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后视镜造型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汽车外后视镜造型设计分析

史慧玲 王雨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保定市 072550

摘要:对于整个小汽车而言,外后视镜是设计的重难点。对此,本文研究以汽车外后视镜造型设计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其功能、结构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关键词:汽车;后视镜;功能;造型;设计

对于外后视镜而言,其属于确保行车安全以及为驾驶提供便利的主要汽车外观构成件之一,涉及多项功能。外后视镜造型设计时,需要将产品功能结构作为基础。同时,由于产品功能结构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其造型也较为复杂,在研究复杂造型的过程中,需重点对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明确,掌握构成功能结构的零件的联系。

1.外后视镜造型分析

1.1产品功能与造型关系

在人机交互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不只是重视产品整体外观,还十分关注其可用性。对于可用性而言,与功能性相似,特殊造型通常设计特殊的功能需求。所以,因为产品在功能性质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其功能和造型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不同。例如外后视镜面尺寸偏小,会扩大视野盲区范围,过大则会导致车身轴间距变宽,容易与其他车发生剐蹭的情况。

1.2产品结构与造型关系

结构设计属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结构和外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设计过程中,让结构和外观实现统一,属于获取独特造型的主要条件。例如,对于外后视镜结构载体基座而言,其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主要采取卡扣与扣锁的方法,通过机械连接的方法取代静态螺帽连接,除了能够减少设计成本之外,还能够将结构隐藏到内部,有利于产品美观度。总而言之,外后视镜功能系统与结构体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结构系统又与外观造型设计相关,外后视镜功能限制了其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又决定其外观造型。

2.外后视镜设计实例

2.1功能结构与造型分析

2.1.1外观模块

对于后视镜外观模块而言,其由基座、外壳以及三角窗连接处构成。为了能够提高造型的安全性能,这里外壳选择使用较为醒目的黄金色金属漆;为了能够预防风阻及路面不平整造成的抖动与磨损,也为了预防车身纵轴距较长,外壳最远两点之间的尺寸不得大于250mm。同时,外壳同基座使用卡扣进行连接,维持其稳定性,当外部障碍物撞击时,卡扣便能够迅速分离,以此来降低外力冲击量,对驾驶员与车身所受到的冲击进行降低。设计过程中,使用渐消面与光滑曲面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供审美功能。

2.1.2镜面模块

镜面模块主要由镜檐圈、镜片、垫片、调节岔口、卡扣等构成。其中,镜片普遍寻找使用凸面镜。为了能够增加行驶安全性能,应把镜片轮廓设计为右大左小。当物体慢慢地靠近驾驶员时,右侧面积较大更容易看清楚物体,为驾驶员提供辨识度足够的目标影像且留足充分的反应时间对物体动态进行细致观察,对行车方向进行及时调整,或者靠边停车,从而有效地降低停车风险。

2.1.3旋转模块

为了能够确保以最低成本获取最佳的价格定位,创新采取船舶自动识别系统B级船载设备的结构设计中使用的旋转支架。

2.1.4调节模块

调节模块一般设计在镜面同旋转轴中,所以无须进行单独沟通解释。其中,镜面模块结构:后视镜外檐圈A01由卡扣A16同A04相连而成,固定于外檐圈中;雨水槽A03嵌于背托外檐圈A01中,如此能够有效导流雨水;镜面A02则是A07和卡扣A16相连接,固定在背托A04和外檐圈A01,进一步稳定镜面结构;挡板A10嵌于架桥A11,固定在旋转轴上,全面梳理内部结构且发挥着保护作用;电动机通过扣锁A14与镜面调节控制板A15相接,如此可将镜面系统同电动机相连接;镜面调节器(左右)A13嵌于镜面调节控制板A15,便于对镜面进行左右移动;基座外壳A09与外檐圈A01相接,使基座接触端与镜面连接;卡口A05与电动机卡套,固定电动机;镜面调节器(上下)A06嵌于背托A01上,便于对镜面进行上下移动;电线A12通过线套A08以便电线走向控制,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扰。

外后视镜旋转结构:弹簧B02附于旋转轴B01之上,促使后视镜具有折叠的功能;控制线B03接于电动机B12上,以此来确保B12电动机能够稳定运行;螺纹口B07接于基座壳B04上,支架口B06接于基座壳B04上,共同固定面板B10;电动机B12通过垫圈B11固定于面板B10上;电脑通过电线B14接于转向灯控制器B13连于二极管B08,控制转向灯点灭;透明塑料壳B09嵌于基座壳B05,使转向灯光能够透出外后视镜;电线B14、B03透过旋转轴B01与车载电脑相连完成电动控制。

2.2材料与色彩分析

2.2.1外后视镜材料分析

为了能够顺利地实现产品功能,需要相关材料符合要求,对产品总共能过程予以有效构建,包含分析材料功能满足相关内容。本文研究的构建也开展了材料功能实用性分析,例如,镜面选择硼硅酸玻璃、铝等材料,其中硼硅酸玻璃一般运用于光学镜面的制作,由于其膨胀系数降低,镜面能够折射出车辆外观视野各种信息,所以需要在镜面上镀铝,以此来有效地降低镜面的反光性;背托选择聚氯乙烯(PVC)为材料。作为镜面的二层壳,背托发挥着耐热性、强度大、电绝缘线、耐腐蚀等特性,所以选取聚氯乙烯(PVC)为主要材料;外壳选择聚乙烯(PS)为材料,其是因为这一材料具有较强的刚性、耐磨、耐腐蚀、电绝缘线强等优势,而且可塑性较强,有效地提高了美观性能。

2.2.2外后视镜色彩分析

对于外后视镜色彩而言,本文研究选取皓月白、赤炎宏、流光银、摩卡金、炫酷黑五种颜色,尽量同车身颜色相符合且考虑到油气类型及效果能够同车身相统一,在迎合自身色彩要求的前提下同车身色彩能够完美地相搭配。

结语

作为保障行车安全的主要功能件、安全件、法规件,汽车外后视镜的造型设计同驾驶员行车体验感与行车需求密切相连。在后视镜造型设计中,结合其功能的特殊性要求,制定出功能系统图,确定支撑其功能实现的结构组成,并对后视镜功能、结构与造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到其最佳的外部造型。结合功能与结构设计后视镜造型,可预防出现唯造型主义,避免由于单独造型而忽视使用功能或由于追求功能性而忽略外在造型审美体验的不足之处,促使设计能够同市场及消费者需求相吻合,从而拥有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令狐昌伟.基于STM32的汽车外后视镜控制模块设计[J].汽车电器,2021(07):69—71.

[2]刘琳霞,沈炯,陆晔敏.汽车外后视镜镜面转向器性能测试机系统设计[J].时代汽车,2021(05):112—113