遍性

在建设内容差异的基础上,施工人员面临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也存在明显的特殊性。现代建筑施工流程,从打地基到钢架安置,再到浇筑混凝土,不同的环节对应的工作环境差别较大。基于工作环境的不同,一方面要求施工管理方要善于根据施工场景的不同,动态把握安全措施的实施重点;另一方面也要求一线施工人员必须具备对多种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流动式施工管理特色

建筑工程在建设对象和建设环境上的双重差异性决定了其生产体制无法适用“一人一职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必然采用相对流动的工作安排。这种流动性,首先体现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流程方面的流动性,同一个施工队伍,往往覆盖建筑施工的多个环节;其次,由劳务外包机制出发,建筑工程的流动式施工也体现为施工企业的流动性,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可能由多个施工企业前后相继共同完成。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人员生命安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如高处作业、重物起吊、机械设备操作等,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确保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生命安全。通过建立安全管理措施和培训机制,能够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2.工程质量和进度管控:安全管理紧密关联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施工质量问题、材料损坏或重建工程。此外,安全事故也会导致工期延误,对整个工程进度造成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控制,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3.法律合规和社会责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施工企业必须遵守安全标准和规范,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并按时全面完成施工任务。安全管理的良好实施,不仅有助于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还能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

项目概况

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区县某小区,总建筑面积322531m,内含幼儿园建筑面积3243m,建筑基地面积21720m,公建及商业配套11682m2,总体绿化率约为43%。由于四面环路、远离河道,且采用现阶段国内住房施工比较常见的板楼和塔楼结合布局方式,该施工项目总体难度较低,但在实际施工中,仍会出现如下几种类型的安全问题。

1.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1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施工安全事故的常见类型之一。在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物体打击事件主要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由原材料的不规范搬运以及设备随意摆放导致的物体碰伤;二是因大型机械设备的不专业操作,以及机械运转异常引发的设备伤害。

1.2坠落损伤

现代建筑施工中,高空作业已成为主要流程之一。按照行业标准,参与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配齐由安全帽、安全绳、差速保护器构成的防护装置。任意安全装置配备不全,或者配备率低于人均一套,都将酿成难以预期的安全风险。

2.频发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同时还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与后续的使用安全。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市场普遍存在建筑行为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基本建设程序等问题,而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引发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2安全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和实际效果与工程建筑单位的安全管理能力以及施工安全意识息息相关。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将经济效益视作唯一的运营目标,既没有形成施工安全正确认知,也没有履行建筑施工所涉及的国家规定与合同要求,忽视了应有的安全管理水平建设,致使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难以满足实际的施工安全需求

五、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举措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以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明晰的工程安全责任为前提。管理机制的建立,需秉持安全第一的建设理念,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力度和管理效率。首先,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应具备较高的行业规范性与实施针对性,在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合理划分的基础上,制定各项安全管理细则。其次,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在建筑工程的筹建、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贯彻和落实,是施工流程规范化、安全责任明确化的重要保障。此外,安全管理举措与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还应坚持常态化、动态化、透明化,以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加强安全管理能力建设

首先,建设单位应正确认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成立项目安全管理专项工作小组,指派安全管理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负责人,全程监督并主导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对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须由安全管理专项工作小组进行协调、处理,提升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成效。管理能力较为有限的建设单位应将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对相关监理单位的委托工作上,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安全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力量和价值。其次,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能力的建设,应集中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安全培训工作当中。对于优质的专业建筑管理人才,特别是具备丰富安全管理知识与相关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应在合理范围内加大引入力度,以提升建筑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对于专业素质薄弱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进行统一、集中的安全知识培训,并定期开展定向考核工作,保证安全管理人员上岗前掌握必备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技能

六、结语

安全管理贯穿建筑工程的建设始终,而强化安全管理的内容,包含企业管理体制建设、人员管理、施工把控等多个课题。作为建筑工程承建单位,首先要对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建立清晰认识,系统把握安全管理理念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管理机制、施工环境安全把控、强化人员素质等多个角度,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羊建信.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控制]砖瓦,2021(07):101-102

[2]江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