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 助课堂提质——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构建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跨学科学习 助课堂提质——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构建高效课堂

陈燕婷

福建省平和县大溪中心小学 215168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学生在语文海洋中,可以体会大千世界的奥妙,探寻人间情感的真谛。语文学科包罗万象,也为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推动跨学科教学,借助其他学科因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内涵,对语文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跨学科教学也为学生感知语文魅力、促进个人综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更高。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跨学科教学对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的路径,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基于此,本文通过语文与音乐、道德法治、科学等课程的融合,探索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高效课堂

引言

语文学科内容丰富,透过语文天地,可以窥探大千世界,为跨学科教学提供良机。教师要有跨学科教学的意识,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扩展学生语文学习视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

一、小学语文与音乐教学的跨学科探索

小学生的想象空间非常丰富,个人学习行为与思维来源关系密切。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提供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借助其他知识,降低语文学习难度。语文学科蕴含了很多情感因素,与音乐学科存在较多融合点。小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也为语文与音乐教学的结合提供思想基础。教师将音乐元素融合在语文教学方案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音乐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探索语文与音乐学科的结合策略[1]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旨,将音乐内容融合其中,让学生结合音乐因素思考语文课文课程内容,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尽管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历经多次修订,但是诸多内容仍然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小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历,课文学习过程难免吃力,降低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融入音乐元素,让学生借助音乐学习课文,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以《望庐山瀑布》一课为例,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中播放《高山流水》,营造课文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会瀑布飞流而下的波澜壮阔的场景。教师还可以播放与庐山瀑布有关的影像资料,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借助多感官联动效应增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并尝试描述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对诗作者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拉近学生与诗作者的心理距离。讲授《泊船瓜洲》一课时,教师把握古诗中表达的思乡之情,选择著名音乐家克莱德曼的钢琴名作《思乡曲》,为学生营造凄婉哀伤的情感氛围,为学生理解古诗词奠定情感基础。

二、小学语文与道德法治课的跨学科探索

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德育关系密切,尽管小学阶段安排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并不意味着德育与其他课程无关。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内涵丰富、蕴含很多思想道德品质要素,具有浓厚的德育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将德育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关键出发点,最大限度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融合在语文教学方案中,促进语文与道德法治课程的融合,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2]

以《猎人海力布》一课为例,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对课文的整体脉络与主要内容有初步的感知。随后进入到课文精读阶段,引导学生细致阅读课文,并设计问题,作为学生阅读的引线。比如根据课文中“海力布遇到小白蛇”的情节,让学生总结海力布的做法。随后根据海力布对待小白蛇的方式,初步总结海力布的人格品质。教师根据“海力布打猎”的情节,让学生概括此时海力布的表现,并总结海力布面对死亡时的表现。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细致阅读全文,在总结问题答案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教师设计的问题,紧扣课文主题,与思想品德教育也有密切关系。学生的阅读过程更有针对性,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细节,做到“阅读与思考”同步。学生的思考过程,也是促进个人品质升华的过程。学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的同时,对文章主人公海力布的人格品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将海力布作为个人的人格榜样,在生活中践行优秀的品质,获得道德教育效果。

三、小学语文与科学课程的跨学科探索

科学课程中的诸多知识点与生活紧密相关,语文学科知识面涉及广泛,为语文与科学课程的融合提供诸多素材。科学课程中提到的自然现象,在农村生活环境中非常常见,学生不会觉得陌生,也为科学与语文的结合提供了生活经验储备。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引导下,对语文课文中的内容理解更到位,助力语文学习进程[3]

以《雾在哪里》一课为例,课文中描述了“雾”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把雾比喻为一个孩子,跟世界捉迷藏。“雾”作为文中的主人公,说出了“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我要把海岸线藏起来”等话语,快乐地进行捉迷藏游戏,体现出孩子淘气的状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调换雾捉迷藏的顺序”,让学生积极表达观点。农村地区早晨经常起雾,学生在生活中对雾屡见不鲜,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雾的组成成分和形成过程认识更深刻。当学生掌握雾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刻品味雾所说的每一句话。比如雾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了”,并有意延长“现在”两个字的发音,让学生感受到雾当前正在思考,正在自己问自己。课文中提到“雾主动把自己藏起来”,朗读这句话时,要与上一句建立联系,品味出雾恍然大悟而又非常快乐的神情。关于“雾把自己藏起来”,本质上反映出雾的蒸发过程。太阳出来之后,晨雾中的水蒸气被蒸发,雾气自然消散,也就是“把自己藏起来”。学生们在生活中对雾气消散屡见不鲜,并运用科学课程中学过的相关知识,更好地体会雾此时的状态和神情,融入在课文情境中。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还能强化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借助大自然中最常见的科学情境,深入理解语文文本,并与作者心灵相通,语文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与音乐、科学等诸多学科均有较多融合点,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学科融合路径,让跨学科学习更好地点亮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丰富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薛彩虹. 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J]. 学园,2023,16(12):56-58.

[2]邹馥阳. 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实践课程探究[J]. 知识文库,2023,(01):73-75.

[3]杨金艳. 小学语文跨学科探究学习例谈[J]. 基础教育论坛,2022,(0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