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研究

尹乐文     

大姚县人民医院      云南大姚   675400

【摘要】目的 研究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患者。A组采用肌骨超声诊断,B组采用MRI检查诊断,比较临床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情况,A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3.3%(42/45),B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75.6%(34/45),A组诊断符合率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 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疾病检查当中,采取肌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具备有无创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肌骨超声;MRI;创伤性浅表软组织

伴随社会生活方式不断的改变。增大了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发生风险率。因此,需要在临床诊断当中准确诊断这类疾病,给临床治疗奠定较好基础。采用常规检查准确度较低,针对与浅表性软组织损伤范围与深度并不明显。MRI成像的效果相对理想,需要患者的身体内不能存在金属类物品,花费较高。超声检查诊断的效果好,准确度高,并且费用较低[1]。本次就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90例,研究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当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患者。A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均在17-6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6.2±2.2)岁。患者患病时间均在3小时至6年不等,平均的患病时间是(3.4±1.2)年。B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均在16-6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6.4±2.4)岁。患者患病时间均在3小时至6年不等,平均的患病时间是(3.3±1.3)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A组患者采用肌骨超声检查诊断,超声仪器设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施为7MHZ-17NHZ范围之间。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分多个切面与多个方位实施高频探头检查。特别是针对临床症状强烈肿胀与疼痛位置,对神经与肌肉韧带与肌腱组织的情况进行观察,确保不会出现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漏诊现象。在观察过程当中,需要对病灶情况实施仔细记录,主要是病灶大小与病灶的位置、病灶边界的情况等等。

B组采用MRI检查,患者在检查之前,将身上所有金属类物品清除,放置在一遍,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MRI扫描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诊断符合指标以(%)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情况,A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3.3%(42/45),B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75.6%(34/45),A组诊断符合率高于B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诊断符合率(%)

A组

45

93.3(42/45)

B组

45

75.6(34/45)

X2

-

5.41

P

-

<0.05

A组患者肌肉组织血肿检出12例,肌腱损伤检出18例,异物损伤患者7例,假性动脉瘤患者5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B组患者组患者肌肉组织血肿检出11例,肌腱损伤检出10例,异物损伤患者9例,假性动脉瘤患者4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

3结论

人体浅表软组织损伤属于临床当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状况,近年来,交通与工伤不断增多,这类疾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2]

临床当中人体浅表软组织损伤所包含的情况相对较多,按照患者情况不相同,所实施治疗的方式也会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对患者实施准确与可靠性的检查,具备重要的临床价值。伴随超声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临床应用逐渐广泛,肌骨检查则是临床机体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重要方式,可以给临床诊断提供相对清晰且有效的图像。给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肌骨超声具备安全快捷特点,不会给患者造成比较大的经济,也负担不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此次的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3.3%,B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75.6%,A组诊断符合率高于B组患者。因此,在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肌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在此次研究结果超声声像图特征方面显示,肌肉组织血肿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当中,能够发现卵圆形或是圆形的低回声,还有无回声区域存在,边界较为清晰或是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因为长轴始终和患者的肌束维持在平行的状态,夹层肌腹周边的水肿在图像当中表现出无回声区域,并且会包绕肌腹,若患者出现合并肌肉断裂现象,需要在肌纤连续性的位置出现断裂的现象,极大可能会有全部中断现象出现。而肌腱损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比较显著,正常的肌腱超声检查当中可以发现完整束带型的纤维状回声,同时会在周围发现两条相对光滑强回声包绕,在患者出现急性损伤的时候,会发现肌腱纤维有连续性的中断,呈现出条带状的低回声,同时可以在撕裂断端能够发现有血肿的现象。慢性损伤与愈合期的患者会有肌腱增厚与回声增强的现象

[3]。因此,临床机体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诊断过程当中,使用肌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疾病检查当中,采取肌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具备有无创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婧茹,高晓瑜. 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信息,2016,29(32):100-101.

[2] 卞福宝,佘亚鹏. 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0):66-67.

[3] 裴惠霞. 高频超声检查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51):266-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