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高考志愿认知情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高三学生高考志愿认知情况研究

屈迅羽[1] 程启航[2] 郭微[3]

江苏天才教育  江苏泗洪  223900

摘要:高考志愿认知关系高三学生的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学习的方向与职业发展情况。文章通过深入分析高三学生高考志愿的认知情况,解读学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存在的认知误区,针对性提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认知的方式方法,以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确认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而更准确地进行高校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以在未来的择业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高三学生;志愿填报;专业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种重要的决策过程,它是指考生在选择自己理想的高校和专业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兴趣爱好、学习属性,以教育部招生规划为指引,向招生部门和招生院校提出书面意见的一种决策行为。今年俩,“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被广泛认为是学生高考后的第二次高考,也是高三学子对往期学习的经验总结以及对职业发展的未来规划。成功的高考志愿填报可以让考生和家长梦想成真,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如果志愿填报失误,可能会导致大学或专业选择不理想,甚至滑档造成无学可上。由此可见,准确把握高三学生的志愿认知,帮助其掌握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三学生高考志愿认知的普遍现象

1、保证录取

高三学子们往往把获得录取作为第一要务,而其他因素则被抛之脑后。由于长期的学习生涯和家庭陪伴,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对此感到疲惫不堪,甚至部分学生已经到了厌学的地步,迫切想要结束高中的学习,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事实上,除了因无法解决的困难,难以继续承担各种压力的家庭以外,更多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又希望尽快升学的考生大多因此种思路造成了志愿的错误填报,从而造成个人发展与心理预期、实际能力不符。

2、重视就业

就目前来看,也有很多高三学生把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待遇放在首位,而其他因素则被视为次要考量。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往往在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生活质量的差异,学生能够直视到社会所存在的贫富差距,在他们看来“穷人”与“富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值得关注的是,持有这种观点的绝大部分高三学生仅对优势、高新行业的收入情况比较了解,对于其他行业的发展前景了解甚微;甚至是选择了“人云亦云”的态度,持有“上好大学不如找到好单位”这一错误观点,从而造成志愿选择空间的一度挤压,志愿认知形成了错误理解。

3满足性向

少数有着个性目标的高三考生具有独特的个性,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天赋,他们没有受到家庭的压力,也没有太多的担忧。他们对于志愿的认知与选择更倾向于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不是过多地关注能否被录取,以及将来能否顺利就业。但此类行为容易形成“盲从效应”,影响其他学生的志愿选择,部分自身条件认知不清、家庭条件并不优渥的学生也按这种思路进行志愿抉择,容易造成未来发展受阻、家庭压力巨大等现象产生。

4降低成本

近几年,许多大学都开设了费用较为高昂的新型专业,这些专业可以说是高等教育中的奢侈品,四年的学费非常昂贵。对于许多工薪阶层来说,上这样的大学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而一些高三学生可能并不清楚父母所承担的巨大压力,选择此类院校、专业容易与家庭产生冲突。因此,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志愿认知上,大多以“收费低、标准低”或是“奖学金高”、“助学条件好”的院校和专业为首选。但此类学生并未兼顾就业方向,虽然在专业选择上符合了家庭条件,但却与自身的志愿兴趣相违背。

二、高三学生高考志愿认知的优化策略

1了解兴趣专长,确定方向目标

高三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兴趣、特长、学科优势以及个性特点,并且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志愿填报的准确度,也能够更加准确地知晓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高三学生应该仔细研究第一志愿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填报录取机会。在填报第一志愿时,应该根据录取分数的上下线、平均分、录取比例以及今年扩大招生规模等因素,合理划分梯度,并且要有所把握;同时,也要勇于挑战自我,积极进取;至于第二志愿的选择,应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录取规则提供的机会,以期获得最佳的结果。

2家长协同成长,稳定心态认知

把志愿填报的决定权交给考生是一种更具有科学性、理智性的填报方式。家长仅仅需要扮演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家长应充分了解招生政策、专业录取规则,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志愿填报是考生未来人生规划的基础,家长应该按照“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原则,理智地处理,在家庭与考生之间出现专业选择的矛盾时,应该积极、耐心地进行沟通,以确保双方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避免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志愿选择。此外,学生也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理性地作出决策,既不要过于乐观,也不要消极对待。过度的幻想、冒险和固执会导致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过分保守和犹豫的心态以及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会导致缺乏自信,错失良机。

3

加强宣传引导,制定成长计划

学生志愿认知与填报不仅是学生个人事情,更是学校的事情是全社会的事情。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未来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大学要进入中学进行宣讲,与学生亲密接触,让学生对大学、专业能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媒体要宣传在各行各业的不同专业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事迹,让中学生更好地对社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思考。只有学生了解、认识所选择的志愿,才能更好地提高其满意度。此外,中学要引导学生制定成长规划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了解自己、逐渐明确未来成长和发展方向,这是对学生加强志愿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成长所必需的。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有这方面的特长,有的人有那方面的特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每一个人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扬长避短,更好实现个人的发展和人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苑津山.新高考两大高考志愿政策:比较、问题及建议[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03):221-229.

[2]孟静怡,郭修敏.高考志愿中的专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考试,2022(07):59-68.

[3]杨军,曹晓萍,李金波.新高考下考生优势科目与专业志愿填报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考试,2021(12):26-31.

屈迅羽(1996-),男,汉族,江苏泗洪人,江南大学管理学学士,江苏天才教育首席高考规划师

程启航(1998-),男,汉族,江苏泗洪人,本科学历,江苏天才教育高考规划师

郭微(1997-),女,汉族,湖北襄阳人, 本科学历,江苏天才教育高考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